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在岸上住

安安静静

<p class="ql-block"> 我家就在岸上住</p><p class="ql-block"> ◎ 安安静静</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天地多么仁慈,允许群山私藏了这条时光之河,与蓄水的高原湖泊相似,平静的水波里,日月闪烁,降临的每个黄昏,灯火都轻拍着诗意的流水。我又是多么幸运,我家就在岸上住,每天都能看见这里黎明的曙光和入夜的灯火。</p><p class="ql-block"> 告诉你这条诗意的河流前,先来说一说它在哪里?有一条河流横贯凤冈县境中部,属乌江一级支流,名六池河。六池河岸出土的黔羽枝化石,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其年代测定为4亿多年以前。而凤冈县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县,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这里气候适宜人居,土壤肥沃,是革命老区遵义的东大门,是美丽的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是全国生态旅游百强县,也是长寿之乡。</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在六池河岸,在岸上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灿烂得无约无束,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息,那正是金黄油菜花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春天,六池河岸乡亲们的日子呈灰褐色,扶贫队的脚步迈过了挡在家门前的柴垛,把时代的窗子为六池河岸的乡亲们全部打开一一如今河岸的乡亲们笑脸和油菜花一样,绽放得无约无束。</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在岸上住,隔壁的黄大爷,八十多岁,领着养老金,享受着国家扶贫政策,定时有医护人员免费上面量血压并嘘寒问暖,面对到过他家帮扶的队员,他每次都激动得说:“谢谢你们”,“感谢党!”。当每次扶贫队员离开以后,黄大爷就一个人坐着沉思,他似乎想到了油灯照不亮归途的记忆,贫穷的声音挂在河岸的茅草尖儿上,与河风一声一声哗哗作响。他似乎还记起了那年月,凛冽的寒风,锋利如短刀,收割胸膛里成串的咳嗽,收割了他老伴儿年轻的生命。穷即苦,冷风刮人之痛,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好日子,风正把六池河岸的春意翻译成树叶朗诵的诗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在六池河岸,阳光的影子是滚烫的,厂房和田间地头所有的身影接近于沸腾,内衣厂里女工们的动作麻利而娴熟;羊肚菌大棚里工人欢声笑语;采茶的工人们更是如火如荼,春天的六池河岸蜜蜂和鸟雀们都是忙碌的……</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如今一些地方的乡村已经同我们的前辈一样,渐渐老去。年复一年,城市宛若气泡般日益膨胀,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加之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猛速发展,给传统的乡村田园带来巨大的冲击。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开展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努力保护自然生态,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千百年来农耕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在六池河岸,你会遇见陶渊明笔下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还会遇见白居易诗里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当你走进村村寨寨,随处可见“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村里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柴门小院,青瓦白墙,静谧安详。乡间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医疗室、超市,还发挥地方优势,开起了农家乐,更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重归故里,在家乡投资兴业。新的历史条件下,大美乡村正与时俱进,不断增光添彩,成为我们民族历史上乡村田园风光发展的一景。</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在岸上住。慢步在六池河岸,你会看见一只灵敏的白鹭在牛背上舞蹈;会看见成群的麻雀在某家的屋檐下游戏,会看见成群的野鸭在碧波上追逐……你还会看见那句已写在人们心里的话“让万物生灵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一方好地,一方幸运的生灵,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这是我们生长在六池河岸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热爱并保护这条诗意的河,更是以实际行动守护并深爱这方美丽的田园。</p><p class="ql-block"> 在这“十四五”开局之年,凤冈县“书记镇长谈十四五”时,隶属六池河岸的石径乡党委书记郑莹说:“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双有机’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突出‘山地、康养、度假’特色定位……” 有健全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在岸上住。在这诗意的田园,最美的场景,依然是六池河载着两岸乡亲们眼里馥郁的鲜花;凄凄的芳草;芬芳的庄稼,以及满满一河的春天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文已发表在河南经济周刊《文学百花苑》2021第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