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雅韵 荷塘

掬水观山

<p class="ql-block">  荷是一种神奇的花卉。</p><p class="ql-block"> 每临荷塘,总会在荷花特有的、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徜徉徘徊,流连忘返。相对水陆芸芸众花,数千年来,人们何以会对荷花情有独钟?人们在赏荷时为什么总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历史的长河,用近乎朝圣者的心态去欣赏仰慕美艳的荷花呢?</p><p class="ql-block"> 答案或许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了。《诗经》里的《陈风·泽陂》记载:</p><p class="ql-block">“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p><p class="ql-block"> 可见,荷是史书记载相当久远的一种花了。早在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人们已经认识欣赏荷花了。</p><p class="ql-block"> 国人爱荷,第一个原因恐怕是荷最富有儿童情趣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有一首《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民歌现在的孩子都会背诵。现在也有牛人说这首民歌过于直白浅显。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首咏荷的诗竟然是大汉朝时孩子们的高低声部二重唱的保留曲目。你能想象出当时的孩子们聚集在荷花盛开香气袭人的荷塘旁,二声部童声合唱《江南》会是怎样一种盛况吗?这首咏荷的短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受到历朝历代的孩子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至于南宋杨万里写的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小池》更是那些夏日游戏荷塘追逐蜻蜓的孩子们的最爱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荷又岂止只受孩子们的喜欢。2600多年前,深受贵族权贵排挤迫害的屈原就曾在《离骚》里写出“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用荷花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不甘沉沦堕落的爱国情怀。魏晋时期,陈王曹植以芙蕖(荷花)的美形容过他理想中的洛神:“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到了盛唐时,诗仙李白更是在《子夜吴歌·夏歌》里写到:“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p><p class="ql-block"> 在李白的笔下,荷花与中国第一美女西施吻合在一起。可能后来才会有了西施是荷花女神的种种民间传说。</p><p class="ql-block"> 荷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悠久历史和儿童情趣,也不局限在她与洛神、西施有多少瓜葛,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荷在精神层面独特的品格与情操不是一般的花卉能够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p><p class="ql-block"> 这是南宋大儒周敦颐写的《爱莲说》里的名句。在他的笔下,莲已经被赋予封建社会君子清白高洁的品德和情操。荷花已经上升为做人准则的高度。 </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爱的菊充其量就是对现实无奈的逃离和隐逸。大众痴迷的牡丹不过代表了芸芸众生对荣华富贵的向往和追求。唯独荷才真正诠释出最高层次的人性的璀璨与圣洁。 </p><p class="ql-block"> 说起周敦颐,他的爱荷恐怕无人可比。他对荷喜爱仰慕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据说他曾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处四十余丈宽的“爱莲池”,广种天下名莲,池旁建爱莲书院,周老先生亲自执教。唯其如此,他才能写出的千古名篇《爱莲说》吧。</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荷是有风骨的。她虽扎根污泥,却决不与污泥浊水同流合污。终身保持了自己的清高和圣洁。荷是有尊严的。她濯居清波,却远离权贵纨绔凡夫俗子的追逐亵玩。荷是最有爱心的,她在生命终结时,会把自己的全部果实莲蓬、莲子、莲藕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p><p class="ql-block">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荷的风采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谢谢光临 欢迎泼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