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国建筑博览群是指上海外滩矗立着的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位于上海市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南北全长4公里。这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也是上海的一张名片。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真的不多,这几天抽空去了外滩,拍摄了万国建筑群的建筑。编辑本美篇和你共享,一起进一步了解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大楼,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上海总会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总会大楼(曾为东风饭店)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著名建筑,为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是英侨在上海最大的俱乐部。1905年,英国总会考虑到原有的房屋比较陈旧,决定在原址重新建楼。由英国马海洋行承担设计,由怡和洋行、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和正广和汽水厂联合投资,于1909年奠基,1910年1月启用,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p> <p class="ql-block">1949年后英侨陆续回国,总会业务结束。原址曾为中国百货公司华东区公司和使用,1956年改成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名东风饭店;1989年肯特基快餐进入上海,第一家连锁店就开在二楼。目前使用单位是美国华尔道夫酒店。</p> <p class="ql-block">大楼内部有几处显然是模仿了英国皇宫。弹子房采用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王宫装饰格调。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为当时远东酒吧之最,橡木护壁的风格呢,就沿袭了英王詹姆一世时期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有利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3号</p> <p class="ql-block">有利大楼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日清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p> <p class="ql-block">日清大楼又名;海运大楼。由著名的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于1921年-1925年,楼高六层,占地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84平方米。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德和洋行。建筑立面为明显的三段式,整体上装饰不多,但在5-6层之间设计了挑檐和浮雕,遂有一定的凹凸感。该楼曾经由海运局使用,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现已迁出,2006年日清大楼改造成高级餐厅。日清大楼是外滩比较少见的日式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6号</p> <p class="ql-block">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又名元芳大楼。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创办人是盛宣怀。外滩6号原来是一家拍卖行,3层殖民地式建筑。1906年翻建,由英资玛礼逊洋行的格兰顿(F . M . Gratton)设计,建筑面积4541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仿哥特式市政厅式样。顶部有一排尖顶。该大楼于1906年建造。开创时参照英商汇丰银行的管理办法。该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的特权。<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大北电报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7号</p> <p class="ql-block">大北电报公司由丹挪麦、丹俄、英挪电报公司联合组成,于1869年成立,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北电报公司大楼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现为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泰国盘谷银行上海分行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外滩七号的视觉焦点是门楣上一个深红色的大鹏鸟标志。这枚人身鸟翅的标志源于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迦楼罗,它同时也是泰国国徽的形象。泰王室常将此标志作为极高的荣誉颁赠给杰出的公司。由华人创办的盘谷银行,因对泰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于1967年获赠了这枚鲜艳夺目的大鹏鸟。</p> <p class="ql-block">旗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9号</p> <p class="ql-block">旗昌洋行大楼又名招商局大楼。原是美国旗昌洋行的产业,1891年被轮船招商局买下。今天看到的大楼已经轮船招商局重新翻建,解放后大楼由上海港务监督局等单位使用,故又叫港监大楼。外滩中山东一路上的6号、7号、9号三幢楼,都是轮船招商局先后从外商手里买下的房产。6号、7号分别由轮船招商局属下的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电报局所用。当轮船招商局买下旗昌洋行9号楼时,轮船招商局总部即由6号、7号迁入到9号楼。</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2号</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大楼,原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上海的分行大楼,又名市府大楼,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1921年5月5日大楼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大陆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大楼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初成立时汇丰银行设在外滩南京路口,即今和平饭店南楼旧址。</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楼是外滩海关建筑,可分二个时期、三种形式。最早是由中国人造的一座宫衔式房屋。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又有一座小阁。海关大楼于1893年竣工,砖木结构。中间有五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钟楼两面各有三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入门为广场。</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座海关大楼来说,最著名的要恐怕算那高耸的钟楼和大钟了。钟楼有10层楼高,可以俯瞰整个外滩及上海中心市区。四周四个钟面。每面都有100多块0.3-1平方米的玻璃拼成,直径5.3米。装有自动开关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斗大的数字在几里之外也可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长针长3.16米,重60千克;短针长2.5米,重36千克。钟楼内有3个钟捶,最大一个重2吨,另两个也重一吨左右,钟的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156米。每周开钟上发条3次,每次要四人操作一小时左右才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4号</p> <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大楼,兴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交通银行大楼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现为上海市总工会。</p> <p class="ql-block">交通银行大楼的附楼</p> <p class="ql-block">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5号</p> <p class="ql-block">华俄道胜银行大楼是1843年上海开埠后第一号道契所列地块之一部分。1899年华俄道胜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购下此地块并兴建了银行大楼,故此楼被称作"道胜大楼"或"华胜大楼",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归中央银行使用,又被叫作"中央银行大楼"。此楼是外滩第一幢以天然石块堆砌起来的建筑,现在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台湾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6号</p> <p class="ql-block">外滩16号原来是日商开设的台湾银行大楼。早期的台湾银行大楼是一幢建于上世纪的东印度式建筑,高三层,1924年被拆除重建。重建的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采用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广泛吸收各国建筑的长处,集多种建筑风格为一体。与日本大阪和横滨的近代建筑比较相似。解放后,改名为工艺大楼。现该建筑为招商银行、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字林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7号</p> <p class="ql-block">字林大楼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一座重要建筑。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p> <p class="ql-block">麦加利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8号</p> <p class="ql-block">麦加利银行大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国风格建筑,解放前叫麦加利银行大楼,解放后易名为春江大楼。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承建。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6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呈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汇中饭店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p> <p class="ql-block">汇中饭店大楼(Palace Hotel)是位于上海外滩的一幢建于20世纪初的新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该楼座落在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是上海现存最早的饭店之一,它可算是一座历史建筑。上海开埠后,外滩是外商最早投资开发的地区,其建筑大多是一、二层的楼房。1854年中央饭店在南京路外滩建造了一座3层楼英国式楼房,是上海最豪华的旅馆,同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曾假座这里召开董事会,1865年4月汇丰银行借租这里开设上海分行。1903年中央饭店产权被英商汇中洋行收买后,改组为汇中饭店。</p> <p class="ql-block">沙逊大厦~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p> <p class="ql-block">沙逊大厦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1877年来上海设立分行,买下外滩20号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1亩7分)。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楼。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又一个显著的标志。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p> <p class="ql-block">抗战之后,大厦被孔祥熙的山西裕华银行收购 。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Palace Hotel)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外滩20号)和南楼(外滩19号)。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p> <p class="ql-block">中国银行大楼是中国银行乃至近代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整个中国银行系统唯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公和洋行的中国建筑师希望它是外滩最高的建筑,宋子文希望它能在英国人的外滩显示中国银行与一切外国银行平起平坐的实力,中国商人希望它象征着中国资本的力量。无论如何,它是外滩第一座糅合了明显的中国风格的大厦,它为外滩的天际线增加了中国式的蓝色琉璃瓦屋顶,那是外滩楼顶上唯一的中国人的蓝色。它还为外滩带来了中国建筑上的寿字纹,那是中国式的装饰。外滩天际线的最后一笔,是中西合璧的句号,纪念着中国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4号</p> <p class="ql-block">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原为老沙逊洋行的产业,后被正金银行购得,1923年兴建,1924年建成。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施工。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纺织管理局使用,故又叫“纺织大楼”。现在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营业所。大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是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为新古典主义劳耐式。外墙以花岗岩砌成,线条清晰明快。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大楼2-5层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感和典雅感。</p> <p class="ql-block">杨子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6号</p> <p class="ql-block">扬子大楼原是美商旗昌洋行1863年创办的扬子水火保险公司的办公楼。1917年,由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竣工。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楼高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至二层墙面使用岩石,处理粗犷,三至五层为磨石对缝墙面,第六层中间有爱奥尼克双柱廊,顶部为孟沙式屋顶形式,外貌设计采用折衷主义风格。1891年,旗昌洋行倒闭,扬子保险公司成为独立的公司。1937年抗战,唯有扬子保险公司继续开业。1941年扬子保险公司被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复业。复业后人气聚旺,保宁、中华、保家、保安等保险公司也纷纷租借该大楼营业办公,这幢大楼成为“保险大楼”。解放后,大楼改由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使用。1950年后,扬子保险公司结束在华业务,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等单位进驻大楼办公,近年又改建成为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营业厅。</p> <p class="ql-block">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p> <p class="ql-block">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怡和洋行大楼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大楼始建于1920年,是英资怡和洋行所建的办公楼。1955年后,由上海外贸管理局及下属公司使用。现一楼为劳力士中国旗舰店,二、三、八、九楼为罗斯福家族投资设立的罗斯福公馆,六楼为世界顶级婚礼会所品牌拉斐尔旗舰会所。</p> <p class="ql-block">格林邮船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p> <p class="ql-block">格林邮船大楼,又名蓝烟囱轮船公司大楼、怡泰大楼,又称美国新闻署大楼、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大楼。是外滩的一幢新文艺复兴式建筑。大楼占地1751平方米,坐北朝南,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另有2层地下室。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由英商格林邮船公司投资兴建,建成于1922年3月,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现为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p> <p class="ql-block">东方汇理银行大楼是外滩万国建筑群中唯一一幢由法国人出资建造的大楼,大楼总高21.6米,平均层高达7米以上,是外滩建筑中平均层高之首。1911年,该行将旧房拆除,重建新楼,1914年建成投入使用。新楼由通和洋行设计,华商怀盛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带有法国情调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外墙用长方形石块叠砌,勾勒出平整的线条,显得匀称与厚实。一楼中间为高大拱门,门楣饰以巨石刻成的一方涡漩图案。二、三楼贯以爱奥尼克立柱,使门窗与墙面的比例均衡。二楼窗外有廊式阳台。整个墙面的窗框设计不尽相同,使均衡的立面透出一丝"寓动于静"的艺术效果。大楼顶部出檐较深,檐口饰以精致花纹,大楼内部地面与墙面都用大理石辅砌。营业大厅采用玻璃天棚,有很好的采光效果。解放后,东方汇理银行停业,1956年由上海市房管局管理,改名东方大楼,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现在通过置换,由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p> <p class="ql-block">上海半岛酒店~位于中山东一路32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半岛酒店用地原先的门牌号31、32号,也属于外滩33号大院南块的一部分。1970年左右,被划给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友谊商店。其中32号,原先是更加鼎鼎大名的共济会大楼,1943年被日本人拆除。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友谊商店先后接待过各国元首和国际友人无数,从撒切尔夫人到西哈努克亲王,风光一时。上海半岛酒店的建筑穿越时空般地回到了百年前的老外滩风貌。它借鉴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建筑的特点,巧妙地将酒店的设计主题与外滩建筑群和谐融合,重演上世纪老上海繁华风情的同时,也巧妙地萃取了西方建筑的精髓,设计与装修都重现了享誉上海“东方巴黎”的浪漫与唯美,将奢华的舒适及高雅尊贵的气派再现申城。</p> <p class="ql-block">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p> <p class="ql-block">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上海百老汇大厦饱经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今天仍旧英姿雄伟,光彩依旧。它多年来一直是上海的标志建筑之一,在浦东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没有建成前,百老汇大厦一直是上海的最佳观景台。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对其情有独钟,他生前曾多次陪同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登上百老汇大厦的18层平台,鸟瞰上海全景,给这座大厦增添了许多高端的人文色彩。站在大厦平台上俯瞰浦江两岸,无论是江面上缓缓移动的巨轮,还是经典的外滩万国建筑群,以及市区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和楼房,无不尽收眼底。今天从上海大厦上观赏浦东陆家嘴雄伟的东方明珠和造型新奇的金茂大厦,观赏浦江上伟岸的大桥,以及欣赏欧陆风情昂然的外滩,仍是上海最佳的观景台。历史上上海大厦在外滩是与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齐名的三座高楼。</p> <p class="ql-block">外滩天文台~位于中山东二路1号甲</p> <p class="ql-block">外滩信号塔,初建于1884年,1860年建成。属于外滩历史建筑的一部分,傲然屹立在黄浦江堤之上,所以比整排列队在马路内侧的其他朋友们更为突出。信号台的主体建筑仅有两层,但圆柱形的高塔以及其顶上的长木杆非常醒目,据说这种属于阿塔努布式建筑,目前世界上仅存两座,因此极有独特性。外型很有特色,红白相间的墙身非常漂亮。如今已经是历史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是在外滩拍摄完万国建筑群后,沿途拍摄的其它建筑一起与你共享!</p> <p class="ql-block">外滩牛(注:照片经过镜像处理)</p> <p class="ql-block">外滩牛是上海外滩金融广场的标志,系一座重达2.5吨、长5.2米、高3.2米的铜牛雕塑,由华尔街铜牛的设计者~美籍意大利裔艺术家阿图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受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办委托,专门为上海设计创作,是上海市黄浦区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举措。"外滩牛"雕塑线条深邃、肌肉结实,周身呈现出红铜色,牛眼圆睁,头部转向右边,牛尾则卷曲上扬,呈螺旋状蜿蜒指向天空,四肢强健有力,气势十足。"外滩牛"一经亮相,就成为继人民英雄纪念塔和陈毅雕像之后,上海外滩的又一标志性雕塑和都市旅游新地标,以及外滩金融文化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人民英雄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她位于外滩黄浦公园内,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三根拔地而起的擎天巨柱,宛若无言的丰碑,追念着由1840-1921年、1921-1949年以及1949年为上海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三根巨柱象征着永垂不朽,这是根据上海市政府为书写碑文而定的。粗壮的塔身巍峨雄伟,每当人们置身塔下,仰望塔顶,一根跟挺拔的线条垂直向上,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天空,引向无限,使人产生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外白渡桥</p> <p class="ql-block">架设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钢铁桥。桥有二孔,共长106.7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经多次改造,现载重为20吨。透过外白渡桥沉重的钢架结构,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的炫丽灯光,这座桥曾经是上海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上海浦东现代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外白渡桥上拍摄的浦东陆家嘴雄伟的东方明珠和造型新奇的金茂大厦</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位于黄浦路20号</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原称"俄罗斯帝国领事馆"、"苏联领事馆"。1991年改称今名。馆址由德籍建筑师汉斯埃米尔李勃设计,周水记营造厂施工承建,混合结构,占地面积1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层高为四层楼房。1914-1916年竣工使用。折中主义风格,屋顶为四坡两折孟沙式,顶部有一带孔雀蓝穹顶的瞭望塔。立面底部为仿石块饰面基座,2-3层窗间墙连贯,窗裙墙内收,屋顶上设德国式弧形老虎窗。该馆建在与当时德国领事毗邻的理查公园旧址上,紧临黄浦江。俄国领事馆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和内在的豪华装饰成为当时众多外国驻沪领事馆中的最经典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所有驻外使领馆中最漂亮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位于北苏州路276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邮政总局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学的代表作,1922年由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块(今四川北路1716号)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占地6400多平方米(约9亩),建筑总面积25294平方米,建筑高度51.16米,总造价320万元。钢架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高四层,转角处塔楼实高八层,另有一层地下室。立面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而主立面则围以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外白渡桥上拍摄的上海邮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新天安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p> <p class="ql-block">新天安堂的设计师是英国建筑师道达尔,是当时上海极少数拥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身份的正规建筑师之一。他为教堂确定的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在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因此教堂的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教堂的外墙系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可惜后来遭到了破坏,2010年教堂已重修,预作为他用。教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划船总会旧址~位于南苏州路76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苏州河畔的上海划船总会约成立于咸丰九年(1859年),总会的主要成员均为英国侨民。参加俱乐部比赛的有英、美、德、丹麦、瑞士、比利时、挪威、日本等国的侨民。划船总会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44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28平方米。二层砖混结构(局部平房),坐北朝南,入口面向沿街,会所平面为正方形,清水砖墙,四坡屋顶,挂红瓦,西北向屋面设塔楼一座(在1966年中被拆除),划船总会会所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屡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拆建改建。</p> <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商旅酒店~位于金陵东路1号</p> <p class="ql-block">上海东方商旅酒店位于南北外滩交界的中心点,对望浦东陆家嘴,后连豫园及十六铺码头观光区。楼高23层,外观为30年代装饰性艺术(ArtDeco)设计,不仅与邻近的万国百年保留建筑物息息相关,且曾亲自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航运发展与港口建设的历史。该建筑前身曾是19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罗赛尔设立的旗昌洋行,罗赛尔并建设了利源码头,也就是现在十六铺码头的前身。当时旗昌洋行开启了长江航运的竞争,直到1870年被轮船招商局收购为止。1947年,蒋介石为了回奉化老家而从上海乘轮船到宁波,为了能让蒋介石有休息之处,招商局特别在此设立一小间招待室,从此,这里成为国民党官员乘船的休息所。现在的东方商旅建筑,是1985年所兴建,过去的历史,静静地成为这块土地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光明金融大厦~位于金陵东路2号</p> <p class="ql-block">光明金融大厦地处市区繁华地段,与外滩金融街连成一片。上海的金融、贸易、航运、保险、信息、服务等产业机构汇集于此区域;光明大厦北靠延安路高架,南接南浦大桥及内环线高架的地理位置,又为客商出行提供了方便。 光明大厦是由上海光明大厦项目公司开发投建,于1992年12月竣工交付,总建筑面积为23070平米,地上三十二层,地下二层。外观挺拔雄伟,气势非凡,房型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办公环境整洁舒适,灵活分割可满足各企业人性化的设计追求,是外滩沿江地区有史以来的一幢超高层涉外商务楼,是该地区醒目建筑物之一。 光明大厦内配有银行、ATM,现在已入驻多家企业;工商银行、知发国际货运代理(上海)有限公司、日本快速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希亚克等等。</p> <p class="ql-block">太古洋行旧址~中山东二路22号</p> <p class="ql-block">太古洋行旧址,此建筑位于中山东二路22号。在新永安路转角处,临近新十六铺码头。1906年建,新瑞和洋行设计,折衷主义风格。太古洋行是一家老牌英资洋行,1816年在英国利物浦创立。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的贸易,与怡和洋行、新沙逊洋行、英美烟草公司并称为“旧中国四大外资集团”。太古洋行来华设行初期,以推销英国纺织品和采购中国茶、丝为主要业务。1872年斯怀尔在英国集资36万镑,在上海设太古轮船公司。1877年之后,太古洋行陆续收购了中山东二路12-29号,相当于今天金陵东路至新开河路之间的外滩全部土地,建造了许多堆栈、仓库。1949年,整体建筑被收归国有,划归丰华圆珠笔厂,又称“丰华大楼”。2009年进行了整体改造和建筑修复,成为外滩顶级商业新地标。2014年10月,上海高级定制中心落户于此。</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城市象征是外滩,正如不到天安门就不算到过北京,不到外滩也不算到过上海是一个道理。这里有一个英国犹太人用卖鸦片的钱盖起的“远东第一楼”和平饭店,有最早的水泥钢结构建筑上海总(已经消失的东风饭店),有最早的西洋建筑颠地洋行(市总工会),有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等。当然还有江海北关、领事馆、招商局。这些高低不齐风格各异的建筑,默默无言地讲述了近百年来最惊心动魄的故事。希望本美篇能给你留下一些对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