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背景歌曲 金嗓子 周璇 月圆花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原南京电影机械厂厂区大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工厂大门的色彩是父亲设计的,厂区的背后是紫金山,由于广告册上的照片年代已久,颜色失真较严重,记得我当时经过时,大门和围墙主色调是淡淡的苹果绿色,典雅而美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航拍图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南京罕见航拍 19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原创 薛汉林 南京老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2022-06-30 16:01 发表于江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紫金山天文台谁都认识,山脚下的单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岗子村板仓街上的南京电影机械厂,在《紫金山远眺玄武湖 1978.9》里也出现过,现在是新世界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原先工厂大门对面的位置,拍摄的现在高档小区的大门,20220415上午,天气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原先的工厂厂房被拆光,地皮卖给开发商,盖成高档商品房,对富人出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高档小区被靠紫金山,环境优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视频 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去世前曾经交待我,去世后灵堂不要播送哀乐,就播他生前喜欢的周璇的《夜上海》……父亲的临终嘱托,我兑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视频 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时过境迁,原来的厂区不见了,变成了富人居住的高档小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视频 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长江牌电影放映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视频 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长江牌电影放映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视频 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1975年时的南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南京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右下角可以看到</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电影机械厂</b><b style="font-size:20px;">、电影制片厂、新庄小学、板仓街和锁金村,绝大部分还是菜地,特别是环湖村就是现在的情侣园的这一片(详见《图说环湖村的历史变迁》),远处的玄武湖翠洲门旁的万人游泳池也能看清,南林差一点就拍到,可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电影机械厂原址,该厂1950年兴建,原属文化部,父亲薛恒龙在该厂筹建时就进入工厂,是最老一代的南影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从小学徒,帮日本人和美国人(原南京美军顾问团)干过活,主要是给小骄车喷漆,做漆。1949年南京解放,又帮解放军大校场空军机场干过活,后进入南京电影机械厂,组织上对他很器重,一解放就把他送到江苏省总工会干校培养他,他在南影厂工作了一辈子,直至退休,88岁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先的《长江》牌电影放映机千篇一律的灰色色彩,后来父亲大胆改革创新,赋予产品五彩缤纷的造型,曾出差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等厂,其产品外观色彩设计、色调处理曾受到江青好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研究工作(翻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右为父亲薛恒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原作:新华社记者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长江F16一4型16毫米流动式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本集《美篇》出现的所有的南影厂产品的外观颜色,都是父亲薛恒龙设计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产品陈列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FL一35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5毫米流动式电影放映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电影声画编辑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收藏在吉林长春电影制片厂博物馆内的展品,长江牌35毫米电影声画编辑机,见到它十分激动,这也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8年曾和夫人自驾游遍了东三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厂区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告册共36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末尾处标注的☎️电话号码为5位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1108和41109,后来南京的电话号码升位,经历了6位、7位和现在的8位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广告册出版的年份不明,估计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捡宝:说说南京电影机械厂 “和平S-35型”逐格摄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咔够网 2017-09-18 22:0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和平S-35 SG-35型 南京电影机械厂机身号:65012 镜头:35mm1:2 (65002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电影机械厂是中国电影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具有感光、机、电、声等综合性设计能力和生产工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厂是中国第一家国营电影机械厂,1951年开始筹建,1952年1月3日正式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时叫中央文化部电影机械厂,隶属文化部电影局,1952年改为南京电影机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7年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合作,生产出我国第一台手提式“和平牌”新闻电影摄影机,还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5MM逐格电影摄影机。(资料来源 “现代电影技术杂志中”“中国电影机械工业百年发展回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这台和平S_-35型逐格电影摄影机就是诞生在这个年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距今已有60年时间了,如此完整一套实属难得,只可惜本机只有一个35MM, 1:2 电影镜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机存世极少甚是珍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在2000年的时候,北京市房山区当时的顾册旧货市场里,有位姓冯的专到北京市内各大专院校里去收老旧设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冯”,又一次是专门去北京市新闻电影制片厂,去收库存旧的电影摄影机设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台电影摄影机就是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收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收来很多设备,叫我去看看,我一去看,好家伙一大屋子,很多就是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我对电影放映机还是不感兴趣,看了一眼好像没有什么要的,无意中看到一个大箱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问这里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他打开后没有看出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很费力的拿出了,这才看出来,是一台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的和平S-35MM 逐格电影摄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四个盘片盒,有两个摄影遮光罩,有一个是用广角镜头的,有的片盒里面还有电影胶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就问老冯,这里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冯说我也不知道?【老冯一概不懂就知道收设备金属的能卖上钱,他从来不看也不懂,也不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以,我也不能说出这东西是啥,就问你这东西多少钱收的,【因为在他那里买了不少东西,也很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冯说:我花了3千元,收的这一屋子铁,你看那个怎么也值240元,咱不能说250,这话不好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当时毫不犹豫的就说:行了我240元就要你这箱子废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当时就是这样当废铁买回来的,因为不知道好用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所以,老冯也说:“我就是卖铁的价格卖给你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没想到在废铁里,找到非常珍贵的,现在无法找到第二台全套的南京电影机械厂当年仿苏联生产的和平S-35逐格电影摄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拍摄动画电影,当然也能拍摄电影,但要把速度定格在24帧/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摄影机通电后,能正常运转,这是很难得也说明那个时期的制造业,水平也是很高的,用料也是非常好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个电机上面的,1,2,3,4,5,6,7,8,9,是电机调整转数的,这样能得到电影拍摄是需要的转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摄影机的重量有三十多斤,下面是应该固定在一个可以滑动的轨道上,进行拍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一个外接电源,接到220伏电源上就可以工作。【本来想拍下全部,无奈我拿不动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回到家里就查阅到上面的资料才知道它的珍贵,才知道它的稀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听到朋友告诉我,这是新闻电影制片厂的不负责任的人,将它当废品处理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南京的第一|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在南京诞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广播电视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19-09-19 16:26南京广播电视台 本地资讯创作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南京的第一》第四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厂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家制造电影器械的国营工厂,1952年初由长春迁来,工厂安装了一批捷克等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开始边建厂边研制产品。工人、技术人员齐心协力,经多次攻关试验,终于研制成功片爪、激励镜头等放映机重要部件,并于当年6月30日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6月30日,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内容来源:龙虎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源:南京市档案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京电影机械厂车间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6毫米胶片电影放映机。现代快报见习记者 马晶晶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制造车间旧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紫金山牌单反相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图片 和平牌 35亳米电影摄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江苏文化日历 | 中国第一台电影放映机在哪里诞生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初心阅读室 </b>2017-08-22</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1月3日南京电影机械厂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电影机械厂,中国电影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具有感光、机、电、声等综合性设计能力和生产工艺。该厂也是中国第一家国营电影机械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896年,电影放映机传入中国,法国人在上海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897年,西班牙人在上海乍浦路口盖了一个有250个座位的简陋电影院,这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从此,各国商人纷纷携带电影放映机和影片来中国放映电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电影放映机大都依赖进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直到1952年,这一空白才被填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电影机械厂于1951年开始筹建,1952年1月3日正式建成。当时叫中央文化部电影机械厂,隶属文化部电影局,1952年改为现名。1962年,南京电影机械厂改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68年后隶属南京市仪器仪表公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6月,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电影放映机──长江200型16毫米流动式放映机。此后,又先后生产出中国第一台35毫米流动式放映机、宽银幕电影放映镜头、16毫米及35毫米编辑机、120和135照相机、35毫米逐格放映机、16毫米简易印片机等,使工厂逐步走上系列化、成套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84年以来,在进一步发展电影机械成套设备的同时,又研制和批量生产了缩微系列产品、复印机、摄影仪、幻灯机、照相机等,使工厂的产品领域更为广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到1985年底,南京电影机械厂已向国家提供140余项产品,共生产各类放映机18万多台(套)、各类制片设备399台、各种光学镜头23万多支、其他电影院配套机械22534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该厂主要产品F16-4A16毫米流动式放映机,年产量2万台以上,占国内市场70%以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此外,南京电影机械厂还用引进技术生产F16-4AⅡY高效氙灯放映机,供科研、教学用的ELD-16多用途放映机、FF16分析放映机,供中、小型电影院使用的FG16T固定式放映机,供制片厂、电视台使用的QB-16声画编辑机,各类型16毫米、35毫米系列放映机等。其中16毫米多用途放映机、铟灯放映机、35毫米逐格放映机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F16-4A放映机获国家银质奖。该厂部分产品远销非洲、东南亚等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光电仪器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电影机械厂)目前拥有9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企业隶属于南京机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内老厂区占地5万多平米,厂房面积3万多平米,主要从事现代服务业;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新厂区占地3万多平米,厂房面积3万多平米,主要从事工业生产经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光影时代 新中国第一台放映机叫长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发布时间:2021-11-08 00:05 来源:红色在线编辑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96年,一位法国人在上海的茶楼里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从此,看电影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电影放映机大都依赖进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1952年,这一空白才被填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1年,南京电影机械厂开始筹建,于次年1月3日正式建成。当时叫中央文化部电影机械厂,隶属文化部电影局,1952年改为现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家制造电影器械的国营工厂,厂内安装了一批捷克等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工人、技术人员边建厂边研制产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多次攻关试验,工厂成功研制出片爪、激励镜头等放映机重要部件,并于当年6月30日成功生产出第一台国产电影放映机——长江200型16毫米流动式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工厂又先后生产出中国第一台35毫米流动式放映机、宽银幕电影放映镜头、35毫米逐格放映机、16毫米简易印片机等,使工厂逐步走上系列化、成套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南京电影机械厂的黄金10年。长江牌放映机风靡全国,无论城乡,流动放映队播放露天电影时,清一色用着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期间该厂生产放映机达16万台,创造的利润超过1.1亿元,这笔钱足以新建10个南京电影机械厂。全盛时期,职工人数达3000人,全力生产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厂内不少员工都是回城知青,通过考试才得以进厂。职工每每提起自己的单位,话语中都充满了自豪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曾任副厂长的李嘉敏回忆,工厂有两项福利最吸引年轻人,一个是提供住房,另一个则是免费看电影。“上世纪80年代,约会流行看电影。厂里有个大礼堂,都用本厂设备放映,工人能免费去看。”她笑道,工人经常通过请对象看电影来培养感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进一步发展电影机械成套设备的同时,南京电影机械厂还研制和批量生产了缩微系列产品、复印机、摄影仪、幻灯机、照相机等,使工厂的产品领域更为广阔。新中国第一台单反相机也产自这里,它还有个很有南京特色的名字——紫金山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该厂退休的老书记周景学回忆,紫金山牌单反相机是在1960年前后研制的,虽然生产时间不长,但其血脉在海鸥、凤凰相机两家厂得到了继承。海鸥相机建厂初期,工人特意从上海来南京电影机械厂学习技术。凤凰相机建厂时,还把南京电影机械厂的一位领导调去当了厂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数字电影放映机时代的到来,胶片电影放映机渐渐退出市场。上世纪90年代,南京电影机械厂开始走下坡路。2000年到2010年,厂里继续生产长江牌16毫米胶片放映机供西部地区的流动放映队使用,但到2010年后,就连西部山区的放映队也改用便携式数字放映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2年,南京电影机械厂最后一批长江牌放映机组装完成,胶片放映机从此成为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资料来源:现代快报、龙虎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电影宣传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在南京老城南院落里的露天电影院,可能有你的童年</b></p><p class="ql-block">2020-05-31 15:22 <b style="font-size:20px;">现代快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蔡梦莹 文 / 摄)坐上小板凳, 吃着冰西瓜,围着胶片机,在院子里看露天电影。初夏刚至,童年关于夏天的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5 月 29 日晚,雨渐停,南京市秦淮区熙南里文化街区的"星空电影院" 开始放映胶片电影《上甘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凉棚下,茫茫的夜色成了最好的背景,三五好友坐在凉棚下聊天,还有小朋友骑着滑板车在院落里转圈。院落中央,一台南京产的长江牌 16 毫米的胶片电影放映机发出规律的声响,不远处的荧幕上闪现着一幕幕黑白画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将是一个常态化放映的惠民文化项目。该项目是熙南里文化街区联合"桐月春至"主理人万俊共同打造的。由南艺"菲林印记"胶片电影放映团队负责版权和放映,坚持每周五和周六免费放映露天公益电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开设露天电影院,这个想法最初就是万俊提出的。他出生在安徽全椒县,从小在影剧院旁边长大,胶片电影对他影响颇深。正好,熙南里"桐月春至"的后门有一处小院,一直致力于寻找南京老城南记忆的万俊,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放映场地,他说:"这是在当代复刻老城南人一起围坐看电影的场景,寻找过去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晚,老城南人石阿姨带着一家逛街时路过这里,被《上甘岭》熟悉的场景吸引了。对于她来说,看露天电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记忆了。"我小时候住夫子庙,上世纪 70 年代左右,在夫子庙里面,现在大成殿前的位置,经常会搭舞台,夏天的时候经常放电影。"一旁的儿子接过话茬:"我妈妈这一辈看过,到我这一代已经没有在城里看过胶片电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胶片电影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它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更重要的是一卷胶片的寿命只有 600 次左右,万俊感叹,"真的是看一次少一次,这比去电影院看还要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他心里更希望,这里并不仅仅是老一辈人怀旧的地方,而是能变成一个新生代的儿童乐园。"现在每次放电影,我家女儿也过来玩。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都是看过露天电影的,也非常喜欢,但他们这一代人是没有这种记忆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这样的记忆传承下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借着露天胶片电影院,他希望这样的空间能带来一种人情的回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附近市民正在观看电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仲夏夜美丽|熙南里露天影院,用胶片致敬星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华报业网 08月02日17:4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夏夜撕开午后的闷热钻出一丝凉意,南京老城南熙南里“桐月春至”小院子里,一场露天电影即将开始。夜色是影院的天然暗房,63岁的放映员周建明顺着轨道装片调试,伴着胶片转动发出的“咔咔”声,一道白光送着模糊的影像逐渐显现在前方一块不大的幕布上,略微颤动的画面与时不时出现的雪花并没有影响观众的好兴致,原本吵闹的小院瞬间安静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好多人的童年、青春最美好的回忆,在这一刻被定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物质与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一张黑底白面幕布,一台放映机,一名放映员,几盒电影胶片,露天电影作为为数不多的娱乐形式,承载着几代人难忘的记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露天电影作为时代印记渐渐远去。为了帮居民们找回过去的美好记忆,丰富夏夜文化活动,熙南里推出“星光露天电影院”,请来南京艺术学院胶片电影放映团队,在桐月春至后门的小院里搭起了这座露天影院,复刻老城南居民相聚看电影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特殊年代里童年最美好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每次村里放电影我都是最积极的一个,下午早早去占地方,用石头围一个圈就是我的位置了。”50岁的刘先生回忆起儿时看电影场景如在昨日,“都在村里的晒稻场上放,两棵大树间拉上一张幕布,天一黑我们就扛着板凳去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基本是全村出动,还有不少隔壁村的,幕布的前后两面坐满了人,坐不下的就爬上了树。放的都是战争片,一吹冲锋号全场欢呼热泪盈眶,兴奋的不得了。”放映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趣事,“老式放映机容易发热,经常烧片子,烧起来的影子会投在幕布上;调皮孩子总爱用石头弹幕布,惹得放映员满场追着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姜是露天影院的常客,每周六都来这里,坐在最前位置上。“我拉着老朋友一起过来的,小时候夏天晚上也经常放电影,那真是乘凉的好去处。”老姜一边说着一边用扇子驱赶腿边的蚊虫,“这没有空调,音响很差,蚊子还多,环境和电影院不能比。但我不喜欢坐在影院里一动不动好几个小时,不自在,电影还多是年轻人喜欢的,我更想看老片。”老姜将露天电影称为理想的休闲状态,和三两好友并排而坐,边看边谈心,“不用等到电影结束,看累了就去喝两杯,自由的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消失的老电影是时代活化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建明是胶片、电影机的收藏爱好者,10多年来带着自己的移动影院走遍了各地,放映了上千部电影:“电影包含了我太多的情绪和回忆,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想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有条件之后我开始收藏胶片自己放着玩儿,后来发现有很多人跟我有一样的心情,我就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出去放给大家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周组了个团队,带着放映机前往农民工子弟学校、工地、社区、农村、养老院,搭建起一座座充满回忆的露天影院。“怀旧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老式电影也许没有像数字电影一样先进的设施,但在这样的咯哒声里人们能放松下来,拾起过去的美好记忆,就足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桐月春至”的主理人老万是露天影院的发起人,喜欢收集旧物品,他说消失的老电影也是旧物的一种。“每一个老物件背后都有属于它与那个年代的故事,老电影同样如此,见证了无数人的喜怒哀乐,直到被时代淘汰。”老万说,如果老电影就此淡出历史那将是一种遗憾。“它和胶片一样珍贵,一卷胶片只有六百次寿命,放一次少一次。同样的人们对老电影的记忆也在慢慢变少,我们希望能将它保留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万将老电影比作活化石,虽无法阻止数字时代对它的冲击,但它作为特定时期的印记有其珍贵之处。“老电影的意义不仅针对曾经拥有这段记忆的人,能够留下胶片的影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有浓厚的历史色彩与饱满的时代情绪,如果年轻人真的能静下心来去看这样一场电影而不是去刷一段抖音,那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柏丽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在调试设备的周建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在看电影的观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南京有个放映员,如同《一秒钟》中的范电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光明网 2020-12-07 08:5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部队放映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照片来自《美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作者:战友 春意盎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贞白街17号的陶吴影剧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影剧院内放映的黑白电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则友和放映室内的松花江牌35mm电影放映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秒钟》最近上映了,影片中放映员范电影带领众人抢救胶片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在南京市江宁区,有一个名叫“陶吴影剧院”的地方,里面原汁原味的上世纪装潢,把人身临其境地带回到八十年代的电影院。影院的放映员王则友也和《一秒钟》里的角色一样,以匠人之心对待着这份职业,坚持放映电影40多年。现如今,1976年建成的陶吴影剧院被划为“危房”,王则友的放映事业也就此打上“终止符”。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陶吴影剧院里一探究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1岁放映员坚守了40多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陶吴社区,几乎人人都认识放映员王则友,小孩子亲切地称他为“放电影的爷爷”。在陶吴影剧院建立之前,王则友就已经开始接触放映工作,距今已坚守40多年放映岗位,如今71岁的他仍保有一份对电影的热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上个世纪,许多地方放电影需要靠放映员“跑片”运送胶片,王则友曾在一个晚上跑了五个大队。从天黑到天亮,他的包里装载着千千万万个群众一夜的期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候,为了看一场电影,有一千多号人都等着,一夜觉都没睡,就等着看一场电影,当时放映歌剧片《刘三姐》的时候,已经天亮了,银幕上逐渐没有了影子,正准备关机,可热情的观众们坚决不同意。‘不行,放,就算看不到人,我们听听声音也是好的’。”看着观众们期待的眼神,王则友决定继续放下去。至今,他还记得,一千多位观众对着硕大的白布满脸专注的笑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式唱片机、黄色的板椅、沾灰的幕帘、黑白老胶片……在王则友的精心保护下,陶吴影剧院里有许多平常难以一见、早已消逝的老物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其中最可贵的是,影院里有两台胶片放映机仍能使用。王则友介绍,1986年政府投资购买了这两台35mm松花江座机,它们可是电影院里的“宝贝”。“这种放映机,在上世纪80年代要4万多块钱,一直用到现在,应该是南京市江宁区最后两台还能使用的老式放映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这两台机器之所以现在还能正常使用,是因为王则友每个季度都会精心养护一次放映机。王则友在退休后并没有离开影院,他还时常自掏腰包修缮物品。王则友一边介绍着,一边打开了放映机,老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就这样“跃于屏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许多人还想一睹老影院容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王则友在影剧院内组织了一场歌舞晚会,一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当年的盛况令王则友印象深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但是,2018年,陶吴影剧院由于建筑老化,上梁为水泥梁而被划为“危房”,电影放映活动也就此停止。但是,王则友凭着对电影的热爱,小心保护着这里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他的执着,这里才没有被人遗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说起未来这座电影院将何去何从时,王则友眼中流露出不舍之情。他说,“这么多年,我对这里有感情了,这个地方我保护得好好的,为的是给后代回味,假如这个影院消失了,以后再想恢复都很难。” 如今,这里成了网红打卡地,不时会有年轻人慕名来这里拍照,还有剧组会到此取景,但陶吴影剧院的大门紧闭着,甚至有人爬到窗口,费尽心思想一睹老影院的容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1998年起,南京至少有30家老电影院消失了,陶吴影剧院可能是南京最后一家老影院。虽然它不再对外开放,但是路过的居民们都还记得这个地方,记得里面的放映员。面对这样一座装满回忆的“危房”,把它保护起来脱离“险”境迎来新生,成了王则友最大的心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来源:扬子晚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母亲生前就住在现在的致和新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左边是父亲,中国为母亲,怀抱的是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山陵,父母亲和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排右边是父亲,左边是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排中间为本人,本人1968年参军前全家合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1969年,父母亲来山东部队探亲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和街35号,父亲前面是孙子,左边是母亲,中间是妹妹和她的女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致和街35号,父亲和孙子辈在一起,左边是我儿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儿子长大了,摄于南京中山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和我姑妈的儿子、儿媳在南京玄武湖,摄于上世纪80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父亲和表兄弟在玄武湖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玄武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70年代,我和父亲在南京电影机械厂,观看电影《半篮花生》后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左边是我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80年代,南京720厂工具科组织去苏州旅游,这是我和母亲在苏州寒山寺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国际饭店和母亲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观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