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那片麦地

张世力

<p class="ql-block">  生产队时期,我们东北农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高粱和玉米。小麦由于产量低,一般很少种植。这样社员家一年的口粮也只有高粮和玉米,平时谁家要是来了客人,要是能做碗白面条,那就是一等招待,若是包饺子,那一定是姑爷子来了!过年时,粮库卖给社员每人二斤面粉半斤豆油,家家户户提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琉璃瓶子,拿着小面袋子,到生产队排队,领过年包饺子放的面和油。会计记帐:“张老大家六口人,十二斤面、三斤豆油”(也不用签字,谁家几口人他一清二楚)。“郑老三家四口人,八斤白面二斤豆油。”队长负责称面和打油,后面排队的人眼睛盯着队长手中的称和油提搂。刘六子媳妇高声大嗓地说:“队长,你能不能把那油提搂往上提的速度和往油漏子里倒的速度一样快呀?油都没到净,你都给带回去了。”其它排队的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说:“是啊往回一带,一两油沒了”。“在粮库买油也这样,上次王五子结婚,托人批了十斤油,回家一称才九斤一两,要不是捞忙的去了两个人,还好像去打油的人咋地了似的。”在一片七嘴八舌中总算分完了面粉和豆油。√</p> <p class="ql-block">  队长和会计看到社员放面粉和分豆油这场面,二人面面相视。队长说:“社员苦哇,一年到头分一次饺子粉,再留点打胳膊(做鞋底用的用旧布酱糊粘到一起的材料)那么丁点面,仅够“三十”包一顿饺子。要是没杀猪的人家,这一年半斤油,锅又该上锈喽”。会计说:“明年咱生产队在保证交公粮和口粮的情况下私留两块地种黄豆和小麦,社员就不愁吃面和油了。”队长说:“好!就这么干!”两人一拍即合。</p> <p class="ql-block">  开春后,生产队在我家门前的那片黑油油的甸子地上种了一大片小麦,黄豆好像是在后面山坡地种的。当时生产队只有大犁,种的小麦也都是大垅。甸子地不仅土黒,肥力强,紧靠着罕河,署于湿地土壤,小麦苗一出土就肥壮。微风一吹,就像一块毛绒绒的地毯。全队的社员、家属们看着这片麦地,个个喜上眉梢。劝小孩哭闹都说:“别哭了,等到秋天收了麦子,天天给你蒸大馒头包饺子吃。”这片麦田,就是孩子大人们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麦苗拨节、岀穗、贯浆,风调雨顺麦苗长的有一米多深,颜色也由绿变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正在丰收在望的时候,也不知谁下了通知,临近十里八乡的麻雀成群结队的互相打着招呼来吃麦子。一群群,一片片,鸟群起飞的声音像刮风,呼呼做响。队长派老王头,每天敲着汤锣从麦地的东头敲到西头,鸟儿就从西头飞起返回东头。老王头跟在鸟后面敲,鸟儿干脆前后左右把他围,棍本不怕人,不怕敲锣声。有的还落在稻草人身上嬉戏。</p> <p class="ql-block">  队长号召全村妇女、儿童全都出来看鸟,一场全村的从鸟口中夺粮的大会战开始了。麻雀本属于益鸟,平时它吃害虫,虽然也吃一些谷物,对于大片庄稼来说不妨大碍。但是对于早于大粮成熟的仅一小片的麦子来说,这就成了鸟害了。孩子们用弹弓打,用马尾下套套,还有的用网粘。队长说只要不是踩倒麦子,在大地的垅沟里跑,地里的鸟随便打!人们在看护麦子的同时,也获得了野味。用灶坑火烧的鸟那叫一个香!从早上黎明,到太阳落山,都有人在麦地里抓鸟,有的一天抓几百只。剁碎的鸟肉炒咸菜,那是一等的好下饭菜。</p> <p class="ql-block">  鸟儿的大量伤亡,解了孩子、大人的馋,也换回了麦子的大丰收。</p> <p class="ql-block">割麦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金灿灿的麦堆。</p> <p class="ql-block">棵粒归仓,孩子们在拾麦穂。</p> <p class="ql-block">文:張世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