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泥湾

随照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东南45公里处。</span> 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4年,影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全国上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中的歌曲很快被广泛传唱。其中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更是家喻户晓,传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歌中唱道:</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南泥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是陕北的好江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又战斗来又生产</p><p class="ql-block"> 三五九旅是模范</p><p class="ql-block"> 咱们走向前</p><p class="ql-block"> 鲜花送模范</p><p class="ql-block">南泥湾、三五九旅名扬天下。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父亲和三五九旅会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薛作元,1921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临县碛口镇(就是现在著名的九曲黄河第一镇)尧昌里村。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因病去世。父亲去世后,根据父亲生前遗言没有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因此也没有写父亲生平。</p> <p class="ql-block">  2011年,我偕家人回老家祭拜爷爷和奶奶,想顺便去碛口镇看一下父亲参加革命前当店员的商号,为此去组织部门看了父亲的档案。在整理拍照的档案资料时,意外的发现父亲的自传和简历中清楚地记载着父亲曾是三五九旅的一员,三五九旅是父亲革命工作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自传中写道:“一九四零年,组织调我正式参加工作,一九四零年调独四营受训,毕训后由组织分配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搞生产,供给人员开支”;父亲简历中写着“一九四零年八月至一九四一年十月在八路军七一八团合作社。”可是父亲从来没有说过这一段经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从知道父亲曾经在三五九旅工作的经历后,我就有了去南泥湾看看的想法。随着对父亲怀念的加深,这个想法愈来愈强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2019年6月中旬,我和夫人终于登上了去延安的火车,我要再去瞻仰革命圣地延安;我要去南泥湾看一看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刚入夏的延安,游人如织,在瞻仰了宝塔山、参观了枣园等革命旧址后,我们坐上了班车,向南泥湾进发。一路上,看到两边的山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同车的一位旅客说这哪是陕北,分明就是南方嘛。南泥湾,我终于来了!</p><p class="ql-block"> 南泥湾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到处是庄稼”,稻田随处可见,真是“陕北的好江南”。由于生态保护,已经看不到“遍地是牛羊”的景象。南泥湾镇正在大兴土木,建设南泥湾红色小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施工队伍和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原有的南泥湾展览馆也已拆除(准备建更大的展览馆),毛主席题写的“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纪念碑还矗立在小镇上。</p>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红色党徽,临时展览馆再现了当年大生产的情景。展览馆的前言里写道“南泥湾,一个响亮的名字;南泥湾大生产,一段不朽的传奇。…… 他们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南泥湾,我一直在想,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毕生的力量,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们,除了革命理想,我想就是在艰苦的的环境中创造的革命精神,这其中就有延安精神和延安精神的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这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人群中不时出现穿着当年红军军服的人们,打着印有部队番号的旗子,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现场体会延安精神的精髄。当“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旗子映入我的眼睑时,我眼睛模糊了。</p><p class="ql-block">南泥湾、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我会永远记住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撰文 随 照</p><p class="ql-block">摄影 随 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