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与笔迹

那年那月

<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人,刷朋友圈或发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偶尔刷一下朋友圈,也只是淡然地刷看一下,却很少去发朋友圈了。因为很多人认为没必要把自己敞开在大庭广众之下,生活是自己的。也许会觉得发朋友圈有很多避讳,不想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太多。而有的人是喜欢敞开式的表达,喜欢把足迹用字迹表达出来,分享和发泄一下生活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选择的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个人认为,朋友圈是记录一个人的人生、生活、生命轨迹的。以前没有微信和qq时我习惯用笔和日记本记下了点滴记忆,我记得结婚前我写了整整十几本日记,只是经过挪窝,经过时间久远,没有管理好,慢慢的受潮霉烂,留下的也没有几本了。而朋友圈是我很好的记事本,我用手指留下了文字,用文字留下了记忆。等到我有一天躺到了床上,或者走不动了,我可以打开手机,翻开我的相册,有孩子的成长,有我的努力,还有亲情的陪伴。看着曾经留下的记忆,慢慢回忆那年那月那天曾经发生的事情,回忆那一天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我有近乎四分之一的朋友圈是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看的,因为很多心情,很多东西是放在自己心灵深处需要收藏的。人很多时候也是有一部分虚伪的,我们会把深夜里的不堪隐藏起来,把美好的一面才展现出来。谁没有痛哭流涕的时候?谁没有无可奈何的瞬间?谁没有无处可逃的狼狈?谁没有过近乎崩溃的边缘?每个人总要学会释放,找到发泄的出口。我曾经心情不好的时候在雨天绕城一圈,直到累的瘫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再也走不动了,然后打的回家。曾经一度把阿炳所有的二胡听一遍,大脑一片空白的坐在湖边,只有独处时才是最真的自己。我从来不放过任何的心情,把它们记下来,放在我的朋友圈里,即使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看的朋友圈,也只是为了以后回头再看曾经的自己时,会深深的感谢自己,会有或深或浅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咱们俗语爱说:好记性不如个赖笔头。我们越来越老,记忆越来越下降,趁着清醒还可以记忆时,就想让生命的足迹留在以后的回忆里,并不是非得显摆什么,而是更好的面对自己!</p><p class="ql-block"> 无论生活怎么对我,我始终如一的坚信生命的美好,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经历过后能够更好更从容自若的面对未来。苟且、狗血、鸡零狗碎只是形容人生一时的某个地方,更多的还是朝阳如霞,光芒万丈;苍山似海,残阳如血。慢慢的修炼自己,用感恩让心灵在静谧中感受美好!</p><p class="ql-block"> 用足迹丈量人生,用笔迹记录生活!生命因内心充实而美好,生活因充满热爱而期待,活得通透不代表什么都不爱了,而是爱得从容淡定,爱得更深沉坦然,爱得更喜欢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