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些做法,是在拖复学孩子的后腿

知秋心语

<br> <br> 昨天,小冰微信约我,想晚上和我聊聊。距离上次和我约聊相隔有三个月时间了,这三个月正是她成功复学的阶段,我猜想她最近可能又遇到瓶颈或心理能量比较低了,一般这时候她首先会想到我。<br> 小冰,十七岁花季女孩,外表清秀,性格温和,特别爱笑,给人的感觉亲切随和,每次听她笑着诉说着心中的委屈和内心的创伤时,总会有心疼和想要保护她的冲动。<br>我俩如约打开视频,畅聊了近三个小时。结束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半,而我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尽是小冰的每一句话带给我的冲击和感慨。<br> 和小冰一样,有多少孩子在跌倒后重新爬起来的复学路上,由于父母懈怠或心存侥幸,不再成长自己,却期待孩子改变。不但没有给到孩子助推,反而在拖孩子的后腿。<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01</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父母传递焦虑和恐惧,是在拉低孩子的能量</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小冰感觉最近身体各种不适,加上平时爱吃少运动,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发现多处出现毛病。小冰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心情也受到了影响,身体发出的警号告诉她不得不珍惜自己的身体了。过去父母怎么劝说都不当回事,这次的体检结果给她一个深刻的教训。<br> 人总是这样,对他人的建议和叮嘱往往不会在意,直到现实啪啪打脸才能觉醒,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大部分人成长过程中必经之路。<br> 体验使人明白,痛苦使人觉醒。智慧的父母只做提醒和建议,然而,小冰的父母在得知小冰的身体状况后,轮番轰炸,传播各种焦虑和恐惧,“和你说了多少次了,就是不注意,现在身体成这样了,再不控制饮食,将来如何 ......”,“这病很难治,从现在开始你这不能吃,那不能做......”<br> 小冰说爸爸妈妈像蚊子一样自检查结果出来就在她耳边嗡嗡叫,传递各种恐慌和不安,她本来还感觉没那么糟糕,这样被父母整得跟得了绝症似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br> 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中长大的,不给孩子试错权等于剥夺了体验的权利,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苛责、抱怨、不接纳和传递负能量,是在掐断TA敢于不断尝试的勇气。<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02</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父母向孩子要答案,是最大的不负责任</font></div><br> 小冰说复学几个月来,她突破了种种障碍:曾经一想到上学就无比恐惧的心理,到迈进校园大门的那一瞬间她经历了无数次重生前的阵痛挣扎,终于战胜了自我,这一步她用了一年时间修复和积蓄力量。从浑身紧张到发抖地坐进教室,根本不敢抬头看黑板,大脑一片空白,再到渐渐能听进去一些老师讲的内容;从面对陌生的同学感觉不知如何融入到和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她一点点在挑战自我,也一点点让自己强大和自信起来,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她很容易心累。父母一开始也同意她按自己的节奏走,可是,渐渐地,父母不满意的语气流露出来,一旦她提出感觉累要请假休息时,妈妈总是很疑惑地问:是什么地方让你心累?小冰说,我很无语,因为我回答不上来,这种心累的感觉不是某一个点某一件事。可是回答不上来,妈妈就会认为我是装的。她说,如果我要知道是什么地方,我还会是今天的状态吗?而得不到答案的父母认为我是在无理取闹,我感受不到理解和包容。<br> 最近不止一个家庭在作业里反馈出,当看到孩子趴窝在家时,总会向孩子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不上学的?是什么让你感觉无力的?借用一个孩子反问父母的话回复:这话不应该问你们吗?你们是我的父母,你们都不了解我,却问我要答案,这合理吗?公平吗?<br> 不合理,不公平。因为,每一个趴窝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对难辞其咎的父母,孩子的无力大部分因素源于父母无知者无畏的错误教育模式。父母唯有提升自己,认识自己,才能看见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去问一个孩子要答案,是父母逃避责任的表现。<b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03</span></div><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母认为不管孩子学习,孩子就没有理由不努力</div></fo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小冰说,过去爸妈没学习时,眼里只有她的学习。自从休学后,爸妈参加尚善教育学习后,懂得不再关注她的学习,还责任给她了。可是,最近好像妈妈不怎么学习了,旧模式开始复发,只要小冰没有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劲头,妈妈都会说:“你看,我们都不管你的学习了,没有给你任何压力了呀,你怎么还提不起劲呀”。言外之意,父母都做了如此大的让步,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你该轻装上阵,快马加鞭才对!<br>父母这种“我还责任给你,你就得加倍努力”的扭曲逻辑,实质上仍是一种隐形的控制和贪欲。也根本没有还责任给孩子,是一种“伪放下”,是看不见孩子的努力,认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心理的预期而失望的表现。<br> 父母眼里只关注学习,是剥夺孩子的责任和破坏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的根源,一旦这种学习感觉被破坏,产生对抗,孩子的生命能量就会很低,即使父母还责任给孩子,对孩子而言,也需要长时间的修复和渐渐找到感觉。<br> 而激发一个孩子学习动力的,是父母不断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突破的和进步的地方,强化孩子的潜能,孩子才能厚积薄发。绝不是父母简单地以为不关注你的学习你就该好好学习的因果关系。<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04</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传递休学是不正常的观念,是父母最大的错误</font></div><br> 小冰说,前几天她去找闺蜜玩后回到家,妈妈问她和闺蜜说自己休学的事了吗,她说应该说了。接下来妈妈的一番话,让她很诧异,也很不舒服。妈妈告诉她,今后不要给身边人说起自己曾经休学的事,比如将来的男朋友,未来单位的同事,别人知道了,会认为你心理上有问题,会影响到对你的看法。<br>小冰说,妈妈的一番话让她好几天心情都受到影响,因为她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休学的事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很正常呀,怎么搞得跟有前科似的,妈妈的话无形当中给到她压力和负担。不过,小冰说,幸亏我现在内心强大,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我就想,如果将来我找男朋友,我也会坦然又坦诚地告诉他我曾经休过学,如果他因此而用异样眼光看我,我认为这个男朋友不要也罢。<br> 我为小冰高兴,经历了磨难后的她,如盛开的梅花,独具魅力,她活出了她自己。<br> 然而,父母却不断拖她的后腿,传递负向的东西,这让她很无奈。<br> 休学如休假一样正常,无论是孩子是心累或是身累,都需要停下来休整后继续前行,可是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搞特殊“,就会认为孩子是不正常的,心理上是有问题的,诚惶诚恐,找各种心理医生,孩子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心结,被父母和医生定性为“有病”,从此孩子被强行背负上“我不正常”的枷锁,于是便会朝着“不正常”的方向发展。<br>有多少孩子是无辜地被父母强化成了“不正常”的孩子,这背后正是父母“不正常”的思维和观念在作怪。<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05</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父母的不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font></div><br> 小冰告诉我,自复学以来,的确没给自己太大压力,因为自己接纳了自己,有发展心态面前一切,从休学到复学的过程,她对自己很满意,在班上能听懂的就学,听不懂的就看课外书,感觉上几天学累了就想休息半天,但父母总是怀疑自己在偷懒,一个“懒”字传递着父母对她的不接纳和不信任。更有甚者,有一次按惯例,妈妈认为她下午还会请假,并和她开玩笑说:“你今天下午要能去学校,把我的头割下来!”小冰很无语,妈妈用这种方式来证明我是不上进的,证明她很了解我吗?尽管我的确没有去,但我对她的做法极度的反感,不就说明我是拦泥扶不上墙吗?既然你都这么不信任我可以越来越好,我凭什么还要努力呢?<br> 小冰说,妈妈经常以现在的她预设她的未来,如:“你现在上学跟幼儿园的孩子似的,将来咋适应大学生活?”“你现在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可能做好呢?”<br> 小冰说,为什么就不相信我会越来越好呢?我都不知道我未来是怎样,但我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可是妈妈却不相信,好像是预言家似的不断给我打压和否定。<br> 小冰说,最近心情特别不好,很烦躁,很不想去学校,很无力无助的状态,和小冰深聊了几个小时后,看她欲言又止很为难的表情,问她有什么事,她说:“阿姨,能帮个忙吗,我明天还想休息一天,可是我不敢给爸妈说,我怕他们不同意,怕他们失望......你能帮我父母说说吗?我每次休息,都有一种亏欠感,因为妈妈经常说:看,父母为了你,付出多少......”<br> 很心疼小冰,告诉她这个忙阿姨肯定帮,小冰满意地笑了,一脸如释重负的轻松,而我,却一点都轻松不起来......<br> 常常听父母们诉说,我的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怎么才能让TA有动力?却很少反思,父母不拖后腿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父母的言行不当才是扼杀孩子动力的主要因素。<br> 父母一边剪断孩子翅膀,一边责怪孩子飞不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br><br></div> 期待与愿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您结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