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盛夏季节,暑热较盛,高温天气一定要慎防中暑。“中暑”二字听起来耳熟能详,但千万别不当一回事,热射病为中暑之最危重症,可是会危及生命的。</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认识中暑</b></h3> “中暑”,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当外界气温持续超过35℃以上时, 人体内的热量几乎都要通过出汗蒸发。<br> 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如果长时间在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的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可造成体内积存热量逐渐增加,而出汗蒸发散热却越来越少,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人体体温异常升高而发生中暑。<br> 除上述因素外,工作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也均为引发中暑的常见诱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中暑的分类特点</b></h3> 中暑病人一般会出现体温上升、心跳加速、大量出汗、脸色苍白、虚脱、肌肉松软、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或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抽搐、昏厥,甚至丧失意识。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二)轻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三)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1.热痉挛<div>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等)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br>2.热衰竭</div><div>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br>3.热射病<br> 热射病是我们熟悉的中暑里最严重的一种致命性急症,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体温升高>40℃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并伴有多器官损害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div> 热射病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br>高热:核心体温大于>40℃(肛温)<br>无汗:皮肤干燥,潮红或苍白<br>昏迷:常伴意识障碍,抽搐或强直发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关于“热射病”的那些事儿!</b></h3> 热射病的分型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br><br>①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br><br> ②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治疗手段 1.快速降温<br> 2-3小时内(从发病起计)将核心体温(一般以直肠温度为准)降至38.5 ℃以下;<br> 2.多器官功能支持<br> 液体复苏、镇静保护脑功能、抗感染治 疗、补充凝血因子、血液净化治疗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如何预防热射病?</b></h3> 预防热射病,首先便是要预防中暑。平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高温预警时,尽量少出门。在室外,影响人中暑的客观因素主要有: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最高气温。如果日平均气温>30°C,同时相对湿度>73 %时,中暑的概率会呈明显上升趋势。要是再加上:最高气温≥37°C,那么中暑人数更是会急剧增加。<br> 在夏季要关生活环境的温湿度,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特别是户外暴晒下),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摄氏26度左右,适时增减衣服,注意多饮水,避免脱水;如发生感冒、腹泻、发热等及时就医。<br> <br> 如今室内空调广泛应用,在高温天气下,室内外冷热交替也容易让人中暑,身体一下子适应不来,也可能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中暑神经紊乱等。<div> 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室外高强度体力活动者,应缩短在高温环境中活动的时间,在大强度活动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补水,尽量避免环境高温下的生产活动(特别是每日12-15时)。常备淡盐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之类物品,还可以喝绿豆汤解暑。<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夏日中暑怎么办?</b></h3> 当出现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时:(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脱去或解松衣服,以利呼吸和散热。(2)使患者平卧休息;(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br><br> 而一旦发生热射病,要明白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中暑,而是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必须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然后让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盐水最佳),同时拨打120急救,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