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一,挺好!

范晶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这句话该强调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强调“你想”——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二种:强调“你想过”——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呵呵,原谅我又在咬文嚼字。其实一个很简单的强调小测试,透露的正是我们自己潜在的生活态度。答案不必统一,也没有正确答案,毕竟谁也不是“我”,每个人的经历铸造了今天此时此刻这样的独一无二的“我”。</p> <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这本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绝对不属于心灵鸡汤范畴,绝对是一本看似闲扯漫谈的毒鸡汤。32个事实——每一个都有刺,总是不经意地就会刺穿我们自己的不愿正视的那扇帷幔。</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幽默风趣的人。幽默风趣是一个人最吸引人的品质,没有之一。幽默是一种艺术,自嘲是一种技术,风趣则是一种境界。</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应该对愿意自黑的人抱有好感。只有极度自信才敢于自黑,这正是读完此书后作者杨奇函留给我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因别人的轻视而努力证明自己;靠着'等有了钱,一切都会好的'麻痹自己……正是这些盲目而不得法的勤奋,让我们如此卖力,却仍然生活在一个无解的方程之中。”成功的定义本就是稀缺的故事。比起客套话和大道理,他更愿意分享思维、路径和方法,哪怕它们是稚嫩的。</p> <p class="ql-block">  看的书一贯很杂,这本书,属于书架上除去历史、诗词等作品之外翻得比较多的一本。自标“肤浅”标题党,单看这本书每一章的标题只一眼就够扎心!具体到内容,作者对某些现象的思考,还是认同的,比如关于自我,关于选择,关于攀比,关于爱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关于自我。“骗谁也别骗自己。”别拿“最近忙”说事,自己不靠谱就是不靠谱。什么叫忙?就是忽略了日程表上责任心缺失的任务。别拿“太累了”说事,自己没毅力就是没毅力。别拿“性子直”说事,自己沟通烂就是沟通烂。别拿“没时间”说事,自己不在乎就是不在乎。别拿“运气差”说事,自己实力弱就是实力弱。我们都是找理由的天才,一个事耽误了,我们能找出一万个理由都不重样。</p><p class="ql-block"> 人生来就不一样,各个方面就有差距。我们偏偏有时候就不愿或不忍或不敢承认自己某些方面和别人的差距。当知道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能回避就回避。我们总情不自禁给自己编织一系列丰满的借口,把我们的某种不足描绘成由于某种不可抗的外力而没有发挥出来作用的结果。我们经常对别人说这些理由,有时候说得连自己都真的相信了,或者我们选择相信了这些给自己编造的借口,应了那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p><p class="ql-block"> 最终,我们为对自身问题的忽视找到了坚实有力甚至堂而皇之的基础,构建了一套支撑我们不思进取的行为逻辑,并且通过对自身的放纵来反证自己的行为逻辑。就是这样一套逻辑,让我们越陷越深,让我们最终成了自己鄙视的人。它也致使我们以最直接的方式脱离了本该继续的轨迹,进而走向淘汰与冷嘲热讽的失衡。</p><p class="ql-block"> 我们想要进步,首先要发现问题,接着就是解决问题。两者间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承认问题!我们少给自己找些理由吧,少给自己想象一些完美吧。当我们能够如小孩子一样坦荡地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就是我们走向提升的时候。不管我们能不能对所有人完全真诚,我们一定要对自己完全真诚;不管我们能不能对所有人彻底谦卑,我们一定要对自己彻底谦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看见自己,感悟自己,提升自己,收获自己。面对自己,我们为何不能低下高傲的头,坦诚地丈量每一寸真实的“我”呢?</p> <p class="ql-block">  关于选择。“知足常乐”都是扯,“自知之明”才是真。”</p><p class="ql-block"> “知足常乐”大意就是,满足现状,不要太拼,享受既有幸福。它的核心逻辑是:“我可以,我只是不要。”言外之意就是我只是不去争而已,事实上我已经具备了获取的能力。只要我想要,我随时都可以得到。</p><p class="ql-block"> “自知之明”大意就是,看清现状,评估自我,明确取舍。它的核心逻辑是:“我不行,我干脆不要。”言外之意就是我不要不是我不想,只是我不能,既然我不能,我干脆就别争。去争取一些我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相比于将快乐建立在自我陶醉和虚假繁荣基础上的“知足常乐”,“自知之明”的快乐建立在清晰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以及由此带来的坚定的路径选择和合理的人生规划。</p><p class="ql-block"> 所以,“知足常乐”看似平和,实则危险,是一种“自负的放弃”。在相信自己可以的前提下,却不去拼搏和争取,是一种“积极”的消极;“自知之明”看似无奈,实则坦然,是一种“理性的妥协”,在承认自己局限的前提下,去果断放弃和归位,是一种“消极”的积极。</p><p class="ql-block"> 说来说去,要打破生活上“知足常乐”的现状,一要“试错”!通过不断地尝试自己的上限,在对更高更强的层次不断追求过程中不断被虐,也就慢慢了解了自己的限度,对自己的衡量也就越发准确。二要“淡定”。受挫很正常,悲剧是好事。比起盲目自信或者自欺欺人带来的危险,这种让我们清醒踏实的学费简直就是物超所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攀比。</p><p class="ql-block"> 先聊自己。鸡汤段子经常鼓励我们:“做人就要不走寻常路!”当你觉得自己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太激动,平常心就好。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和攀比完全没有必要。</p><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为什么我们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会误认为自己“不走寻常路”呢?因为视野太小。我们错把自己的世界当成全部世界,觉得我和身边的人不一样了我就是“独特”。</p><p class="ql-block"> 个人觉得,人最大的个性应该是杰出;最大的“与众不同”应该是“出类拔萃”。四处换路拍照不叫本事,一条路走出个烂漫山花才叫本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哪条路未必那么重要,拥有能走多远的脚才重要。最“不走寻常路”的人,就是把寻常的路走的最远的人。路是否寻常,不在东西,而在高低。</p><p class="ql-block"> 再聊孩子。咱们试着用这个句式聊几句:“这孩看着可真好!听说现在的孩子都在……你没看那个**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然后呢?这孩子就会朝着“别人家的孩子”存在的方向大踏步前进。</p><p class="ql-block"> 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我们孩子的童年,这些亲朋好友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应了那句话“有家长的地方,就有江湖。”</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成长中、我们孩子的成长中,这些有意无意的攀比和若隐若现的炫耀,这种酱缸风气实在具有骤风式的感染力,可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比。”</p><p class="ql-block"> 可这样的攀比带来的是什么呢?很多孩子从小就会默认自己的进步不是靠“我想做到”来实现的,而是靠虚荣嫉妒和不甘心来支撑。</p><p class="ql-block"> 我们呢?被攀比喂养的一代,我们没有强大的自控力来克制自己的虚荣,只会把无休止的攀比投身到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想想自己曾经是多么厌恶被比较,可自己真正能逃离那个无止境的攀比环境后,我们又在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把别人的目光调成静音。”要学会和不同的声音共存,如果你想按别人的期待去活着,你就活不好自己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爱情。衡量一个人的一份爱情成功或者失败,不是看最后两个人是否在一起一辈子,而是看一个人是否在这份感情中认真地爱人、仔细地感受被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爱人,学会被爱,进而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自身有所成长。如果这些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可以说:他拥有一份成功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该学会如何从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相信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和我想的一样,学会照顾一个人,学会哄一个不开心的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伤害反对自己意见的人的情感,学会纵然再忙也不要忘记你身边关爱的人,学会一定要抽出时间和我们爱的人一起度过碎片的时光——爱,本该让我们学会太多太多;我们竟然让它很多时候变成理所当然,值得太少太少。</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你想过这1%的生活内容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你想成为这1%人群中的一个吗?</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构成因素太多,只要能抓住每一要素的1%,那么你就放弃远离了99%的平庸。</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选择!各种选择造就了此时此刻手机屏幕前的我们。好起来的从来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坦然面对,欣然接受,就是自己成长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那么你最想要什么?你要怎么选?选了之后做什么……趁还来得及,别怂别丧!抓住1%,Just do i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惑的年纪,一定要明白生活是过给自己的,自己什么都不行的时候,别抱怨,去努力!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