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牛

呼兰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中,小时候家里曾经养过一头小花牛,白地黑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父亲在呼兰镇良种厂工作,良种厂位于呼兰县城西南呼兰河北岸。良种场有奶牛队,给县城供应牛奶。母牛下崽子,母牛留下,公牛杀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父亲看到一头母牛生了个小牛,小牛是公牛,几个人要杀掉小牛。父亲就说,能不能不杀它。他们说,大叔,你要啊?父亲说,他要。于是父亲就把小牛从屠刀下解救下来了。父亲用自行车把小牛带回家。刚出生的小牛不大,四五十斤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牛来到我们家,也给我们家增加了乐趣,一家人都很喜欢,但养牛需要很大的开销。爷爷和父亲张罗着给小妞买牛奶,为了省钱,省牛奶,我们给牛奶里兑些水,大一点儿加小米汤,后来加玉米面,再后来,小牛儿开始吃草了。就这样,小牛一天一天地长大,个头快赶上一头成年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天来了,大地开始返青,是放牛羊的时间了。小花牛已经会吃草了。我和弟弟牵着小牛去放,第一次去野外,小牛特别开心,走路蹦蹦跳跳。小牛力量太大了,我们俩根本牵不住他。把社员傻老金家的柴禾垛踩了,傻老金好一顿不乐意,弟弟赔了他两捆柴禾才了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把小牛牵到了下泡子。东北人把湖叫泡子,下泡子面积不小,呈月牙形,呼兰镇的国营养鱼场占了三分之一,里面有树林和农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富强小学的学农基地也在里面。下泡子西边是大坝,大坝外就是呼兰河和沼泽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泡子东侧</span>有一片树林叫“杨树林”,有两个足球场大,人工种植的杨树,就是东北民歌中,“过了西下洼子,就是杨树林”,杨树林指的就是这儿。西下洼子是城里人对富强村的地理概念。富强村位于呼兰县城西部呼兰河古河道上,地势低,故称西下洼子。东北民歌的作者之一王戈,是富强村人。学音乐的侄女曾拜访过他,问起东北民歌的创作情况,王戈老人说,是集体创作,他是参与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去下泡子,春夏放羊割草、洗澡,秋冬打柴禾,滑冰,溜爬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下泡子玩儿了一下午,小牛吃了一下午草,感觉天不早了,该回家了,但小牛不想回家,一靠近就跑,也不跑远,然后回头望着我们。试了几次都不行,我和弟弟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理它,假装生气往回走,我们用余光看它的反应,居然它跟在我后边默默的也往回走,但始终跟我们保持一段距离。没牵它,它居然跟着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花牛被放过没几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割草给它吃。小花牛会识别男女,男性从它面前走,它无动于衷,女性在它面前走,尤其衣服鲜艳的,它就开始骚扰,它会用牛角抵人,也不使劲儿。伤害也不大,但是挺吓人的,所以家中女性都格外小心,躲着它走。大嫂是城里人嫁到我家的,喜欢穿时尚衣服。她是第一个被小花牛顶过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花牛八个月大时,把它卖了,省土产公司上门收购,不太舍得,但也不可能养下去,养大了就不值钱了。他不是耕牛,不能干活儿,养它可不是当宠物,是卖钱度日的。那天小花牛被装上卡车,流眼泪了,它知道自己的下场。老人常说,牛知道死,但不知道跑;猪知道跑,但不知道死。好像卖了760多块钱。那个年代,是家庭的大收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爷爷讲,土改后,我们家养过一只大花牛,是耕牛。一年冬天晚上牛跑了。大花狗拼命叫,爷爷起身出外查看。大花狗把爷爷引到了牛圈,爷爷发现牛不见了。大花狗就往院外跑,边跑边回头,爷爷明白了。那时我家前面是一大片空地,秋天过后,大地一片空荡荡的。大花边叫边往远处跑去。爷爷寻着大花的叫声,最后追上了大花牛。大花狗拦在大花牛的面前,不让牛再往前走,等爷爷到来。爷爷赶到,把牛牵了回来。后来我家把大花牛卖了,结完账,爷爷往回走,大花狗趴在大花牛身边,不肯走。爷爷说,大花,牛已经卖了,咱们该回家了。大花才悻悻地跟爷爷回来的。后来听说,大花狗时不常的就到那家去看望大花牛,呆上一天,晚上再回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爷爷讲过许多故事,但这个故事一直没有忘记,时常想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