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王子昆的美篇

王子昆

<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共编了五篇文章,一篇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征稿文;两篇参悟文,《写作知识助我行》是三年前写成的,此文曾投过稿但未能发表,《淡泊从容才是真》是6月24日报纸给发表了的一篇文章;两篇小小说,《疼爱》、《懂事》都是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写成的,尤其是《懂事》我写了一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事,既表现了孩子的懂事,也揭示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一、征稿文</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6月10日报纸给发表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二、参悟文</p> <p class="ql-block">(1)</p> <p class="ql-block"> 写作知识助我行</p><p class="ql-block"> 退休前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给学生上写作课不计其数,光教案积赞了一大堆。</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对这些写作教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就用了一整天。妻子对我说:“你现在书也不教了,也不办作文补习班,干嘛还做那些无用功?”妻子的话我无言以对,但我冥冥之中总觉得整理它还是有点作用的。</p><p class="ql-block"> 师范同学群写在校回忆录,我要写的是《柴师的特别》一篇回忆性散文,根据我退休前教学生写作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于是我确定这篇散文的“神”为“特别”,“形”为“大礼堂、教室、大厕所、大柳树”,这样一篇回忆性散文就写成了,它的结构是“冰糖葫芦”式。再如我要写回忆文章《妻子隐瞒病情独自去做手术》,我又按教学生朱自清《背影》的写作特点一一“娓娓道来,不加修饰”即“白描”的手法去写,结果这篇回忆文也写成了,并且还刊登在《快乐老人报》一一“当年版”上,受到了读者的好评。还如我写参悟文《记性差就得多动笔》,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齐备,贴近老年人生活实际,也刊登在《快乐老人报》一一“参悟版”上。后来我又写了许多文章,都是沿用了退休前我教学生的写作方法去写的。</p><p class="ql-block"> 那些写作知识在我退休前是为学生所用,退休后是为我自己所用,尽管作用的对像不同,但还是派上了很大的用场,由此看来,学到手的知识总还是有用的。千万不要认为退休了过起了另一种生活,以前学到的知识就没用了,可以束之高搁了,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p><p class="ql-block"> 我爱写作,写作知识仍将继续助我前行。</p> <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6月24日报刊给发表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三、小小说</p> <p class="ql-block">(1)</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懂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志军的离婚,只有五百多口人的满洲坡村都知道了,人们都骂志军老婆狠心,抛下仅有一周岁的女儿晓妮,净身出户,跟了一个男人远走他乡,从此不见了踪影。志军长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回不来一两次,晓妮就跟爷爷奶奶一块儿生活。</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有一次,大概是晓妮快上幼儿园了,远走他乡的母亲回来想见她,晓妮一口回绝:"不见"。当人们问她为什么不见自己的母亲时,晓妮说:"她那么狠心拆散了这个家,我就没有她这个母亲"。母亲最终也没见着晓妮,非常惆怅的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女儿,晓妮长什么样她一概不知,即使在大街上相遇,也是形同陌路,谁也不认识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晓妮是在本村上的幼儿园,上完幼儿园该念小学了,晓妮说什么也要到县城念小学,理由是本村的小学质量太差。本村虽然也有六年制小学,但每个班只有十来八个学生,其余的都走了,学生少,老师既教书又种地,精力不能全放在学生身上。在晓妮的一再坚持下,爷爷奶奶只好把她送到柴沟堡长胜学校读一年级。长胜学校都是跑校生不能住宿,晓妮就住集体公寓。只有七岁的小孩子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来到了四十多里外的柴沟堡,大多都不习惯,哭着闹着不想在,晓妮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想爷爷奶奶,但她更知道自己是为前途而来,一点儿也不哭不闹,反过来还劝慰小朋友,小学六年硬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小考成绩还很不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读完小学到柴沟堡二中念了初中,晓妮仍然住集体公寓,二中的公寓不如小学的公寓,一方面伙食费高吃的却不好,另一方面纪律差影响学习。念了不到一学期晓妮的成绩就有所下滑了,不得已晓妮就央求爷爷奶奶来柴沟堡陪读,爷爷奶奶同意了,在柴沟堡租了两间房陪着孙女,晓妮有了爷爷奶奶的陪读,心情好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为了弥补以前受影响下降的成绩,晓妮就找有关老师补课,那一科低补那一科,那一章那一节低补那一章那一节,有时因为老师忙顾不上给补,就问同学。除此之外还加班加点,租房居住不同于公寓,不受时间限制,九点半下了晚自习,还可学习到十点甚至十一点。条件好了,也由于她的勤奋好学,成绩自然就有所上升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这就是懂事的晓妮。</p> <p class="ql-block">(2)</p> <p class="ql-block">&nbsp;&nbsp; 疼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老张家曾经是个热闹的地方,如今冷清了许多,原因是女主人刚刚不在了。</p><p class="ql-block"> 老张两口子都爱玩,老张尤其爱玩乒乓球,家里专门摆了一副案子供人们玩,他除了爱玩乒乓球也爱打麻将。妻子专爱打麻将,家里的那张麻将桌在下午的时候基本上不闲着。</p><p class="ql-block"> 我也爱玩乒乓球,是老张家的常客,我们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打乒乓球是在上午,老张有个规定,就是从早上七点打到九点两个小时。九点以后老张上街买菜、做饭,一直到中午12点多吃完饭、洗涮完碗筷才算结束。三顿饭都是老张做,有一次,我为老张打抱不平说:"怎么不让你妻子做,她不是闲着没事干吗?"老张笑着说:"我做的饭好吃,妻子和孩子们爱吃"。确实也是,老张蒸的馒头、炒的菜可以跟饭馆的相媲美,一般人家无人能及。</p><p class="ql-block"> 下午几个麻友聚在老张家里打麻将,玩的不大五角一元的,逗个乐意儿,消磨一点时间。老张和妻子都爱玩,可老张总是让着妻子,他在一旁观看,时不时的端个茶倒个水,妻子实在玩累了才让给老张。妻子打麻将水平不高输多赢少,老张从来都不在乎这些,只要妻子高兴就行。</p><p class="ql-block">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们正在打乒乓球,打到八点多,老张说不打了,要陪妻子去医院理疗。我们几个球友就说:"这儿离医院不远,你妻子能行能动,自个儿也能去,何必劳你大驾?"老张说:"妻子不会骑电动车,骑自行车费劲,步行太累,还是我去为好"。妻子理疗了三个疗程30天,老张陪了30天,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去医院理疗如此,就是妻子要去体委的体育器材上锻炼,也是老张陪着去。</p><p class="ql-block"> 到了今年春天,大概是4月份,老张妻子病了,先请赤脚医生打针输液,后到县医院住院治疗,炎症始终消不下去,不得已转到张家口医院治疗,通过高级仪器确诊为"纤维肺",对这种病张家口医院一点办法也没有,推荐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也无力回天,最后不幸去世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听到老张妻子治病、去世的消息,我们几个球友才算明白,先前老张做饭、陪妻子理疗、锻炼灬,原来是老张妻子肺上早就有了病,行动不便的缘故。老张每每谈到妻子的时候,眼里总是闪着泪光,他是真的疼爱妻子的!</p><p class="ql-block"> 老张趁妻子活着的时候多侍候点就是怕将来再无侍候的机会。"子欲养而亲不在",孝敬父母是如此,侍候有病的妻子又何偿不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补充说朋</p><p class="ql-block"> 1、我的实际年龄为66岁,报纸给发表的文章的年龄65岁是复制了去年投稿时的年龄,没有改动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2、小小说《疼爱》为了情节的需要有一些虚构,而《懂事》则是纯粹的真人真事,连姓名也是真的,文中的"晓妮"就是我的妻侄孙女,所以这篇文章也可看成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或散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