生活如蜜之甘甜,简单而纯粹——《蜂蜜之地》观后感

西咸沣西大王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  马其顿帝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的古帝国。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地区,它是由欧洲国家南斯拉夫分裂而建立的一个小国。</p><p class="ql-block"> 历时三年拍摄的马其顿艺术片《蜂蜜之地》,获得35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即最高奖。</p><p class="ql-block"> 昨日电影频道电影播出的《蜂蜜之地》,真正感动了我,写下些许感受,算是对优秀电影的一种致敬吧!</p><p class="ql-block">(悬崖取蜂)</p><p class="ql-block"> 电影开头,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屏幕上移动,主人公哈提兹走在一条寂静荒野小道,四周苍凉,死一般地沉寂,啾啾鸟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背景音乐)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依附大地的蒿草、灌木、藤蔓,还有哈提兹,用长长的身影回应上苍的俯视。</p><p class="ql-block"> 山梁交错,匍匐横亘在苍穹之下,莽莽苍苍的荒凉,混混沌沌的迷惘,世上有多少这样的地方,与世隔绝,被人遗忘。</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的目的地,是一处陡峭石壁上的岩洞,她小心翼翼地前进,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坠落悬崖。哈提兹的身体倚在岩石上,用钢棍撬开封口周围的小石块,万分小心挪开洞口的大石块。</p><p class="ql-block"> 不大的岩洞,是蜜蜂的栖息地,五个排列整齐的金黄色蜂巢,蜂巢上密密麻麻的黑工蜂,成千上万,发出“嗡嗡嗡嗡”的声音,满屏的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轻轻地将蜂巢放进自己携带的背篓里,再用杯子一杯杯地将蜜蜂转移进自己的背篓,动作缓慢温柔,像是侍弄自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穿行于山林中,行走在天地间,一袭黄衫醒目耀眼。虫声嘤嘤,万籁有声。贫瘠的大地上生长出的希望,哈提兹背负着它前行,眼神坚定,内心欢喜。</p><p class="ql-block"> 破败的村庄,残垣断壁,飘舞的炊烟,鹅黄色的山树,俨然一个老者,饱经风霜,尽管生命孱弱,但他毕竟还活着,还有希望。</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以半蹲的虔诚姿势,双手托着篓子放飞蜜蜂,口中念念有词,是祝福,又像是祈祷。精灵一般的小蜜蜂,嗡嗡嗡嗡,嗡嗡嗡嗡,身影跳脱,舞步翩跹。有几只蜜蜂落在了哈提兹手背上,哈提兹对着蜜蜂轻轻吹气,生怕伤着它稚嫩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镜头切换,给了哈提兹一个特写。这分明是油画上的一张脸——深陷的眼窝,高耸的鼻梁,略微前突的嘴巴,铜褐色的皮肤,刀刻斧削般的皱纹。若不是头上裹着花头巾,我们很难相信这是一张女人的脸。</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的家,在马其顿一个荒漠孤村,村里只有哈提兹一户人家。从外面看,土房子一间,一门,一窗,低矮破败,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气息。屋内阴暗简单,白天借助自然光,晚上点煤油灯或蜡烛照明。</p><p class="ql-block"> 家里陈设简陋,电影中能看到的,有一个生火取暖做饭的炉子,有两张简易板床,靠窗户的床上躺着她卧病在床的85岁老母亲。母女俩相依为命,陪伴她们的还有一只狗,几只猫。</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是一个非虚构人物,她真实地存在着。欧洲巴尔干半岛有一个叫马其顿的国家,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哈提兹就生活在离斯科普里并不算遥远的一个荒漠里。哈提兹以养蜂为业,据说是欧洲大地上最后一个养蜂人,依靠卖蜂蜜换取微薄的生活物资,养活自己、母亲还有猫狗。</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的蜜蜂养在哪里?废墙石龛中!一般养蜂人都是用木制蜂箱,方方正正的那种,但哈提兹遵循了野蜜蜂的生活规律,在断墙石龛中为蜜蜂安家。</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来到一堵石墙角落,揭开墙上石龛的挡板,耳边传来蜜蜂的“嗡嗡”声,石龛中赫然排列着九个蜂巢,她喃喃自语道:“上天的恩赐!上天的恩赐!”</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内心充满感恩之情,感谢蜜蜂的馈赠,给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远超过奉献,怀着一颗感恩心看待自然,看待世界,看待他人,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教育。</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小心拿出其中一个酿制成熟贮满了蜂蜜的蜂巢,轻轻掸走上面的蜜蜂。割开蜂巢,流金般的蜂蜜淌下来,哈提兹并没有全部取走,而是将盘中的剩余蜂蜜全部倾倒在石块上,“一半给你,一半给我”的取蜜原则,她已经坚持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世上有三种关系,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哈提兹和蜜蜂,一个取蜜,一个酿蜜,一个索取,一个奉献,他们平安相处,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和母亲,相濡以沫几十年。母亲年老体弱,卧病在床,一只眼睛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哈提兹尽力照顾母亲,就像小时候母亲尽力照顾自己一样。哈提兹给母亲敷药,给母亲洗头,给母亲买扇子。想方设法丰富母亲的饮食,蜂蜜,面包,酸奶,鸭蛋,西瓜等等。</p><p class="ql-block"> 母女俩经常聊天,母亲听力迟钝,哈提兹需要提高嗓门,一句话往往重复好几遍。女儿要带母亲去晒太阳,母亲说我现在就像一棵树,意思是身体已经朽得没法移动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能感受到女儿的焦虑,对于拖累女儿一事,充满歉疚,面对贪婪邻居带来的伤害,母亲对女儿说:“神会惩罚他们的!”在精神层面,母亲给了女儿极大的安慰与扶持。</p><p class="ql-block"> 电影中母女二人的感情,真挚而又和谐。爱一个人容易,但相处很难,难在有太多沟壑横亘在眼前。好的相处,需要妥协,需要包容,需要成全,需要担当。电影给了很多关于哈提兹母女日常相处的镜头,看似平常,却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 母亲最终离世,哈提兹怎么度过余生,电影没有说。1964年出生的哈提兹,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她能有什么选择呢?选择把自己嫁出去?还是孤独终老一生?看完电影,深知哈提兹的孤独困境,于观众而言,如同深夜对面高山失火,悲悯同情却根本无法援手搭救。</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哈提兹生活在一个跟现代文明相距十万八千里的地方,事实上不是,她生活的村庄离首都斯科普里并不遥远。有一天,她乘车去斯科普里卖蜂蜜,顺便买些必要的生活用品。</p><p class="ql-block"> 一罐蜂蜜10欧元(1欧元=7.435人民币,哈提兹一罐蜂蜜卖了相当于74.4元人民币),电影镜头中她成交两罐蜂蜜。</p><p class="ql-block">(卖蜂蜜)</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驻足在日用品商铺前,挑选染发膏,她选中一款栗色染发膏,价格2.5欧元,直言太贵了,犹豫再三,她还是买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想起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女人最要紧的地方是头发,男人最要紧的地方是声音。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常年用头巾裹住头发,别人不会在乎她的头发数量、颜色、样式什么的,反正也看不到。哈提兹染发,不是为悦已者容,她只是想取悦自己,犒劳自己,补偿自己。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与年龄无关。</p><p class="ql-block"> 爱美是对自己的尊重,与他人无关。镜头中的哈提兹,虽然贫穷,但穿戴齐楚;虽然相貌丑陋,但笑容很灿烂;虽生活平淡而艰辛,但朴素、坚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牧民侯赛因一家人和拖车的到来,让哈提兹惊奇、热闹和快乐,我罗列成一条条来说。</p><p class="ql-block">一,夫妻俩把孩子当成财富,拼命生,家里已经有五个娃了,还要生。</p><p class="ql-block">二,孩子太多了,家里吵吵闹闹,一刻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三,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比较粗野,大点儿的孩子尤其爱说脏话。</p><p class="ql-block">四,父母孩子都属于简单粗暴型的,遇事就急,习惯互相指责。</p><p class="ql-block">五,夫妻二人自己做错了事,不承认,还喜欢大言不惭地撒谎。</p><p class="ql-block">六,那个稍微懂事点的儿子,老受父亲打击。</p><p class="ql-block">七,家里有上百头牛了,还不满足,一心扩大养殖规模。</p><p class="ql-block">八,光天化日之下偷盗哈提兹隐藏的蜂巢,蜜蜂全部死去。</p><p class="ql-block">九,经受不住商人的诱惑,不听哈提兹劝告,取走全部蜂蜜。</p><p class="ql-block">十,死去50头牛,夫妇互相指责,不知真正原因。</p><p class="ql-block"> 侯赛因一家的到来,给哈提兹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哈提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看到邻居家那么多孩子,一个个生龙活虎,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她的眼神里溢满失落、无奈和羡慕,哈提兹天性善良,内心母爱渐起,迅速地和邻居家的孩子们打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电影镜头捕捉到很多他们在一起相处的美好时光——听广播、唱歌、荡秋千、聊天。邻居家最懂事的那个男孩和哈提兹走得最近,哈提兹非常喜欢他,为自己没有儿子而深深遗憾。</p><p class="ql-block"> 哈提兹毫无保留地将养蜂方法传授给侯赛因,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派侯赛因立即大张旗鼓地张罗起来,买来专门养蜂的蜂箱,全家老小齐上阵,开辟了养蜂战场。</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蜜蜂老是蜇我?)</p><p class="ql-block"> 每次侯赛因大儿子帮爸爸取蜂蜜,都会生气地发出这样的牢骚,甚至拒绝继续这样做。</p><p class="ql-block"> 临时搭建的简陋住所,无序杂乱的即视感。可以理解,侯赛因是游牧人家,放养几百头牛,哪里有水草,就在哪里安家。眼前这个地方,也只是暂居地,不必大费周章地拾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斯洛说,人生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想必侯赛因家停留在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p><p class="ql-block"> 跟蜜蜂打交道,这一家人总是被蜜蜂攻击,相反,蜜蜂对哈提兹却很友好。难道侯赛因一家跟蜜蜂八字不合?</p><p class="ql-block"> 蜜蜂是温顺的小动物,不喜欢蜇人,除非它们感受到了威胁。看看这个小哥用小拇指掸蜜蜂的动作,放巢框的动作,动作太粗暴了,会伤到蜜蜂,所以蜜蜂会蜇他们。生命,需要温柔以待,哪怕它是一只蜜蜂。</p><p class="ql-block"> “偷蜂巢”一事很让人气愤,简直是赤裸裸的打劫,侯赛因和土耳其商人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哈提兹明知是他们所为,但也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蜂蜜之地》是纪录片,是真实生活的记载,没有演员,没有剧本,没有台词。侯赛因的偷盗行为,摄影师全程记载。</p><p class="ql-block"> 侯赛因自私、贪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满屏的戾气与可怜,这样的人,摄影师能制止他烧树吗?能制止他撒谎吗?能制止他说脏话吗?能制止他偷盗吗?……制止等于剥夺他生活的权利,等于要了他的命。</p><p class="ql-block"> 我能理解摄影师的隐忍克制与中立的态度。我也相信哈提兹妈妈说的话,神会惩罚他们的!</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侯赛因遭到了报应,无法继续生活在这个地方,只有转场离开。</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影客观真实,它只负责讲故事,不发表意见,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哈提兹和侯赛因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生活在各种困境包围中,年龄困境,孤独困境,生存困境等等,在困境中怎么安顿自己?优秀的电影从来不是,像老师直接扔答案给学生,它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要引起观众的共情共鸣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面临更大发展的困境,对于大自然给予和索取,我们绝不能“竭泽而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就是习主席倡导社会发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