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读17遍《资治通鉴》,300万字浓缩成6句金言,令人深思

和谐

文章来源:【吴丁讲史】<br>美篇制作合成:和谐<br>音乐:【毛主席诗词:沁园春】(戏剧) <h1>导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当中,总有一些朝代想要将他们自己的存在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因此编撰了许多相关的历史载册。这些关于历史记录的书籍当中比较著名的一本就是《资治通鉴》。<br><br></h1><h1>《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这本书在我国所有历史史书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最优秀的史书之一,详细记载了从战国时代到五代期间合计1300多年的历史。</h1> <h1>《资治通鉴》内容以记载各朝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的朝代大事,历史上许多帝王都会时不时去阅读这部书籍,从中汲取适合自己的治国之道,学习历代优秀帝王的治国经验。<br><br></h1><h1>这部书在历史上和另外一部史学名著《史记》地位相当,在我国历史文化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君王对于这两部巨著都会花自己不少时间进行阅读,包括我们的开国伟人毛主席也一样。</h1> <h1>毛主席读17遍的《资治通鉴》,300万字浓缩6句金言<br>据相关资料记载,毛主席光是《资治通鉴》这一本巨著就反复研读过17遍,细细地品读其中的道理,才促成了伟人的惊世成就,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对于这样的一本好书,我们从中选取了一部分精华,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分享。</h1> <h1>一、“尽小者大,慎微者著”<br><br></h1><h1>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如果我们连小事都做不好,那如何才能做好大事呢?这就好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br><br></h1><h1>在面对任何事情,甚至是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做到认真谨慎对待,才能成就壮举。主席不正是因为做任何决定都会慎重考虑,才能在解放新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吗?<br><br></h1><h1>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一样,在处理小事的时候不要用随意放任的态度,不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最后积累起来就会成为我们无法解决的大问题,如果我们做到一开始就谨慎对待,问题在最初出现苗头的时候就已经被解决,不会出现后面的意外情况。</h1> <h1>二、“用人如器,各取所长”<br><br></h1><h1>这告诉我们的是用人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在用人的时候要尽可能发挥人的长处,让对的人做对的事情,这样做事情的效率才会高。在很多事情上光靠一个人的能力是无法做成的,所以需要团队成员发挥所长,团结协作将事情完成。</h1> <h1>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br><br></h1><h1>这句话其实和我们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主席也很早就告诉过我们,资源的开发需要节制,这样才能细水长流,如果不加节制的过度开采,那对土地、自然的破坏是巨大的,最后的恶果还是需要人类自己吞下,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自然平衡,知足常乐。</h1> <h1>四、“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br><br></h1><h1>这是和诚信相关的内容。诚信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品性,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自己做人做事、交际待人方面都很重要,只有诚信待人,别人也才会真心对待我们自己。</h1> <h1>五、“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br><br></h1><h1>十全十美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完美的“圣人”,都存在着缺点,那些能够成功的人都会选择将自己的缺点改正过来。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将短板补上,才能装更多的水。人存在缺点很正常,但是不改正就会引来很大的问题。</h1> <h1>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br><br></h1><h1>其实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说人失去了价值,就会落得不好的下场,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我价值。<br><br></h1><h1>另外也是表示自然界的生存道理,万物之间有着互相联系,其中一个被灭绝时候,其他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生态链的稳定平衡。<br></h1> <h1>读史使人明智,多读历史,能够汲取人类几千年的智慧。而众多史书中,《资治通鉴》可谓上乘,《资治通鉴》还被称作是“帝王的教科书”。<br><br></h1><h1>明朝一代宰辅张居正最热衷《资治通鉴》,他甚至将《资治通鉴》作为万历皇帝的教科书。因为《资治通鉴》里承载着1300多年的权谋和智慧,记录了中华文明上至战国,下至五代的1300多年人性和沧桑。</h1>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谢谢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