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6月28日下午,马家庄乡机关全体干部和新党员代表共计50余人,在乡党委书记郝永军的带领下,来到红色教育基地一一武安冶陶镇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司令部旧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滕代远、杨秀峰等曾经生活与战斗的地方,开展集体参观学习教育活动。</b></p> <p class="ql-block"> 武安是革命老区,冶陶镇是晋冀鲁豫边区首府,是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薄一波、滕代远、杨秀峰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span>和战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边区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和根据地,辖193个县、8个市,2800万人口。</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企图打通平汉线进军北平的图谋。</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蒋管区心脏地区,揭开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同时间,徐帅等领导的部队,继解放山西各市、县后,包围太原市,直至最后解放。</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为统一财经政策、集中财力支援战争,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举行了土地会议,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阶级觉悟和参战积极性。 </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创刊了《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版),毛泽东主席题写了报头,它是新中国《人民日报》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出版了战时版《毛泽东选集》。</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接受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任务,向全国乃至世界广播。</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接待了国际友人和记者,对外介绍了根据地建设和战争状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45年8月15日中共中央做出了成立</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决定,8月20日宣布成立。1945年11月,中央局、军区司令部和边区政府先后驻武安县午没、伯延及邯郸市:1946年6 月中央局、军区司令部进驻武安县冶陶镇,中央局所属各单位驻附近各村;边区政府驻三王村;直到1948年5月,即解放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都驻在这里,晋冀鲁豫边区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和根据地,包括冀南、太行、太岳、冀鲁豫四个行政区和战略区,各区设区党委和边区政府行署,管辖各专、县。边区所辖地区:正太铁路、沧石公路以南,陇海铁路以北,同蒲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五省相互连接的巨大梯形地带。东西长500公里,南北宽400公里。辖22个地委和专署,193个县,8个市,2800万人口,8390万亩耕地(见1946年3月15日《边府通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厅,老一辈革命家的铜像从左至右以次是:滕代远、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薄一波。</span></p> <p class="ql-block"> 马家庄乡党委书记郝永军带领大家面对党旗集体庄严宣誓。</p> <p class="ql-block">参观晋冀鲁豫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平汉战役,</b>1945年10月,刘、邓等首长首先指挥了平汉战役。此役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将军战地起义,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被我军俘虏,打破了国民党打通平汉线进军北平的图谋,取得了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蒋介石全面发动了内战,撕毁了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大量兵力,向中原及各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占领解放区,消灭解放军。刘、邓和徐向前等首长又指挥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金乡、鱼台、豫北等战役,取得了八战八捷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战火纷飞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南征会议,</b><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7年5月15日,刘、邓等首长遵照中央1月24日电文和5月2日中央军委的指示“跃进大别山”。在冶陶镇药王山普光寺召开了所属军队高级将领和中央局及边区政府高级干部参加的南征会议,进行了出发动员。刘、邓大军过黄河挺进大别山,直插蒋管区心脏,实现了战略转移,从此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span></p><p class="ql-block"> 同时间, 中央局代书记、军区副政委薄一波,副司令员徐向前、滕代远等领导的部队,先后解放了山西运城、临汾等城市。运城解放、新华社发表了评论,称此次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南征的胜利,也证明了我军打到外线后,内线兵力仍很强大。临汾战役中,经中央军委批准,授予在战役中战功卓著的部队“临汾旅”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刘伯承、邓小平1947年南征前在冶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7年4月南征前,刘伯承、邓小平两家在冶陶合影,刘伯承之子刘太行于2007年3月27日在此照片上签名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华北财经会议,</b>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战争消耗巨大,解放区财经状况陷入困境。为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支援前线作战,遵照中央1947年1月3日《关于召开华北财经会议的指示》精神,1947年2月2日华北财经会议筹备处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为保密起见对外称“青岛”工作会议)。会议原定3月1日召开,因晋绥、陕甘宁的代表未能按时通过封锁线,到3月25日才赶到,故会期做了调整。会议由董必武、薄一波主持。整个会议分段进行,3月10日至24日座谈会阶段,3月25 日华北财经会议在冶陶镇正式开幕,25日至4月13 日为做报告阶段,4月14日至5月11日为讨论阶段并总结。在会上统一了各区的财经政策,调剂了各区的财经收支并解决了战争所需的粮食、财力等供给问题,制定了华北解放区国民经济建设的框架,审查各解放区的生产、贸易、金融计划并做出必要的管理与调剂,建立中央财政及银行等;成立了华北财经办事处,董必武为办事处主任。在会议期间,刘邓首长从前线回来看望了参加会议的同志们,并与参加会议的同志进行了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华北财经会议部分与会人员合影,前排左起:杨秀峰、董必武、南汉宸(晋察冀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人民日报创刊</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6年5月15日,中央局创刊了机关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社驻在距冶陶镇不远的河西村。6月下旬,薄一波同志从延安带回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日报》写的报头,一纸四字,7月1日正式启用。《人民日报》拿起笔杆子这一锐利武器,集中调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口诛笔伐,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和罪行;同时详细而及时地报道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歌颂农民翻身,建立人民政权,建立农会等群众组织,壮大人民解放军,推动生产,参军、参战运动,极大地提高和鼓舞了全区军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革命积极性,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5月15日,在《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之际,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题了词,杨秀峰写了周年献词》,滕代远发表了题为《人民日报是人民的报纸》的纪念文章,至1948年6月14日共出版746期,其中在邯郸出版44期,武安县河西村出版702期。1948年8月中央决定,设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是新中国《人民日报》的前身。</span></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为《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版)题写的报头</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题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毛泽东选集出版,</b><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8年春,晋冀鲁豫中央局在冶陶镇附近赵庄村窑洞里出版《毛泽东选集》两卷本。1947 年夏,编成发排,封面为紫红色和深蓝色布面精装本,印刷2000部,发至高级干部手中。</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处处闪烁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p> <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中央局大院影壁上的题词,是1951年9月9日慰问团团长杨秀峰,带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大光荣。”前来冶陶慰问。</p> <p class="ql-block"> 大家到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司令部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和邓小平住处,深夜农民一觉醒了,首长的油灯还亮着。</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火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薄一波旧居</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王宏坤旧居</p> <p class="ql-block">土地会议防空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冶陶窑洞旧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土地会议,</b><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7年9月13日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执行这个《大纲》,1947年10月2日至12月26日,中央局在冶陶镇召开了著名的土地会议。中央局、军区、边区政府以及所辖冀南、太行、太岳、冀鲁豫区的县、团级以上干部1700余人到会;中央局、军区、边区政府的负责同志薄一波、徐向前、滕代远、宋任穷、廖承志、杨秀峰等出席会议,还有陈毅同志路过此地,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薄一波同志主持。会场设在镇东黄土崖下的防空洞前。会议期间敌机多次骚扰、轰炸。大会报告多安排在晚上进行,白天分散讨论。土地会议是为了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落实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边区政府又制定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补充办法(草案)》;土地政策在全区及新区提升为斗地主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全区2000万农民的土地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 会议根据中央精神,进行了“整党”,对在土改中包庇地主、侵占农民斗争果实等违纪干部,进行了严肃的党纪处理,整顿了干部队伍,这也是一次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运动。</p> <p class="ql-block">土地会议会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7年11月,土地会议期间,薄一波(左一)、宋任穷(左二)、陈毅(左三)、滕代远(左四)在晋冀鲁豫中央局大院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随着土改工作的深入开展,包括新解放区在内,全区普遍进行了土地改革。由此,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阶级觉悟和参战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局和边区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截止1948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约有31.3万农民参加了解放军,补充到刘邓、陈粟、陈谢、彭张等野战部队,壮大了野战军的实力。</p><p class="ql-block"> 在后方,组织大批干部南下北上,巩固与建立新政权,壮大地方党的组积,大力发动农民参战;地方武装发展到45个团,9个独立旅,80余万民兵协助主力作战:有100万民工支援前线:战争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男女老幻抬担架,抢救伤员,骡、马、毛驴、大车、手推车,运送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我们的“人海战术”直至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p> <p class="ql-block"> <b>接替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广播,</b>1946年9月1日,中央局广播电台也正式播音了。播音机是利用战利品导航机等部件改装而成的。名为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向华北全区广播,效果良好。1947年3月30日,根据中央指示,接替了从延安撤出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任务,以陕北广播电台的名义向全国乃至世界广播。蒋介石朝思暮想消灭延安广播电台,在陕北煞费苦心搜索,始终没有找到;后电测到电台在武安、涉县一带,飞机多次低空侦查,狂轰烂炸,但始终没有发现电台的目标,其实这个电台就设在距冶陶镇二十多华里的涉县西戍村一个窑洞里。在大战之时,电台一直安然无恙,每天正常广播,这真是亘古奇迹!</p> <p class="ql-block"><b> 接待国际友人,</b>1946年底,美国记者斯特朗来解放区采访,薄一波、蔡畅等边区领导进行了多次畅谈,了解解放战争形势、前途,后方工作怎样组织起来等,又到三王村了解农村经济合作社;薄一波和蔡畅同志一齐设宴热情招待斯特朗;在冶陶镇访问了十多天回国后,1949年在美国出版了《中国人征服中国》一书,详细地记录了太行山解放区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1947年国际友人英国记者大卫·柯鲁克来中央局驻地冶陶镇附近的什里店了解解放区的土改工作,出版了《中国一个村庄的改革》和《什里店》,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