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万里长城西端第一关

草科人

<p class="ql-block">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隘,唐朝的驿站,还有那穿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以及万里长城的西端,曾经的繁华经历沧桑之后,在这沧凉而广阔的大漠上留下了许多让人纷至踏来留连忘返的景观。昨天还沉浸在张掖的七彩丹霞,今天我们又穿行到万里长城的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终点,也是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建于明朝洪武初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上午,当我们匆匆忙忙的来到距关城7.5公里处,那是古城关楼的东门,仿古的牌坊上书有"天下第一墩”,残存的土墩,还剩大约9米高,全是夯土筑成,虽在百米之外的围栏中但也不减当年的雄姿伟岸。岁月的沧桑,至今已有400多年了。想当年,这第一墩是何等的威严,一缕报警狼烟能带来千军万马,人民的安宁。而今依墩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翰沙海,段段续续,忽隐忽现,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中午,嘉峪关关城洒满了西北高原的阳光,在来自东南西北的游人簇拥中我们来到了关楼门前,匾额"天下雄关″大气醒目,庄严威武。</p> <p class="ql-block">当登上城楼,凭栏远眺,才知古城关楼建筑之奇妙。城楼雄居两山之间,占据险要地势,扼守咽喉要道。俯瞰城内,由外城、内城、城壕构成三重城廓,多道防线,组成了一个层层防守的抵御关楼。"天下雄关"真是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关于嘉峪关关楼还有一段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明朝年间,有一个叫易开占的坭瓦工匠,精通算法,但凡修城建房,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不多不少分毫不差。监管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多少砖。易开占眯着眼想了一会儿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管官说:"好,如果多出一块或者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嘉峪关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管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垮掉。”监管官一听,不敢再提这件事。后来人们把这块砖叫"定城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至今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p> <p class="ql-block">但我沿着关楼楼台转了一圈也没有看见这块砖。想来是走错方向了。</p><p class="ql-block">古老的关城在正午的阳光下,一身古铜色显示出了历史的厚重,更加巍峨。卡其色的外城墙在阳光下略现其沧桑。</p> <p class="ql-block">经过修葺的嘉峪关关楼,仍可见当年雄险的边关气势。远眺,有海市蜃楼,也有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站在午阳下的古城关楼,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怆然涕下的感慨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只有亲自站在关城上,远眺茫茫戈壁,听耳边北风呼呼,才能获得一种在书本上无法感受到的天下第一雄关气概。</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又迈上了距关楼大约7公里的"悬壁长城″,因修筑在山的脊梁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 据说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挖取的山石、黄土夯筑而成,到1987年只存750米,经过修缮,才有而今万里长城注入嘉峪关时的最后一段。</p> <p class="ql-block">悬壁长城虽然不是很长,但有些地段陡峭险峻如攀绝壁,很是费了一番努力,我们才登上了最顶端的城垛。眺望远方,雪峰如玉,绵亘千里;近前方石壁嶙峋,如铸铁色。</p> <p class="ql-block">在夕阳的护送下,我们走下长城的山脚,那张骞,班超,玄奘,驼马商队的石雕正从这里匆匆往前。回望悬壁长城,这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行于千年的河西走廊,虽经沧桑岁月,在苍茫的戈壁荒漠中&nbsp;,依然蜿蜒夺目,依然在走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