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div><br> 1916年2月,父亲出生于广西南宁市一个小房主兼小商人的家庭,取名黄启昌。父亲的祖先原籍山东青州寿光,远在宋朝狄青征南蛮时,有一位祖先随伍南征,以后落家于广西南宁,数十代皆从军,算是历代官家。<br> 父亲6岁启蒙,7岁至13岁都在私塾读书。父亲聪颖好学,喜欢看旧小说,在私塾上学时读三字经、千字文、幼学、四书、古文。父亲在长辈面前循规蹈矩,背地里却很顽皮,进了邕宁县立初中后,学校开朗的生活解放了天性,尤其爱好文学、音乐、绘画、体育等课目,并在全校运动大会上获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和演讲比赛的优胜。 学校的生活使父亲摆脱了封建家教的束缚,对旧社会、旧家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恶,初中毕业后便离开了家,到梧州去读高中了。父亲在学校开始接触了新文学,受到名人传记、侦探小说、恋爱小说等的影响,逐渐产生了“济弱扶危、抱打不平”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思想和冒险与幻想的精神,同时对旧社会的不平产生了一种正义感,这就是父亲成为新青年参加革命的条件。<br> 1937年春,父亲参加了革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div><br> 1928年,父亲上私塾的第6年12岁时,在距离原籍山东青州东北方向200多公里的胶东半岛招远县贾家村,母亲出生了,取名贾秀芝。<div> 母亲出生于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她的母亲在她3岁时得病去世了,她的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她就在姑姑家长大。母亲从小到大都是寄人篱下,上学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回家干活。母亲的三叔是个远近闻名的八路,村里的汉奸慑于三叔的威望,也不敢把他的家人怎么样。母亲很喜欢和依赖三叔,经常让他背着讲故事,这也是她少年时期最快乐和安慰的时光。</div> 1949年7月,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在青岛招生,母亲正在青岛的舅舅家寄宿,几个伙伴相约来到了招生处。招生官介绍了军大的情况,母亲一听说参军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而且人人平等,生活全都管,当即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了军。在军大的营房里,每天出操、学习、开会、吃饭、睡觉,穿着帅气的军装,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简直就是进了天堂,那段时间是她最开心的日子。 集训结束后,母亲调入胶东军区司令部,1950年调入第三野战军即华东军区司令部办公厅文印室任机要打字员。由于母亲是司令部的机要打字员,重要的机密文件都是由她打字,经常能见到陈毅司令员、张爱萍参谋长和周骏鸣副参谋长等首长。有一次周骏鸣副参谋长急冲冲地来到母亲面前,交给她一份机密文件,要求立即打印,并且就在她身边看着打字,一边看一边还念叨着“小鬼,别急,别急”,母亲就越紧张越慌乱,总是打错字,干脆就说:“首长,您别在我旁边看着啦,我就不会打错了!”<br> 母亲在部队的大家庭里温暖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div><br> 1936年,父亲正在梧州的广西大学附中读高中,认识了同在附中读书的学生也是中共广西大学支部书记的黄传林。在黄传林等共产党员的教育和指导下,父亲积极地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学习了革命理论,接受了党的领导、培养和教育,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愿意在革命的斗争中做一番变革社会的伟大事业,牺牲个人利益积极热情努力地为党工作。<br> 1937年春,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br> 1937年冬,党组织决定派父亲设法找机会并动员一批青年学生参加到国民党部队中,充实我党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力量,并决定父亲的任务是长期潜伏以便将来作为我党打入其内部的桥梁,确定了单线联系的方式和在紧急情况下的化学秘密通讯方法(用米汤或白矾写)。父亲想方设法进入了国民党173师平射炮连,当了上等兵。随即参加了上海“八一三”抗战,撤退时173师担任后卫掩护,经过辗转撤退,转入了敌后大别山地区。1940年3月,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父亲撤出国民党军队,转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担任参谋,后来又调入新四军五旅司令部和二纵司令部。为了避免国民党军队对家庭的伤害,父亲改名为何原,意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41年9月,父亲到抗大八分校学习,毕业后先后调入二师、四师司令部任作战科长,1949年9月升任四师181团副团长。 根据父亲填写的干部履历表记载,自1946年至1949年,他以作战科长的职务直接参加的重要战役和战斗,就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十几次,冲锋陷阵,出生入死。<br> 1950年12月父亲调任第三野战军即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特兵科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4</div><br> 1950年,父母相识。<br> 同在华东军区司令部,父亲是作战处作战科长,母亲是办公厅机要打字员。<br> 父亲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经常陪着陈毅司令员打网球,在军区的各种文体活动上都能看到父亲的身影,应该是女兵们的男神吧。<br> 母亲聪明能干、漂亮贤淑,是司令部的一朵小花。<br> 一天,周骏鸣副参谋长叫来母亲,对她说了父亲种种的好,希望她与他交往。<br> 母亲惊讶得不知所措,他是首长,我只是一名小打字员,怎么也不敢想象。<br> 父亲见了母亲,喜欢得不行。<br> 1952年9月,父母结婚。那年,父亲36岁,母亲24岁。<div> 母亲自小没有父母爱护,对自己的生日从不知道,于是父亲便定下了母亲的生日:7月1日。</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5</div><br> 1953年5月,父亲调任志愿军九兵团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赴朝参加夏季反击战。 1953年10月,母亲生下了女儿,取名何平,意为和平。<br> 1954年1月,父亲再赴朝鲜,任志愿军九兵团司令部炮兵室副主任。 回国后,任中央军委防空军司令部军训处副处长、军训部翻译处处长。<br> 1956年4月,母亲生下二女儿,取名何薇,意为蔷薇花开的时候。 1957年5月,父亲调任空军司令部翻译处处长;1960年5月调任空军科研部翻译资料处处长。<br> 1958年5月,母亲生下了儿子,取名何力,意为人民公社力量大。那就是我。 1962年8月,父亲调任国防部六院九所副所长。<br> 1965年,全家离开空军大院搬到了位于东郊八里桥的九所(现中航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一直住到了现在。 父亲一生以工作为重,积劳成疾,于1970年9月在空军总医院离世,享年54岁,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br> 母亲含辛茹苦,但非常要强,并没有因为照顾家庭而耽误工作,也没有因为工作而疏于顾家。母亲今年93岁,颐养天年。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6</div><br> 父亲在世54年,经历了党的半百;母亲年近百岁,历经了党的百年。 父亲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母亲获得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他们是党的优秀儿女,我们为之自豪!<br> 他们是我们伟大的父母,我们为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