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多云。一家三口清晨大早6点就自驾出发了,沿包茂高速走到塔云山出口下,九点不到就到天蓬山寨景区南门了。天蓬山寨,位于陕西省山阳县、镇安县与湖北省郧西县的交界处,距离西安市和十堰市200余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 天蓬山寨以峡谷景观为主体,沿峡谷建步道,全长6公里。其中四分之三的路段都是沿河道而行,河道中的石头和两旁喀斯特地貌的山体以各种姿态相互叠加、碰撞,摆出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造型展示着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从南门进,南门出,除了山顶古寨,基本自然景观都看到了,最主要的是避免了陡峭的台阶路段,相对的人能轻松一些。 天蓬山寨有山名曰天蓬山,天蓬山上遗存一座明代完整古山寨,相传是天蓬元帅=猪八戒凡间居地,故称天蓬山寨。<br> 景区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银台山、丁家山之间蜿蜒六公里的古道奇峡,沿我们行走观光路线即自下而上有石门关、镜天湖、一线天、水帘洞、千尺崖、九天悬瀑等自然景观六十余处。一路上色彩不一、形状各异的瀑布水潭,石缝中汩汩而过的流水;山青峰翠,鸟鸣蛙叫,彩蝶飞舞,凉风送爽,醉了,好不惬意。说是仙境,是世外桃源,都不为过。这个地方,本来上百年来就坐落在这里,只是藏身深山少人知而已。此处是南门里最近的一个景点石门关。 镜天湖:一潭湖水清澈见底,宝石般的碧绿色湖面犹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峡谷风光,非常漂亮。此处往北两百多米是一线天,往南一百多米是南门里的景点石门关。 <p class="ql-block">《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p><p class="ql-block"> 独怜幽草涧边生,</p><p class="ql-block"> 上有黄鹂深树鸣。</p><p class="ql-block"> 春潮带雨晚来急,</p><p class="ql-block"> 野渡无人舟自横。 </p><p class="ql-block"> 6月8日,高考的日子,南门到北门景交车司机去送学生高考了,景区里边几乎碰不到人,画舫在湖面上停着,没有船工。空山不见人,也不闻人语响,只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在歌唱。</p> 镜天湖里一群白鸭在清水中悠然自得游动,觅食。这画面让人想起唐·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惟妙惟肖。 彩色的观赏鱼(好像是锦鲤)排队来迎接我们,真有趣!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是否元好问诗中的景色和此处一样?有些恍惚了。<br><br> 照片中镜天湖东侧半岩上,有一个半月形洞穴,洞口用土墙封堵,就是张家寨。这是峡口外的张姓家族依托半山洞穴所建的寨子,洞内有一百多平方米,一次可容纳百余人,内有土炕,灶台等生活设施,当得知土匪进村时,他们全族人就躲进这个洞穴寨子,洞口堆满石块,当土匪进攻时,他们就用石块进行防卫。 女人似水,男人像山,在这里的山水间理解得更透彻了。水的柔情、山的刚毅由实景刻画的淋漓尽致。 进入“一线天”了,向上看但见天悬一线,凉爽的山风透过峡谷拂面而来,人们在静享清幽的同时,也抛却了生活中的烦恼使心情得到放松,这就是漫步在大自然中的好处吧!<div><br></div> 幽深秀媚的山水,天上人间。 流水无痕,岁月无情,生命本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与轮回。一眼回眸,便是一处风景;一个转身,便是一段旅程。所有的走过,其实都是那么云淡风轻。不如放下过去,让心归零,学会和过处挥别,和来处相逢,坚定地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步道中的过水道,景区中这样修的路挺多的,和周围环境十分融洽、和谐。生活中人生道路上也能遇见这样的坎坷,过去了回头看是风景,过不去也会摔的挺惨。所以在走这段路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考虑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 高不成,就低总可以吧?选择在你自己,哈哈!</p> 过河后休息一下,清澈的溪水,凉爽的山风,身在自然中多么惬意呀! <p class="ql-block"> 哈哈,像火烧的吗?我咋看着像是不小心把炮仗里的硫磺撒在山上一溜,是吗?</p> <p class="ql-block"> 水帘瀑布宽六十余米,高三十余米,瀑布上端有一个山洞,水就是从这个山洞里流出来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相传孙悟空就生活在这个洞里,这里凉气袭人,地面湿滑,北距千尺崖二百米,南临一线天一千五百米。</p> 画面中看到的壁立千仞的悬崖就是千尺崖了。千尺崖上插云霄,下临深渊,集高、陡、险、峻、奇于一体。有一首民谣唱到:“千尺崖,百丈绝,鹞鹰飞不过,神仙上不来”。千尺崖高三百三十余米,宽一百九十米。崖面水墨呈现菩萨道经画面,保佑人们旅途平安,当地村民也称其“菩萨崖”。 乱石阵中,小树的生命这么顽强,把根扎在石缝中,倔强地生长着。 <p class="ql-block"> 从此处开始,本人和老伴因体力欠佳,没再往前走。余下的风景皆女儿所见所攝。</p> 当年,一韦姓住户,依河而住,利用便利的水源修渠引水办起了水磨房、榨油坊。主要设施就是一个大辘轳和两幅大碾子,当地人都来这里榨油磨面,因此称为“碾子坪”,现为游客中途休息之所。 返程途中路过黑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