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收到痴子先生有关我的一篇散文《八娃的茶室》,读有感触。本是小小憩室,少被人关注,却有此文笔描画,幸甚至哉。余不忍将此文私藏。故在分享其作品前,拙文数句,向读者说明,亦回復先生,以表敬意。</p><p class="ql-block"> 八娃的我,土生土長陝北黃土地,粗獷多于细腻,谨守多于潇洒,普通平凡,多有欠缺。虽不算帅气,但也说不出多丑陋。我,曾品味生活,丈量人生,只想用自己的简单和朴实去印证真实;只想用几分黄土地的憨厚去或表达、或包裹内心七彩的绚烂。自我检视,其实我就是一块石头,有时随人摆放,能在不失规矩方圆中坚守朴实,尽量展现"精彩"。我,曾貌似锋利,去割伤流水,然几经岁月磨砺,已经“廉而不刿”。</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只想有一把自己的椅子,静静的靠着,任时光匆匆溜走。我只想用自己的影子陪着,不再有"我笑他人看不穿"之癲狂;我只想散淡于心,生活能有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活得自然、真实,轻松和快乐;幾十年沧桑,痛过乐过,我不再想“醉生夢死”,时刻绷着神经,如履薄冰地生活,我渴望初心,渴望自在。</p><p class="ql-block"> 少小離家,幾多鄉愁,我已無法在塞北無定河畔的泥土上,唱着信天游,投入故乡的怀抱,感受老家的欢愉。在遠離家乡的鬧市角落为自己打造一处心“寓”,虽已从艺无门,卻也身有所托,偶爾酒興之時吼一嗓子家乡的歌也不扰民,偶爾把自己反鎖在茶室,聽着信天游、崔健、童安格⋯,練上一天书法或涂抹一天國畫;偶尔與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或品茶"修心"或小酌"論道"。</p><p class="ql-block"> 于是便有了痴子先生的作品《八娃的茶室》,先生笔底生花,通過茶室聊八娃,塑造了一個從黄土高原無定河畔走出來的一個"英才""硬漢",八娃實感汗顏,愧不敢当。实属用疏放夸张的文字把普通的茶书小室,變的浪漫而富有詩意了。读了之后,八娃貌似有一种"欣然坐我斗室底,满室岚气生清秋"的"儒者"感觉了,有点像如:“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想归想,说归说,愧也。再次感谢先生的抬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八娃的茶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黄土痴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到门口,不见有挂牌,一看便知,属非营业之场所。只见俩长灯笼默默地守候着;细风吹来,微微晃动,像在表达欢迎之意;又像时下流行的“门迎”,忠实履行着迎来送往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往里走,镂空砖墙上有“丹青苑”三个字,是名家所题,匾额很小。顾名思义,是书画研习之处。壁墙上的空阁里,老茶新茶,绿、红、黄、黑、白等皆有;瓶、罐、壶、杯摆放有序似乎“作壁上观”;木刻对联两侧醒目:“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条型桌可坐七八人,这是一个小茶室。不难设想,在这里可慢慢品味佳茗,舒畅生活,谈吐苦乐。整体看,无“富丽堂皇”之物,也少“矫柔造作”之感,尚透显出雅俗兼备之文化韵味。</p><p class="ql-block">茶室座落在汉中,处秦巴山巅之间、汉水之侧。室内的《石门十三品》书法瑰宝、著名作家王蓬的系列《文集》等,自然散发出“两汉三国”文化之气息,也折射出当地的悠悠历史。这虽然是“悬挂”视觉的一种思索“追寻”,但其所在地具有汉水汉族汉语汉文化“水乳交融”之独特,是不争的事实,小小茶室尚能“管窥”。</p><p class="ql-block">再往里,置放圆形小桌,是主人就餐的地方,可坐几人。看来,在此小环境品茶浅酌,似乎也能“对酒当歌”,“激扬文字”,挥毫泼墨。推己及人,不无遗憾,飞声腾实之时在人生的路上弹跳奔跑,然过知命之岁,接耳顺之年,豪情尺寸,可能不再有多少感情缱绻,也许更多的是疲惫有余了。如元代诗人言:“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是啊!谁能让时光倒流?</p><p class="ql-block">转身,旁边是又厚又重又长又宽的书画台子,抬眼看去,字画挂壁,赫然纸上。在这里可欣赏到主人侯氏家族“八娃”、“八阿哥”的孜孜不倦之风范。俗称“八”,是兄弟姊妹中的排行。称“阿哥”,纯属友好玩笑、调侃戏称而已。</p><p class="ql-block">八娃,是“奶名”,从其排行老八不难推知,必然经过那个“食难裹腹”年代的生活煎熬,“磨练”出了生命力的顽强。称谓虽有点“土“,但正“鞭辟”说明,是“摔打”出来的,呼唤起来也上口响亮。当然也可能是父母对其的一种昵称。八娃弄的这个茶室,地方不大,仅百十平米,“丹青苑”名称却取得挺大。乍听乍看,就是搞书画的地方,实则茶与书兼有,名称尚显不浅的文化內涵,走进去有浓浓的书香气徐徐扑鼻。</p><p class="ql-block">不论茶室还是书室,本就能一览无余,却有“隔断”,有“窗望”,给人形成一种“曲经通幽”的感觉。这也算主人的儒雅与粗犷双重特质在布局上的彰显。</p><p class="ql-block">黄土高原,长城内外,边塞桑梓,从古至今,经过了多少载的历史斑斓和岁月沧桑,培育成长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赤子,演绎了多少精彩活剧。古史遗存犹在,也有故事口口相传。</p><p class="ql-block">侯家八娃,在家族中算是“翘楚”,也属“现代版”的陕北英才,其成长轨迹更有北方“硬汉”的特点。八十年代初从无定河畔走出来,带着河水滋养的秉性和家乡文化的积沉,经历了成长过程的酸甜苦辣。终以优秀成绩考入西安美院,谨勤苦练,学载春秋。毕业后秉持“顺其自然”之个性,梦想自导自演属于自我的“剧目”,决然走向社会人生大舞台。曾投袂饰业,又斥资餐饮,最后跻身房地产,涉入服务业。经过数载创业,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奏绩于汉水之滨。而今,不忘本初,醉心于“回归”,在力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华丽转身”而钻研精粹于斗室,寄情于书画文章。</p><p class="ql-block">八娃介绍,一母同胞兄弟姊妹十二人。一听这样的“大家庭”,在中国也是很少的。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在繁衍后代上的典型体现,更多的是刻画、诠释了严父慈母的崇高形象和伟大付出。养育这么多儿女,着实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丹青苑”也算是“综合体”,虽说载体小,但能集载诗词歌赋、书画茶酒等人文艺情怀于一寓。其中显示的有民族文化之元素,深涵有历史沧桑之新解。拎笔有“草书时时发清兴”,“笔力犹能造遒劲”;品茗可“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对酌能“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如此,岂能不让人酣畅淋漓?原来主人深居简出,“自闭”修炼的秘密在于此。这种状态,亦可称的上是,人的一种自然回归吧!</p><p class="ql-block">小小茶室,似乎藏有“玄机”,有怡情养心之“内功”。直观,具有小型沙龙、座谈交流之功能,兼备聚情练笔、切磋技艺之平台效能。而实则潜移默化发挥着浸人润心、怡人神爽的“功力”。这里不妨把过往回放:志趣相投、数量不多的人出入,感受到的是,在品茶论道中,心性能受到朴实的陶冶;在挥毫泼墨时,精神能得到境界的提升;在樽前浊酒里,真情能促进淳厚的相融。八娃年逾大衍,就追求心止于摄、情沉于静,似乎有点过早。但不能不说,还真有点像“智人”所为。细想,也许他自有道理,也不失为美丽人生之选择吧!</p><p class="ql-block">2021.6.16于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