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党史、做榜样、提质量,让每位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能更好地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6月24日下午,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雷珊珊同志在学校五楼会议室进行了数学新课标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专题讲座,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数学教科书编写的依据,也是数学教学开展、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我们的教学更要落实新课标的核心要义,因此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对于课标的把握要远比单纯的理解某一套教材意义要深远的多,要重大的多,若能全面深入的理解新课程的标准,我们的教学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否则很可能要走弯路,所以,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研究新课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也是我们学校教研工作中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 前言</p><p class="ql-block"> 一、课程性质</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二、基本理念</p><p class="ql-block"> (一)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p><p class="ql-block">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练就高超的解题技能、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良好的数学教育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体悟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数学教育应承担“数学育人”的责任,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从而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良好的数学教育,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学习需求。</p><p class="ql-block"> 从2004年12月踏上工作岗位起,她也一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学生们自己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才能和她配合,不会觉得数学这门学科枯燥乏味,从而从中获得成就感。说到这里,她分享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自己的做法。(1)满足学生的自尊和成功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善于肯定也是人之常情。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于模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需要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后进学生,肯定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其内趋力。(2)把握教学契机,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导入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新和求知欲,又比较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3)要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生活化,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2.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校“五问五学”的教学模式精髓同样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特别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听过她的课的同事都觉得她对小组建设这块工作做得很比较好,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她认为她要讲的知识点我都会,该学习的人是学生而不是她,所以她经常把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和学生一起分析之后,再以导学案抛给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当然她这个引导者的工作也要做到位,她必须深入每一个组听听他们的交流,对个别讨论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的给予帮助、引导及鼓励,最后集体反馈、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思想不易跑门,思维慢慢地在激发,自己参与思考出来的学习成果也带来了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3.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考。</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运动中,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也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想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学生很多题目明明会做,但是依然做错了,其实我们仔细思考就能明白,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孩子欠缺独立思考能力导致。</p><p class="ql-block"> 4.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p><p class="ql-block">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了避免我们评价学生的语言不再单一,仅仅一句“你太棒了”、“很棒”、“回答正确,请坐!”甚至有些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干脆不给予评价就让学生坐下这样类似的问题出现,她也搜集了各种评价学生的语言,和老师们做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总目标</p><p class="ql-block">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p><p class="ql-block"> 二、学段目标</p><p class="ql-block"> 三个学段分别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全社会都在讲核心素养, 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素养与知识, 技能,能力有什么关系?在 21 世纪的教育要关注什么?还整天教知识,教解题技能吗?“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被忘记,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王尚志教授曾经举过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一所“985”高校,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分在125以上,入学后的10月份组织学生做过的高考题目的考试,平均分降到100;到同一年的12月再考一次同样的题目,平均分只有及格。这说明很多题目学生做过就忘了,考那样的题目,高中那样的教法,没有多大积极意义,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实的提高,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出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先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新《课标》提炼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教,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 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需要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 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具体落实数学核心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p><p class="ql-block">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p><p class="ql-block"> 王尚志教授还提出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 </p><p class="ql-block"> 2.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p><p class="ql-block">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p><p class="ql-block">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方程等。</p><p class="ql-block">“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p><p class="ql-block">“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p><p class="ql-block">“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p><p class="ql-block">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p><p class="ql-block">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p><p class="ql-block">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p><p class="ql-block">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p><p class="ql-block">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如今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也关键是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p><p class="ql-block">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例如,对于整数乘法计算,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的算理;对于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能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p><p class="ql-block">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但要适度,不能依赖机械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应把握技能形成的阶段性,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地落实。</p><p class="ql-block"> 3.在数学教学中,要围绕课本,重视练习题设计。现在的课本很多概念都没有直观地出示,而是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挖掘。</p><p class="ql-block"> (四)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p><p class="ql-block">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p><p class="ql-block">根据课程目标,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感染和影响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用本标准的理念分析各种现象,恰当地进行养成教育。</p><p class="ql-block">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p><p class="ql-block">“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p><p class="ql-block"> (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p><p class="ql-block">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聚焦新课标,着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才会教育出时代需要的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爱,为孩子们成长提供甘甜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每一粒种子就都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上,我们也会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监制:杨 能</p><p class="ql-block">审核:解文超</p><p class="ql-block">编辑:雷珊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