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跟党走 ——追忆爷爷奶奶的革命人生

紫色茉莉

我的爷爷奶奶生长在英雄的沂蒙山区,这里的人民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每一座山峰都燃烧过战争的峰火,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军民的鲜血。 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依偎在奶奶身旁,缠着她给我讲她和爷爷的革命故事。每每如此,我也总是从奶奶的眼神中,感受到那一抹坚毅。我知道,这是属于他们一生的红色记忆,是他们一生的不悔和坚持。 记得奶奶给我讲,她和爷爷结婚后不久,便一起投身到了革命斗争中,爷爷扛枪在前线战斗,奶奶传递情报、救助伤员,还要发动妇女群众缝军衣、做军鞋、磨面、烙煎饼。 1946年,爷爷奶奶双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就在这一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也就是我的二伯。部队要在深夜之中穿越敌军封锁线,奶奶必须照顾好孩子,不得啼哭。可是那么小的孩子哪能控制住。为了保障部队的安全,爷爷几乎毫不犹豫地对奶奶说:“把孩子留下吧!”无奈之下,爷爷奶奶就近找了一户人家,将孩子寄托在此,匆忙之中对老乡说:“如果我们牺牲了,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吧!”革命胜利后,爷爷奶奶凭着记忆找到了那位老乡家,遗憾的是那位老乡在战乱中不知去向。时至今日,我的二伯也没有找到。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爷爷接到命令立即赶赴前线,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山谷里已是尸横遍野。 打扫完战场,爷爷慌忙回到家中,太奶奶看到爷爷推门进来,猛的从凳子上站了起来,激动地说:“儿啊,你还活着啊!”说完就抱着爷爷嚎啕大哭起来。爷爷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他身上的军装已经被炮弹炸的只剩了棉花,左腿也负了伤。由于当时医治条件有限,爷爷的伤口感染溃烂了,以至于后来爷爷腿上一直有块很深的凹陷。 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逢年过节总会有一些来自兴隆的老人家来看望爷爷奶奶。我就好奇的问奶奶:“咱家不是从临沂搬来的吗?怎么有这么多兴隆的亲戚?”于是奶奶就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959年至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危机。这时,爷爷被下派到当时的金乡县兴隆公社任书记。来到金乡后,爷爷选择住在了生活最困难的那户村民家中,并且把他仅有的口粮也匀给了几位体弱的老人。就这样,爷爷拖着他那早已浮肿的身体一边带领群众大干苦干力争多收粮食,一边积极争取上级的救济粮。慢慢地,群众温饱问题解决了。 一同来到金乡的奶奶则放弃了她的干部工作,当了一名基层售货员。虽然岗位平凡,但是奶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连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下派任务结束后,爷爷奶奶选择继续扎根在金乡,奉献他们的光和热。 1978年,爷爷当选为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后来爷爷得了老年痴呆,他大概已经忘记了这个世界,但他始终没忘的一件事就是按时交党费。 2019年,96岁高龄的奶奶收到了专属于她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她拿着纪念章高兴的对我说:“你看,这是中央军委发给我的,中央没有忘了我们这些革命幸存者。”我把纪念章挂在奶奶胸前为她拍下了纪念照片。 爷爷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而今,他们虽已离我远去,但是他们身上那种不怕苦、不怕死、一心跟党走的精神一直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金乡工作并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后,我将继承爷爷奶奶爱国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党员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