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本周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感触颇深,现将我们小组心得整理如下:</div>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br> 读《教育心理学》187—250页有感<br> 读了这本书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和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后,引发了我一个思考:为何美国的科技能称霸世界? <br> 作为华为创始人的任正非,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华商人物之一。他所创建的华为在5G上的专利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具有很高的品牌地位。任正非5G那么牛,虽然如此牛,依然还很谦虚地对美国科技创新力表示出了欣赏。<br> 任正非在2019年12月27日《华尔街日报》采访中曾表示“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强,如果转过来追5G的话,他相信是没有问题的。华为大量地学习了美国文化,到现在仍然是这样崇拜美国,没有改变”。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其创新能力与速度远超过其他国家,那么它的创新力到底有多强,一起来看看。<br> 美国的创新能力有多强?<br> 1、通讯及时收集、定位、卫星传播这些手段来自美国<br>美国的创新能力非常的强,现在的通讯及时收集、GPS定位系统、卫星传播这些先进的手段都是来自于美国。早在科技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1973年,美国的国防部就提出架设GPS卫星导航系统,在不断的研究失败后,终于在1994年研发成功,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头人。<br> 2、互联网的发明 <div> 说到21世纪最不能缺什么,除了钱就是网络,如果不能上网,就相当于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失去了很多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互联网带给生活的便捷。你知道互联网是怎么来的吗?是的,还是来源于科技发达的美国,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br> 3、世界第一艘核潜艇<br> 美国“鹦鹉螺”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由美国著名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研制出来的。即便没有充足的原料,该潜艇也可以持续航行11万公里,避免空中袭击。核潜艇的发明对于反潜、反舰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国家的竞争力与军事能力。<br> 为何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先进?这要从美国的教育说起。美国的教育重视科技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正所谓科教兴国,每位教师都要明白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灌输那些固定的知识。<br> 布鲁纳倡 导了发现学习法指出,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活动的书橱,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由此想到自己的英语教学,英语周报中先有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知识要比老师告诉他有价值的多,记忆也会更深刻。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归纳总结能力。归纳总结是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让学生站在更高处去梳理文章结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盘掌握。比如每节课的小结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规律。比如在学习过去式时,可以给出几个动词过去式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说出动词变成过去式的规律。以前的教学,都是老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告诉学生,实际上学生一节课下来记住的东西寥寥无几。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应该印象更加深刻。三是注重高层次的教学。基础的单词课文背默还是很必要的,其次每个话题甚至是每节课都要注重学生用已学短语翻译句子进而来写作文,如果学生对知识都能运用,那么阅读中所要求的的认识就不在话下了。归纳总结、观察的规律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备基础条件。<br> 所谓创造是一种行为表现,该行为表现的结果富有新奇和价值。新奇是指个人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所未曾做过的事情。但是,单只是超越前人所做而无价值,也不足以称为真正创造。创造的人格特征有以下五条:1.创造力高的人,即使是面对一般人认为是严肃或是困难的问题情境,他们仍然能保持幽默感。2.创造力高的人,即使面对单调乏味的情境或一文不值的废物,他仍能自得其乐和欣赏并发生兴趣。3.对工作比较热忱,纵使遭遇困难,也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坚持力。4.面对无结构问题或暧昧不明的情境时,愿意付出无报酬的代价去从事后果无法预期的工作。5.有更多的梦想,时常陷入遐思。针对以上特点,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应该让学校氛围较为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对一般问题的超常见解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br>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之所以还处于发展状态,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这根源乃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更多科技人才是每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老师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br></div> 课堂反思:注重学生全体性<br> 所谓全体性,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兼顾全体学生的情况。但是,在教师之间的评比准则压力下,教师总会犯只顾培养优秀学生的错误。原因在于:一是大班教学让老师力不从心。每个班级七十个学生左右,老师一开始可能也抱着把所有学生都较好的决心,但是现实很骨感,复杂的教学现实让这个愿望难以实现。二是优等生或者中上等学生成绩容易提升。那些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老师只用多关注一些便成绩提升明显,而那些后进生,虽说进升空间大,但是由于他们常年养成的不良习惯,想短期内让他们有明显进步绝非易事。三是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制度让优秀率占了更大比重。所以,老师的教学慢慢就忽略了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r> 拿我为例,在一模之后,由于学校反复强调临界生,使得我的教学走向了极端。对于普通班来说,可能只有前十名才是所谓的临界生, 所以平时我在课堂提问时、作业检查时甚至布置作业时都明显向这些程度稍好的学生倾斜,结果发现这种方法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学生整体动力不足,早读学生们背书声小,无论如何鼓励, 孩子们都有气无力。课堂上虽然老师激情澎湃,也带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与老师互动,班里虽然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睡觉,但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由于老师的不关注,学生自我放弃,即使中考在即,也没有斗志。这样的情况让我对我的教学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或许,这就是没有面对全体导致的窘境。<br> 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在班里也经常强调,一个学生最差的状态便是经常不被老师表扬也不被老师批评,一个学生经常被老师点名,哪怕是经常被批评,至少代表他在这个班级存在过,但是我的做法呢,却完全违背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我一节课只提问了那些程度稍好的学生,虽然是节省了教学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未掌握知识,我也辜负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爱戴,我在学生面前的威信荡然无存,这就是学生不再那么听话的原因。为此,我非常后悔,这次失败的教学经历为我以后的教学做出了指导,我意识到:教学中的全体性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基本条件,所谓全体性,归根结底是教育公平,每个学生无论智力高低,家境好坏,成绩优劣,都渴望老师一视同仁,对那些成绩差问题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关注。要做到兼顾所有人,我们只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问题交给程度稍弱的学生,并在其正确回答后给予极大的甚至夸张的鼓励,让他重拾信心和兴趣。虽然这样会让课堂进度慢很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谁能保证孩子的成绩肯定不会提升呢?正如今年在普通班讲试卷一样,刚开始我一周只讲一套试卷,现在也能做到三节课讲一套试卷了,随着孩子的稳步前进,速度自然也就快了。如果一开始就只重速度不重质量,孩子最终还是什么也没学会,毕竟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知识,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br> 另外,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充分相信每个学生。没有面对全体,是因为老师一开始就觉得他们不会有进步和改变,所以一开始就放弃了。就我们班蔡永洁和李金保为例,他们其实基础一样差,可是我却做出了错误判断,认为蔡永洁经过督促成绩会提升,而李金保就是我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他的学生,所以我只关注了蔡永洁,蔡永洁也确实有了进步,而李金保却停留在原地,但是在一次背诵中,我惊讶地发现,一些被老师放弃的学生,如罗家康,他们在被老师留下背书时也能准确流利地完成背诵任务。正是因为老师错误的定位让他们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所以,尤其是刚开学时,老师要真正做到一个学生都不放弃,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我们可以在心里根据孩子的情况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但是这种分层不是为了让老师决定放弃谁的,而是为了因材施教的。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满意,我们的为人才能让学生信服,也会为老师免去很多麻烦,如不断维持课堂纪律和学生不服从管理等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