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我们期待已久的暑假就到啦!是不是很开森?很鸡冻?</p> <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也即将迎来与父母家人长达两个月的亲密相处时光,父母面对回归的我们,态度可能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哎呦,我的宝贝回来啦!</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宝贝今天想吃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我们的VIP体验卡就到期了,大部分假期时间是“相爱相激”:</p> <p class="ql-block"> 父母唠叨的嘴便开始停不下来,我们也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刚回到家是块宝,回来几天就变草,这也是基本不变的“放假回家定律”。</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暑假在家怎样才能不被父母嫌弃唠叨呢?别着急,36字口诀来啦!</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很(套)简(路)单?</p> <p class="ql-block"> 哈哈!调侃归调侃,我们言归正传!怎样让自己这个暑假过得开心、充实、有意义?怎样让我们和家人在暑假期间和谐相处呢?长阳职教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暑假亲子心理防护指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一、释然应对“假日忧虑症” <p class="ql-block"> 长时间的放假和休息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感觉不舒服,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MI)的数据,64%的人经历过“假日忧虑症”。</p><p class="ql-block"> 部分同学如果放假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随着假期的到来,有些同学的悲观情绪会比往常更强烈。此时我们可以采用“释然法”来减轻这个情况,不要压抑自己的悲观情绪,找个自己感到安全、温暖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可以面对大自然(比如对树洞说、向大山喊出来等)表达出自己的心情,还可以向信任的亲人或朋友倾诉自己的感受。</p> 二、规律作息,预防假期综合征 <p class="ql-block"> 许多同学在假期里往往把握不好度,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刷抖音、打游戏、追剧等娱乐活动中,甚至日夜颠倒引起身体和心理的失调,假期结束后精神状态不佳,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期综合征”。</p><p class="ql-block"> 应对“假期综合征”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正常的作息,安排好学习、生活、娱乐时间,比如可以在假期的每天至少保持1到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完成假期作业,或者练习专业技能,保持学习和思考的状态。同时,也可以有计划的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练字、做家务等。自己掌握生活节奏,每天学一点东西,会让我们感觉内心更加充实。</p> 三、爱玩手机,但不可贪多哟 <p class="ql-block"> 长时间玩手机会让我们的大脑结构发生改变,比如,大脑的快乐水——多巴胺的作用机制会发生变化,以及控制情绪和意志力的前额叶会变薄,从而导致网络成瘾者会对除了上网以外的其他事情都提不起劲、高兴不起来,当被父母阻拦上网时,情绪可能还会突然失控。</p><p class="ql-block"> 平时在学校,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和手机保持适度的“距离”,但放假以后就要靠我们自己自律了。怎样让放假在家的我们不至于沉迷于手机呢?一方面,我们可以与家长商定玩手机的时间,并且尽可能在客厅等家庭公共场所玩手机,让家长帮助监管我们合理、健康的上网,而不要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适当的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比如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外出跑步、打球、滑旱冰等等,尽可能减少自己窝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里不见天日上网的时间。</p> 四、每天运动半小时,康心又健体 <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发现,运动本身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名为内啡肽的物质,我们心情的好坏与大脑分泌出来的内啡肽多少相关。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内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内啡肽的激发下,我们的身心就会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因此,内啡肽也被成为“快乐激素”。</p><p class="ql-block"> 运动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和宣泄紧张、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所以,为了更好的享受运动带来的康心健体的作用,我们最好能选择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比如健身操、瑜伽、慢跑、打球、登山等等,运动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快乐激素”的分泌。当然,为了实现完全放松身心的作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我们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非常必要的哟!</p> 五、多多尝试,积极与家长交流 <p class="ql-block"> 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我们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许我们曾经与家长的交流经历不那么愉快,也许我们感受到家长对我们不够理解和信任,但是,只有多尝试交流,多调整沟通方式,才有可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毕竟父母们还是希望能和孩子和谐相处的。</p><p class="ql-block"> <b>1、将学习计划告诉家长</b></p><p class="ql-block"> 假期里最容易点燃亲子间战火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行为,家长会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假期学习安排而过度焦虑,所以,作为中职生,我们需要将自己的假期学习计划、生活安排提前告诉家长,这样会大大降低家长的焦虑,甚至可能形成亲子学习同盟。</p><p class="ql-block"> <b>2、正确地表达消极情绪</b></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成绩不好、父母的误解或唠叨等原因,变得心烦意乱,进而与家长之间产生冲突,爆发战争。这时候,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心情平静后,再与家长沟通,沟通时可使用“事件+我+感受+建议”这种方式来表达。比如:“爸爸你一直在骂我,我心里很烦,我担心我们俩又会吵起来,咱们都冷静一下再说这件事好吗?”</p><p class="ql-block"> <b>3、与父母一起做有意义的事</b></p><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可以尝试着与父母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起逛街、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饭、一起打球、一起看电影等等,这样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p><p class="ql-block"> <b>4、正确地表达对家人的爱</b></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试着写纸条或说一句感恩的话,来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哦!因为,人们更相信听到的或看到的,而不是想到的。</p> 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p class="ql-block">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充分认识自己,增长见识,了解到社会对不同专业的现实需求;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锻炼我们的社交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合作,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所以,我们要利用假期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兼职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选择上,我们也需要充分听取家长的建议,与家长有商有量,争取家长的支持。</p> 七、关注情绪状态,主动寻求帮助 <p class="ql-block"> 在暑假期间,如果你感受到自己或家人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者遇到心理问题上的强烈困扰,自己没有办法调节,可以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需要,可联系以下心理援助资源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宜昌市心理援助热线:0717—6499111(24小时)</p><p class="ql-block"> 宜昌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心理热线:0717—8853115</p><p class="ql-block"> 宜昌市公众心理服务热线:0717—6269123(19:00-22:00)</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心理支持热线:400702752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各位同学暑假愉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蒋 芳</p><p class="ql-block">初 审:刘 亚</p><p class="ql-block">终 审:覃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