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月的津城繁花似锦,绿荫如海,一切都显得那么热情洋溢,生机盎然。受市教育学会委托,有幸在本次天津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研讨会后,接待安排三位莅临天津指导的教育名家,与名人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又一次领略到教育名家生活中的又一个侧面,低调、朴素、平易近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博学与睿智,对文化内涵的独到见解,言谈间既亲切而又有热烈的触动,时时传递着涤荡人心的正能量……</span></p> <p class="ql-block"> 25日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推介会活动后,在市学会领导的陪同下,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同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华东师大特聘教授徐淀芳同志;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高校督导专员苏忱同志,一行六人深度走进天津,这座中国唯一拥有确切建城时间记载的城市,已有逾六百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颇具独特性。观、听、访、触,一次亲临其境的深度体验,了解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行走中感悟天津这座城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站来到和平区末代皇帝溥仪曾居住的居所静园,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居住于此,更名“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p> <p class="ql-block"> 庆王府是庆亲王奕劻长子,乾隆帝玄孙,庆贞亲王载振在天津的故居。走进庆王府,寻访老天津,欣赏建筑的大气凛然和皇家风范,感受中国风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参观、游览,了解到了五大道浓厚的历史,每幢建筑里都蕴含着故事,了解到历史名城天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一条海河观光带,半部中国近代史。”海河沿岸依托海河综合开发形成的水体、桥梁、堤岸、建筑景观和夜景景观,延伸了古文化街、津湾广场、意大利风情区等多个区域,成为传承城市文脉、包蕴津沽风情、展现都市繁华的城市名河。</p> <p class="ql-block"> 夜晚美丽的海河景色令人陶醉,吹着迎面扑来的河风,想起老天津人常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一座历史名城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其独有的建筑美。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现。天津千百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万态,争奇斗艳。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但凡外地朋友来天津,从天津站下车,过了解放桥,鳞次栉比的外来建筑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恍如置身欧陆。天津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成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游天津名人故居、体验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沉澱之美。天津的历史厚重感让大家着迷。旧时的街道、复古的建筑,好像穿越一样。尽管参与陪同的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但这次特殊的经历,都给我们每个人最特别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天津博物馆参观中,馆内专业讲解员寻着历史发展的时间之轴,回忆党的浴血之路、建国之路、改革之路和复兴之路,对百年奋斗历史、发展成绩、未来展望等做全景式讲解。天津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党领导天津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27日下午,市教育学会领导陪同三位专家参观百年名校——天津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厚重的南开历史和朴实的南开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南开教育人的过去和现在。热情接待我们的南开大学校领导忆及南开大学发展史,眼角眉梢都洋溢着自豪:“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播放过一次南开大学的纪录片,比较充分和彻底地诠释了南开的精神、历史和传承的文化。应该说南开精神对南开人来说影响很深远。”在他看来,南开的文化基因和教育基因都已经融入到了南开教育人的血液里,他不无感慨地谈道,“我去国内外出差,在国外碰到南开人都感到格外亲。”这种以南开为纽带产生的维系,将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南开人紧密相连,构筑成了一个团结有爱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 游天津名人故居,品津城百年历史,逛民园网红打卡地,观海河美丽夜景,享津沽地方美食,访历史名校南开大学,畅聊未来教育文化发展,在这座有故事的城市里留下我们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天时光倏忽而逝,而津沪教育文化交流的挚爱与深情还在延续……</span>感谢市学会活动,让我们有幸能陪同三位教育名家深度重温历史,太多珍贵、难忘、美好的记忆,流连其中,受益颇多。</p><p class="ql-block"> 又到离别时,更能体会游李叔同故居,那首《送别》中淡淡之离愁,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期待不久的日子我们再相聚,故地重游叙友情,话中国未来教育的美好明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