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蒙磅礴走泥丸—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交界区域,乌蒙山脉绵亘延绕,彰显出雄奇壮观之美景风光。这里也是大西南(不含西藏)版图的正中心,基础地理空间受山河所阻隔,长期以来显得闭塞偏远。而自然环境上的某些缺陷,也使这里成为贫瘠之地。不过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先行提升,更加强了扶贫力度,进而以通过发展特色农牧、观光旅游等产业类型,乌蒙山区也逐渐摆脱了贫困面貌,我们此次前往云贵川三省交界一带的古蔺、镇雄、威信等县域做了旅行探访,并对鸡鸣三省大峡谷、赤水河源头、乌江源头等地理标识性景观,进行拍摄记录。</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第一站—四川省古蔺县。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今属地级泸州市所辖。古蔺居住着彝人扯勒部族,亦称“蔺蛮”。唐代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置“蔺州”,为羁縻地,北宋旋废。元属四川行省永宁宣抚司;明代先后属永宁长官司、永乐卫等辖区,境内还一度设置白撒千户所等建置,负责防戍乌蒙山一带的土司部族势力。清代改土归流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古蔺巡检司,隶叙永厅。清代末年(1907年)永宁县治迁古蔺场,1909年改永宁县为古蔺县(永宁直隶州则于民国初1912年改叙永县)。</p><p class="ql-block">赤水河支流—古蔺河从古蔺县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古蔺河与小支流头道河在此汇流的“嘴”状半岛,是古蔺的老城区。老街上留存的穿斗瓦房式古建筑现在已经不多了,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行政机关与商业场所等机构旧址,目前正在进行拆迁改造。不过老城街区是一座城市里最具有人文烟火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古蔺县的文保单位—帝主宫。帝主宫,又名“齐安宫”,是当地黄州会馆的主体建筑。因黄州前身为“齐安郡”,故名。古蔺齐安(帝主)宫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一座具有徽派马头墙风格的二进式四合院,占地面积约2419平方米。此建筑戏台楼阁精美,细节彰显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琉璃飞彩、画栋雕梁之特色,曾挺拔轩昂于老城内</span>。黄州人来古蔺主要从事烟土贸易,统率有25家商号。1949年后齐安(帝主)宫作为县医药公司仓库使用。近年来因旧城开发,才被重新发觉,所以正在进行文物修复,今后将打造成为历史游览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蔺老县城地处一块群山环绕的缓坝里,呈态盆地。后来因与高速公路出入口对接,古蔺城向西进行拓展,并开凿山谷,形成了自东向西的“勺柄”状建成区。古蔺城北的火星山公园平台上,可以瞰览老城全貌。</p> <p class="ql-block">从古蔺县城沿着309省道向西行驶约10公里,来到县境德耀镇(现已改设街道)青河村,探访位于这里的古蔺火车站。古蔺火车站为四川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即‘川铁集团’,原四川地方铁路局,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所辖的站点,位于叙永—大村铁路线上。川铁集团在四川省内除此还建有纳叙、金筠、归连、连燕等多条地方铁路,主要服务于线路周边的矿区、企业等运载重任,主导货运功能。叙大铁路全长约85公里,2009年开工建设,历时9年,2018年7月全线贯通。沿途共设有古蔺、震东、五里坡、龙山等8座车站。但由于现在煤矿行业不景气,作为地方铁路更多需考虑经济利益,所以叙大铁路虽修好了三年,但仍未开行运输,古蔺等沿线车站也未进驻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古蔺火车站建于古蔺城西约10公里的山腰上,毗邻叙古高速公路。车站一共设有三股道,另有一股深入车站货场。由于受地形所限,车站采取悬空支撑的形式架矗在坡地间(如同现代吊脚楼)。山下分布着水泥厂及一些挂面、电缆、建材类生产作坊,并沿公路形成了小街市。通往火车站的公路也从那里延伸了上来。</p> <p class="ql-block">古蔺火车站的站房。虽然是县级站,但作为以货运为主的地方铁路,除了增设一座货场仓库外,车站主体仅建有总调度室。而且车站远离城区,暂无工作人员进驻,所以显得非常清静。车站居处半山腰,站房后侧平台上的眺望视觉倒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毕竟作为古蔺县第一座“专名”火车站,无论功能如何,或是否已经通车,当地对此非常重视,还开行了公交车直达车站。就连公交司机都在问:“七一会开通吗”?可见这座小城对铁路客运的向往。车站虽未启用,但公交车开行到此,则方便了附近村民出行。今后即便有工作人员入驻车站,如果要去县城,也有了交通配套保障。</p> <p class="ql-block">离开古蔺,我们先往西,再向南,经震东、叙岭关后,在G76厦蓉高速麻城收费站下道(叙永县麻城镇),再走321老国道经摩尼镇前往雪山关探访,沿途海拔也随山势而攀升。待老国道上至山顶端,便是雪山关,公路距关隘约1公里。右侧是雪山关公路道班,负责对这段老国道的日常维护工作。特别是遇逢冬季降雪,车辆越岭雪山关可谓艰辛,道班的任务就显得非要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雪山关位于四川叙永县城南70公里,赤水河北岸的高峰间,属川盆周边中低山区,海拔约1800多米,为蜀地泸州、叙永通达黔西毕节、大定(方)之要隘,由此还可连接滇境。今存明代关城旧址,雄矗峰丘窄口而垒砌砖石,呈态方形,夹峙碥道,是扼控川黔省域边陲的戍防重地。</p> <p class="ql-block">雪山关南城门,门锁关闭,只能在外侧看看。雪山关地名的来历,则因此处山高易积雪而故名“雪山关”。明代四川状元、诗人杨升庵谪庶云南,并多次往返于川滇,待某日途经雪山关时,便写下了“雪山关,风雪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的诗句,这首诗描述了雪山关在地形与气候方面的险峻及复杂。</p> <p class="ql-block">1916年民国军事将领,护国运动领导者之一的蔡锷将军率领护国军由昆明出发,誓师起兵讨袁,队伍沿着川滇东路进兵四川。在途经雪山关时,蔡锷将军题写了关城楹联一对:“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雪山关因而历经岁月长河,留下了一丝浓墨重彩!现在关城上的蔡锷楹联为九十年代所复建,并非原物。另外蔡锷当年是否在雪山关题写过楹联,还存在着较大争议。</p> <p class="ql-block">雪山关北城门,叙永-大定(方)的石板碥路穿关而过。涉及“雪山关”三字的题额,在南北端城门均有镌刻。历史上“川盐入滇黔,滇铜运巴蜀”等商贸活动路线,雪山关即作为了重要途经地,扼控人、物通行之责。特别是在1987-1993年修建了大(方)纳(溪)公路后,这段交通功能地位得到提升转换。而雪山关所承担的古道要隘使命也逐渐完成。</p> <p class="ql-block">航拍视觉下的雪山关隘全貌,航拍人:王川。左侧是从321老国道连接雪山关的机耕路,右侧那条是登步上行至关城的石板碥路,两者同框而对应。</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对雪山关的探寻后,我们下山经赤水河镇(属叙永县),再沿着赤水河上游向西而行,前往“鸡鸣三省大峡谷”游览。</p><p class="ql-block">所谓“鸡鸣三省”,是一个带有生活典故的地理概念,居住在各大政区交界处的人们,都自称其“雄鸡报晓,三省可闻”,并赋予了地理空间中的独特性,类似地方在全国亦有不少。此行我们前往探寻了位于大西南版图区域中心,云贵川省际交界点的“鸡鸣三省大峡谷”。这里源于红军长征途中在附近村庄所召开的一次决策性会议而闻名于中国近代历史,也因地理环境要素承载着历史事件的发生。</p><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的区位示意图,摘自1981年版《四川省地图集》。图中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岔河村”(今属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现已更名为“赤水河村”。</p> <p class="ql-block">目前从成渝两地前往鸡鸣三省,最便捷的自驾交通路线为:走G76厦蓉高速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河”收费站下道,然后沿着赤水河北岸的县道公路西行约30公里即可到达。从四川方向延伸而来的公路,虽说等级为县道,但因配套鸡鸣三省打造旅游,路况非常不错。图中右侧下方是奔流的赤水河,上端为贵州毕节市境内的峰峦崖璧,且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为夏日午后勾勒了一幅的美妙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大桥”四川端。从此处桥头停车场旁边有一条小路约20分钟可登步至赤水河村委会(原岔河村)的观景平台上,那里也是“岔河大堰”的入口,并作为了拍摄鸡鸣三省整体风貌的最佳位置,稍后我们也将前往那里。</p> <p class="ql-block">回望(东向)四川境内的群山峡峙。因为最佳观景点位于四川境内,所以四川对自己桥头的配套设施打造也很完善。但不知道今后会不会收取“入场费”。</p><p class="ql-block">因美酒酿造而享誉五湖的赤水河,上源两段水系——倒流河与渭河在此穿切乌蒙山峡,形成干支融汇口,遂继称“赤水河”之专名,流向东北,涌注长江。水潦乡原属古蔺县石坝区(今石厢子彝族乡),1963年该区所辖的“石坝、普兴、关心、坛厂、水潦、坝上”这六个公社划归叙永县——四川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2月14日(63)川政议字第0076号批复。1984年水潦设立基层民族自治政府。现在从泸州市区到水潦乡约170公里,所前往的交通方式也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再加上对“鸡鸣三省大峡谷”的旅游开发,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使这一区域不再显得偏远。此外关于长征途中那次叫做“鸡鸣三省”的会议,实则为石厢子会议,石厢子(石坝)也是当年距离三省交界点最近的大聚落。该会议还被称为了“遵义会议的延续”,这个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了解。</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对岸(南向),地处贵州省境内的山峰崖璧。顶端建有一座观景平台与贵州省所立的“三省纪念碑”(根据一些信息显示,入口还设有大门)。在跨越赤水河的鸡鸣三省大桥开通之前,普通游客多去往贵州境内这座景区,黔境的配套设施最早就进行了完善。具体路线为:驾车在G76厦蓉高速林口收费站下道后,再走县乡公路到达。</p> <p class="ql-block">徒步走过“鸡鸣三省大桥”,进入对岸(西向)的云南省境内。云南这边没有进行过配套打造,管理松散。有不少当地村民在滇境桥头设立了一排临时商铺,售卖小吃、水果、饮料、土特产等,并为游客们提供休息场所与食物补给等便利功能。而四川一侧桥头除了停车场,什么也没有,大桥两端正好能够互补。云南境内的镇雄县坡头镇,清代曾在此设有“厘金局”,说明这里作为水陆集散物贸地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大桥,全长286.4米,桥型为主跨180米钢筋混凝土上承式拱桥,桥梁宽度为11.5米(9米行车道+两侧1.25米人行道),桥梁四川岸桥头引道全长637.88米,桥梁云南岸桥头引道全长140.6米,路线全长1041.3米,双向两车道。2016年7月,鸡鸣三省大桥项目在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今赤水河村)开工建设;2019年7月大桥主拱圈合龙,2020年1月21日大桥建成通车,历时3年半,峡堑变通途!同时也打通了川滇边陲的交通死角,沿赤水河上源形成了一条绿色旅游通道。</p> <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大峡谷的全景视觉即刻呈现在了我们眼前。左侧那段崖璧石道,为“岔河大堰”,修建于1972年的水利工程。原岔河村深居山区腹地,水资源十分匮乏,不仅饮用水源有限,对于农产耕植更是致命,几乎是“看天耕田”,完全取决于自然规律。上世纪七十年代,岔河村的村民们为打破这一困境,捐资出劳,在陡峭的峭壁间凿筑出了长约几百米,宽约2米多的引水渠堰,因位于岔河村,故名“岔河大堰”。岔河大堰建成后,引出山洞水,解决了人畜引水困难,同时还对农田进行了灌溉。2011年正逢一次特大旱情发生,当地又修建了可蓄水约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经此过滤后,将沟渠水变成“自来水”。彻底解决了原岔河村“久旱”的困境,进而造福乡里,润泽八方。从我们这次走访鸡鸣三省周边的情况来看,土地非常贫瘠,多为旱属作物,特别是以土豆、玉米最多。农耕土地主要集中在斜向坡地上,在川滇黔边的山区峡谷一带,那里拥有相对平缓的空间条件。</p> <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大峡谷”各省域、市县间的位置信息标注。这些地方古为西南夷诸部落;唐宋时代隶辖于朝廷形式上的羁縻藩属之地(部分从属南诏、大理等滇境政权)。元代开始实质性管理;明代先后设立有都司、卫所等军管建置;清代改土归流前后,实行省-府-州/县的管理层级,这些地方也先后由军民府、宣抚司等改升为州、府,并结合川滇黔省域范围大调整,构筑了常态化的政区体系,主体框架沿革仍传袭至今。这里作为川滇黔三省的交界点,应在清代雍正五年-七年间(公元1727-1729年),即永宁(今叙永)由贵州划属四川,镇雄由四川划归云南之后所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赤水河谷与乌蒙群山为川滇黔三省边界创造了“山川形变”之格局概念。今属各自的省域辖地——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贵州一侧的崖璧下方就是倒流河与渭河之融汇口。早年居住在交界点的四川赵新和家、贵州张炳之家、云南罗吁秀家都在赤水河畔添设了摆渡木筏,以方便行人通达三省。而这三家人分别跨河为邻,正好处在峡谷“等边三角形”的节点方位上,可谓“雄鸡一鸣,三家(省)皆闻”,算是“鸡鸣三省”最核心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四川境内将此峡谷定名为“岔河大堰峡谷”,并入选了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这个评选的支持方为中国国家地理,更代表着一种权威认同。这块指示牌上提供了多个地理数据,涉及有“经纬度、海拔高程、拍摄季节,光照时间”等内容信息,值得了解和参阅。</p> <p class="ql-block">航拍视觉下的鸡鸣三省大峡谷(航拍人:李璜),此番行程关键还得益于天气晴朗,大家无论从平面角度还是航拍视觉,都能拍摄出佳作,瞰览大地胸襟情怀!</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对“鸡鸣三省大峡谷”的游览后,已是傍晚,我们迎着夕阳余晖前行,经石坝、水田、三河,在夜幕中到达了云南威信县城—扎西镇。次日参观威信“江西会馆”—1935年的扎西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有着“鸡鸣三省”之称的云南威信县,虽地处偏远,但在清代推行移民戍边政策后,亦有不少来自江西、湖广的商人汇集到此,依托南方丝绸之路与滇铜运输的区域影响,开展物贸交易,形成了地方商业群体。扎西“江西会馆”位于威信县城内,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为客居在这里的江西籍商人所捐资修造。建筑整体由万寿宫、东隍殿、戏楼、南厢房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经停扎西,机关总部进驻于城内江西会馆,并在此召开了具有历史影响的扩大会议,使这座文物旧址也拥有了双重功能定位。</p> <p class="ql-block">“扎西会议纪念馆”内,带有海拔等高线的地图。威信地处滇东北乌蒙山区,毗邻四川省。明清设有长官司、分州等建置,原驻旧城;民国初改“威信行政区”(隶属镇雄县),并移驻扎西,1934年由设治局而析升县。威信县域山势逶迤,河流纵淌,偏远闭塞。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形遍布全境,一些坡丘垭口、峡谷陡崖亦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红军长征途中在一渡赤水后,便由川南转战途经于该县多日,并停留召开了相关会议。地理环境对军政事件的发生,时刻产生着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一处典型的坡脊“鞍部”垭口,呈态凹陷。</p> <p class="ql-block">在“扎西会议纪念馆”的平台上瞰望威信县城,城区地处一块山间小盆地中,因为是红色旅游地的缘故,街道整洁干净,功能分布集中。</p> <p class="ql-block">靠近纪念馆的地方,曾经那些老旧房屋已经拆迁,原址现在被开发为了一处叫做“扎西老街”的仿古商业地产,店铺采取招商租赁等方式,吸引餐饮、购物、民宿类主题经营。项目整体打造精致,人流量在特定时间段还算不错。</p> <p class="ql-block">离开威信之前,我们来到高铁站转一转。威信站位于成(都)贵(阳)高铁线上,距离县城约4公里,周边属城市拓展新区,偶有公交通达。今后隆百普速铁路叙永-毕节段也将途经这里,并引入威信站,该站还为此预留了一个站台待建,届时威信站便由纯高铁站变为普高一体的车站。</p> <p class="ql-block">随后从威信经宜毕高速前往南邻的镇雄县,先到达镇雄高铁站所在地—以勒镇。成(都)贵(阳)高铁分别在镇雄与威信都设有站点,使这两县从交通僻落一跃成为高铁通道上的城镇。不过由于线位所致,镇雄站却设在县城东北方向50公里外的以勒镇,对当地居民的城际出行影响不大。只能依托高铁(今后还有普铁隆百线),打造县域物贸副中心,与老城区在功能方面通连互补。</p> <p class="ql-block">现在高速公路修通后,从镇雄高铁站、以勒镇前往县城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高铁站到县城的客运大巴每天滚动往返,与经停镇雄的各次列车接驳。进入镇雄县城后,登步城东一座山坡上拍摄城区全貌。这里建有一座魁星阁,对应其观景平台,都在进行施工扫尾,尚未正式开放。镇雄古属彝人芒部地;元代纳土置路(属云南行省);明代先戍边设卫,后升军民府治;清代改土归流后再由四川复隶云南,并降为散州;民国初年改州为县。镇雄县人口众多(七普全县总人口约130余万),城区规模较大,主体位于坡梁缓坝间,对滇东北角隅尚有一定带动。</p> <p class="ql-block">镇雄老城分为两大部分—坡顶梁脊上的老街区与南广路口的“街心花园”。由于存在地势落差,城内道路也多呈显弯绕起伏。这是镇雄县的街心花园,在老城偏南的位置,南广路从镇雄一中旁径直贯穿城核到此,并形成了十字路口。随着坡顶老街区人口的逐渐转移,街心花园已是县城更繁华的商业中心。周边分布着商场、店铺、文化等服务型场所,还有金融、医疗类单位机构。县城-高铁站的大巴车也将街心花园作为了起始站点。此外这类街心花园在某些老牌地级城市的市中心很普遍,几乎为标配。而镇雄也有这样一座街心花园,可见因多人口带来的城市规模,影响积淀着城建配套。</p> <p class="ql-block">某版《云南省地图册》中对两县的区位信息要素标注。两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居处大西南传统版图正中心,乌蒙逶亘,毗邻川黔,辐辏三省。</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镇雄县,主要目的是去探寻赤水河源头。根据地图以及相关游记内容所示,赤水河发源于镇雄县城北约25公里的罗汉岭,政区属辖为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组。而查阅了以前的信息,赤水河的发源地在果珠乡“鱼洞垭口”,上源水系又称“洛甸河”。后来根据确立河流源头的基本准则—河源唯远,再经重新考量测定后,使赤水河源继而往西延伸(河道伏流与明流共存),最终以罗汉岭滮水岩的山泉跌水作为这条河流之始。</p><p class="ql-block">长槽,周围地貌应如其名:位于山间一段长长的槽谷中。槽内分布着聚落,原设有长槽行政村,目前已撤并至银厂村,这里改设为居民组。长槽两侧山体,经过了退耕还林后,植被葱茂,以利水源丰储涵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赤水河的特殊性,河流全段均是重点保护区域。对于源头且不搞规模化生产开发(禁止畜牧、水产等养殖),着重抓生态保护治理,杜绝一切污染。附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民仅零散种植少量供给日常生活的蔬菜。虽然将保护放在了第一位,但这里也并非是农产空白。借助“退耕还林”的契机,当地在河源广泛种植万亩方竹,以竹簇林,衍产竹笋等风物,由此则提高了农经附加产值。此外竹林还控制着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具有极高的水份涵养能力,更进一步完善了河源的生态环境系统。</span></p> <p class="ql-block">这条公路从长槽开始盘越罗汉岭,可通达位于山顶坝端的镇雄县坪上镇。赤水河源头的游览入口,就位于公路上山位置的右侧,并矗立有指向性石碑。</p> <p class="ql-block">与众多河流源头一样,都是先循山泉溪涧涓流汇集,最终涌聚大江奔腾。目前赤水河源头除设立了地点指示碑与源头科普介绍后,未做其他游览开发,保持着那一份生态纯洁。不过进入源头的道路,还是利用附近石块,修筑了淌水简易步礅,便于游览考察者通行。</p> <p class="ql-block">登步来到半山腰,看到了这块“赤水河之源”的石碑,潺溪清泉正从旁侧岩壁间(亦俗称‘滮水岩’)跌流涌出。</p> <p class="ql-block">跌瀑潭池中,清澈幽浅底。赤水河不愧为“红粮鼎酱”的酿造之源,流域内孕生出了茅台、郎酒等一系列驰名中外的美酒品牌,传承着千年悠远醇香!</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2年“千里赤水河”考察团在源头矗立的一块石碑。此次考察,由贵州仁怀籍作家谭智勇(后任仁怀市长)发起,16名考察团成员从赤水河中游的习水县土城镇出发,沿着河道一路西行至镇雄。赤水河源位于长槽罗汉岭“滮水岩”的结论,就在这次考察中所确定。源头海拔176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4度45分6秒,北纬27度25分56秒”。</p> <p class="ql-block">唐代天宝年间,唐军在征伐南诏国的檄文中,即出现了“赤虺河”之称谓。“赤”者,“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而“中间的虺”字,应为“虺虺”一词的义项—雷声,喻指赤水河惊涛雷吼般的奔腾声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明代洪武年间,置赤水卫(治今四川叙永县赤水河镇),亦改“赤虺”为“赤水”。这是“赤水河”作为大众专名的最终定称。此外河源所在的镇雄县板桥镇,早在2005年也改为了赤水源镇,从地名角度确立地标的位置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航拍视觉下的“赤水河源头”,航拍人:王川</span></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对赤水河源头的探访,我们返回镇雄县城简单晚餐后又上高速,连夜赶到威宁县入住,次日前往乌江源头。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地级毕节市所辖。县域为乌蒙山南麓的云贵高原夷平面,海拔地势高,约2200米,并呈显出“中部开阔倾缓,四周峰壑交错”的地貌形态。正因为如此地形与环境,在初夏时节,威宁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凉爽(还带有冷感)。而作为贯穿贵州北部的主干河流—乌江,即自威宁发源。不过在水系上,乌江则有南、北两源:北源六冲河出自贵州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自贵州威宁县东,两源汇合后称之“鸭池河”,再由东北流经息烽县乌江渡以下才始称“乌江”专名。通常以三岔河为其正源。</p><p class="ql-block">地处大山谷坳中的乌江(三岔河)源头。</p> <p class="ql-block">乌江(三岔河)源涌于海拔约1800多米的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石缸洞,从县城先沿326国道西行15公里,再顺山梁一路下坡便可到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乌江源头矗立着各种石碑,最右边这块是某考察团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千里乌江行”活动中的镌刻纪念。碑侧落款还是“四川涪陵”。</p> <p class="ql-block">绿荫遮蔽下,从石缸洞中潺涌而出的乌江源头水,源头洞口处还修建了一座小亭阁,并赋写上对联与横批,为自然环境中的江河源泉注入了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源头左侧这块石碑是由乌江入河口所在城市高校—涪陵长江师范学院(前身旧称‘涪陵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师生们在浙江某企业支持下,于21年前所开展乌江考察活动后的印记镌刻。碑面上的字体为”保护乌江世代不息”。但因相隔久远,半块石碑已被土壤积盖,“息”字压在了土层最下方。我们同行的一位爱好者找附近农民借来一根锄头,将土层挖开,才算看到了完整的碑刻题字。</p> <p class="ql-block">那天遇逢周末假日,前来乌江源头这里玩耍的游客还不少。他们在河边正准备进行一场户外野餐,几位女士利用源头洞口溪流清洗着蔬菜,如此对于河流生态环境,却会产生负面效果。不过乌江在某些重要性方面不能与赤水河相比,不仅有关人的行为,还涉及对周边农耕条件利用、绿植水土保持等几点因素。而且在距源头下游约500米处,就修建起了小水电。</p> <p class="ql-block">个人曾在2016年6月前来乌江源头探寻过,那会还下着中雨,气候湿冷。洞口的流水涌出也较大。当时在河源下游500米的位置,有三条小溪融注相汇,形成“三指状”流态。只可惜原址修建了小水电后,这处风貌已经不复。此番又来,算是故地重游记录。</p> <p class="ql-block">从源头远望下游。乌江流跨贵州省北部与重庆市东南部。涓涓溪流汇集成为波涛大川,见证着自然江河之移演变迁!</p><p class="ql-block">结束乌江源头的探访后,我们随即踏上返家之路,也为云贵川边的旅程画上了完美句号。此行我们探寻了赤水河与乌江两条西南重要江河的源头,感受到鸡鸣三省大峡谷的雄奇壮美,也对古蔺、威信、镇雄等县域间的城镇、交通、历史等要素信息进行实地了解。“驰越省际边缘,融观山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