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游之承德避暑山庄

宁海_老鲍

6.6一个上午车程200公里从北戴河到承德。午饭后游览避暑山庄。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p class="ql-block">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p> 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 <p class="ql-block">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也是用来储藏珍宝。</span></p> 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span></p> <p class="ql-block">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p> 避暑山庄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皇家宫殿院子都是有些年代的松树,显苍老而风尘仆仆。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p class="ql-block">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p> <p class="ql-block">“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p> “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 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 湖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 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 <p class="ql-block">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p>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 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 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p class="ql-block">整个庙宇占地面积367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朽、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p> 这座庙宇不仅富有高度的建筑艺术和特色而且对于加强清王朝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抵御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 <p class="ql-block">主体为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殿顶用鎏金铜瓦铺盖,四脊上有800条金龙。</p> <p class="ql-block">壁面上辟有三层中国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39孔。窗头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有着强烈的汉民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红台顶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顶,脊上吻兽,南面两殿用孔雀,北面两殿用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说整个殿顶用了头等金1.15万馀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span></p> <p class="ql-block">屋上八条金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金光闪烁,活龙活现,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琉璃万寿塔巍踞于须弥福寿之庙中轴线最北山巅,建在方形基坛上。坛上再承以八角形须弥台基。台基上装有石栏杆,南面设踏步上下。</p><p class="ql-block">塔身共七层。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在两侧白台衬托下,显得十分秀丽。</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北侧,占地22万平方米,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p> <p class="ql-block">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依山就势,布局自然,富于变化,基本是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span></p> <p class="ql-block">全庙布局、气势仿拉萨布达拉宫,俗称"小布达拉宫"。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隆重的讲经、说法、祝寿等活动。</p> <p class="ql-block">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年已70岁的乾隆皇帝,为迎接班禅六世,专门学习了一般常用的藏语,还研究了藏史,在引导班禅参观了整个寺庙后,乾隆曾在此殿请他讲经,由章嘉国师翻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依山就势,布局自然,富于变化,基本是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位于山巅,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span></p> 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p class="ql-block">寺庙内大小建筑约60处,殿堂楼宇,星罗棋布,依山面水,巧于利用地势和景物衬托,布局灵活,又不失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p> <p class="ql-block">6/7中午结束了承德的景点参观,马上出发往内蒙草原。可惜未见承德市模样,下图是在避暑山庄山上拍的市区高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