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规模最大佛教寺院——泉州开元寺

鸿懿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span></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p> <p class="ql-block">从西街入口步行至开元寺南门有200多米的距离,隐藏在老街的中央。正门的对面是一块“紫云屏”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元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门,而是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的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开元寺不需要门票即可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紫云”两字</p> <p class="ql-block">进入天王殿,正中央悬挂着“勑大开元,万寿禅寺”的牌匾。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p> <p class="ql-block">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背面景致</p> <p class="ql-block">从天王殿右侧而出步入大雄宝殿前的拜庭,拜庭右侧有开元寺作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立牌</p> <p class="ql-block">拜庭左侧有重修开元寺记文</p> <p class="ql-block">拜庭两侧布置着这些经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拜庭两旁古榕参天,足见寺院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在拜庭处望向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矗立着的宋代二塔</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遗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雄宝殿前檐重檐下横匾书“桑莲法界”四字。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斗栱上雕有有“飞天乐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大雄</span>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p> <p class="ql-block">殿后廊有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雄宝殿后面的甘露戒坛,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span>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p> <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p> <p class="ql-block">甘露戒坛后面就是藏经阁,藏经阁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p> <p class="ql-block">往后走的西侧是两处佛慈安养院,是供奉灵位祭拜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安堂:黄氏五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诏安)后裔及海外紫云家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东面有由迦蓝祠改建的檀</span>樾祠 ,因开元寺的土地是黄守恭献的,所以专奉黄守恭的禄位,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面尊胜院,现已开辟一部分为弘一法师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东面还有一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佐证了泉州为中国四大名港之一</p> <p class="ql-block">东侧还有一放生池,其背后的假山挺有特色的</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里的乌龟挺大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span></p> <p class="ql-block">东西两塔塔高说明及始建情况</p> <p class="ql-block">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p> <p class="ql-block">此为部分东塔“镇国塔”塔身一层上的浮雕石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p> <p class="ql-block">此为部分西塔“仁寿塔”塔身一层上的浮雕石像,同样工艺精湛,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西门处有一面从城隆庙迁来清乾隆年的照壁,中间有一只神兽,下配嵌砖雕的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左右两堵各嵌砖雕的灵芝、牡丹、鹿、鹤等,暗喻福、禄、寿俱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麒麟壁”上的神兽有说是麒麟,也有说是“犭贪”(音同“贪”),是一种独角兽</span></p> <p class="ql-block">寺院的中央围着几棵桑树,题字“桑莲古迹”,正是寺庙传说的由来:相传有僧名匡护禅师,向黄守恭求地建寺,黄不给。匡护禅师遂朝来暮往,殷勤日久。黄守恭对匡护禅师说:“若欲吾地,待吾后园桑树开莲花。吾将舍地给你。”才有了黄守恭献地造寺</p> <p class="ql-block">水陆禅寺是供寺僧栖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整个开元寺参观需要两到三小时,寺院从南门进西门出</p> <p class="ql-block">“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悠久历史和名胜古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