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土喇叭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白铁皮纯手工打造的话筒。</p><p class="ql-block"> 话筒由三个部分组成,先把白铁皮敲打成一头大一头小的一个长长的没有尖顶的圆锥体形传音筒,再制作一个大致吻合嘴型的用于发声的话筒口,同时再打制一个提手,然后,用焊锡将话筒口焊接到传音筒的细头部位,用铆钉把提手铆在传音简中间位置,这样,一个靠人工发声的话筒就做成了,我们称它为土喇叭。</p> <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是一九七0年春,那年我10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一天,班主任对我们班同学进行了选拔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队员的动员:根据公社革命委员会通知,大队革委会安排,经学校研究,在全校红小兵(当时不称少先队员,统称红小兵)中,选拔二十名宣传小分队队员,咱村4道街,每道街5名队员。上级要求,宣传队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个人出身必须是贫下中农;二是表现突出;三是学习成绩优秀;四是学习毛主席语录积极,会背诵的毛主席语录篇目较多;五是声音洪亮;六是群众基础好;七是善于团结同学;八是家庭成份高但特别优秀奖的同学也可以参加选拔活动。选拔程序是:个人报名,同学评选,班主任把关,把初选名单报学校革委会审定后,再参加全校选拔,最后才能把最优秀的宣传队员确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喊播的时间必须是:每天中午放学和晚饭后两次,中午是10分钟,晚上是半小时。</p><p class="ql-block"> 宣传的任务是:面向本街社员群众进行毛泽东思想宣传,喊播的毛主席语录不得重复。</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轮的选拔,我有幸与同在东街居住的正上四年级的赵青长、五年级的赵国栋等5位同学被确定为宣传队员,正式组建了赵营东街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p><p class="ql-block"> 当时,能被选为宣传小分队员,别提多荣耀、多高兴、多积极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赵营东街,还得累述一下赵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从赵营十字街往东大约500米有一丁字路口,自丁字路口向北又有一条街,俗称东北街,进得东北街不足200米路东有一门朝西的大院,解放前原是村里最大地主赵玉才的私宅,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没收,改为赵营公社革委会的办公场所。我家距公社大院不足三百米,小时候经常去公社院里玩耍,记得院子分前后两个,前面为四合院,民政所、武装部、水利站、公安特派员等部门和人员在此办公;后院有北西两座二层小楼,一般都是公社领导在后院办公。于是,赵营东街就成了赵营公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东街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小分队的喊播点儿就定在了”皇城根下”的有利地点——丁字路口的南侧。所以,喊播时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也特别小心。在那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年代,如果一不小心出现口误,宣传队员不让当是小事,搞不好还得给扣上个小小现形“反革命”,弄不好还要连累家里大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啊。</p> <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是不布置作业的,为把毛主席语录喊播的即流畅又准确无误,我们就苦练基本功,做到语录不离手,背诵不离口。</p><p class="ql-block"> 按要求每天中午放学后要喊播10分钟,如果放学后再回家拿喇叭,怕耽误喊播时间,我们都是中午去学校时带上喇叭,一放学就能立即投入广播。</p><p class="ql-block"> 村里当时还没通电,农村没啥文化活动,干了一天农活的街坊爷们儿,饭后就上床睡觉,两条大街上很少能见到行人,显得是那么的寂静。</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的喊播时间虽说比中午长,但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紧张了,我们几个小伙伴饭后陆续来到喊播点,就轮番上阵,拿着大喇叭,面向静悄悄、黑黢黢的东、西、北三个方向,把毛主席语录一篇一篇又一篇的不停地喊播,风雨无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正喊得起劲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什么办法既能不停止喊播又不被雨淋呢,这时,有伙伴指着我们背后赵世亮家的灶火眼儿说,咱进他家厨房用喇叭怼着灶火眼儿往外喊咋样,哈哈哈,好办法,说干就干。我们进到世亮家厨房里,用喇叭怼着灶火眼往外又继续喊播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在第五生产队担任党小组长的世恩叔见了我说,东街三个生产队的社员们都反映,4道街上的宣传队就属咱东街这几个小孩儿喊的时间长,声音洪亮,通过你们的喊播,好多文盲社员也能背上几篇主席语录,回头让生产队给你们奖几个工分。听到大人的夸奖,我们几个心里都是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秋天的某一个夜晚,我们正喊播时,从远处影影绰绰驰来两辆自行车,到我们宣传喊播点下来一位青年和一位中年人,青年放好车子紧走两步给我们介绍说,这位是咱公社党委书记王太章同志,王书记下乡检查生产回来,是特意到宣传点来看望你们几位小队员的。随后,王书记与我们分别一一握了手,他说,你们这个宣传点每天晚上的广播我和公社干部都听到了,你们不愧为毛主席的红小兵,每天坚持把毛主席语录传播给广大社员,风雨无阻,你们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和表扬,公社党委希望你们学校把毛泽东思想的宣传组织得更好,同时希望你们坚持得更好,喊播得更好………能得到公社书记亲临现场表扬,此刻啊,哎呦,我咚咚的小心脏哟,几乎要嘣哒出来了,激动得都无法形容了。自此,我们几个劲头更足了,喊播的时间自发的延长了,喊播时都嫌自己的喉咙太细,不能像大人那样嗡声嗡气地把声音喊的更响,传播的更远。</p><p class="ql-block"> 土喇叭宣传队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到1973年某日,学校接上级通知停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已飞速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用土喇叭喊播的时代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日前,与老哥们儿国学兄拉起此事,虽说在滑县不属一个公社,但,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均当过土喇叭宣传小队员,现在想想挺有趣味和意义,土喇叭广播是一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和印象。在建党百年之际,把它简述一下,不失为一点点曾经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泉峰草就于云青汉耕斋</p><p class="ql-block"> 2021.6.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