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西安生活有三十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走进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历经1200多年风雨的侵袭和70余次地震的考验,曾经几度崩裂,而又神秘地合拢,至今依保留13层(初建时为15层)。</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公元652年)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命名为雁塔。</p><p class="ql-block">公元684年,唐高宗驾崩后百日时,由唐著名道岸法师主持,为其在长安城内修建了一座寺庙,因该寺庙的建造目的是“献福”,故称之为献福寺。后,武则天又将该寺庙改名为荐福寺。</p><p class="ql-block">唐中宗(公元707年)年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法师在荐福寺再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用于存放、翻译(唐)高僧义静从印度取经带回的(佛)经书。</p><p class="ql-block">后人为了区别<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慈恩寺</span>塔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献福寺塔,称</span>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大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经历无数风云故事,而最有名的即为“三离三合”。</p><p class="ql-block">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小雁塔因华县大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5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年(公元1691年)“塔又裂”,“辛丑年(公元1721年)又复合”。</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在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能工巧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雁塔晨钟”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最严法门。</p> <p class="ql-block">在小雁塔,一个女孩对皮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收集的、极具关中特色的拴马桩饰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雍容华贵的唐侍女陶俑。</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高贵的唐三彩贵妇像。</p> <p class="ql-block">威严的唐三彩将军像。</p> <p class="ql-block">镇墓兽石刻。</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宝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唐)道岸法师简介</b></p><p class="ql-block">1、(唐)道岸法师(654~717),河南许昌人。</p><p class="ql-block">2、先后历任白马寺、中兴寺、庄严寺、荐福寺、罔极寺等主持。</p><p class="ql-block">3、道岸法师是唐中宗暨武周朝间佛教律宗大师。</p><p class="ql-block">4、道岸法师又是唐中宗的受戒之师。</p><p class="ql-block">5、道岸亲授的代表性门徒有玄俨、玄朗 、鉴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唐)高僧义净简介</b></p><p class="ql-block">唐高僧义净(公元<span style="font-size: 18px;">635年~713年),河北人,</span>齐名玄奘。</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赴印度求法取经的有三位高僧,第一位是比玄奘早200年的晋代法显,中国僧人到天竺(今印度)取经的第一人。公元399年,65岁高龄的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于公元412年由海道经青岛崂山回国。二是唐僧玄奘。第三位就是继唐玄奘之后的高僧义净,他比玄奘小30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玄奘取经是由陆路来回的。37岁的义净则是从济南出发到广州,经印尼的苏门答腊进入印度。他在当的佛教文化中心那烂陀寺潜心学习,历</span>经25年,取回经典近400部,译出了107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义净毕生从事佛事活动,特别在译经和著述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代高僧义静缘何“名不见经传”</b></p><p class="ql-block"> 义净出游西天取回真经,曾轰动一时,与玄奘法师齐名。是什么原因导致后人把这位高僧给淡忘了?</p><p class="ql-block"> 据推断,义净应该是受武则天之累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义净法师的西游曾得到武则天的大力支持,在义净法师成功返回之后,又受到了武则天的隆重欢迎,并被武则天册封为“三藏法师”。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当上了皇帝,在儒家看来实在是“大逆不道”。如此,备受武后推崇的义净法师当然也逃脱不了厄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