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英雄父亲的党性担当

lqsy全俊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以此文,庆祝建党100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讲到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及跨海作战中关键性的船只问题。时任40军军械修理所所长的父亲全云白,临危受命,率领全所人员成功地改造了几十只机帆船和土炮艇,同时修复了大量的破旧船只,为解放大军跨海作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立下了四大功,被授予“跨海英雄”光荣称号,出席了1950年9月召开的首届全国战斗英雄暨劳动模范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  2000年,我的父亲全云白做为解放海南岛十大功臣之一,应邀前去参加海南省举办的庆祝海南岛解放50周年纪念活动。庆祝会上,父亲与当年的领导及战友们重逢,非常高兴。在得知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军以上领导岗位离休后,父亲笑着对陪同他去的小女儿说:“你爸爸参军就是团级,几十年职务都没上去,我这一辈子没啥进步啊!”妹妹听后动情地说:“爸爸,这些年您的级别确实是几乎没动,但别忘了,您是全国战斗英雄!您这一辈子干了那么多大事,却从来啥要求都不提。您在我们孩子心中,就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真正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投身解放大业 &nbsp;主动降级任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其实是个地道的朝鲜人,他出生在朝鲜的咸镜北道会宁郡。小时候父亲早亡,全家人举洪荒之力,供他这个家中最小却最聪明的孩子读书,终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直到16岁才勉强读完小学。后来,父亲来到中国东北的通化投奔亲戚,在一家矿山五金机械厂做工。父亲天资聪颖,还好学肯干,很快就掌握了厂里的车钳铣刨等各个工种技术,以及各个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还学会了绘制图纸和生产工序管理,老板赏识他,几年后就提拔他做了厂里的技术主管。</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通化的国民党及原伪满时期的宪兵特务到处进行破坏,四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要把日本人和朝鲜人统统杀掉,弄的人心惶惶,许多朝鲜人纷纷逃离,工厂主也带着家眷逃回汉城,临走前让父亲留下照看工厂和工人。当时已有进步思想的父亲,第二天就找到在当地享有一定声望的“朝鲜义勇军李洪光支队”供应部崔政委,表示要带着整个工厂人员和设备参军!崔政委听了非常高兴,部队真是太需要这样的后勤技术人才啦!他马上向上级报告,很快,支队就派人接收了工厂,在门口挂起“朝鲜义勇军兵工厂”的牌子,同时任命父亲全云白为副厂长。</p> <p class="ql-block">  上级给兵工厂的任务是修枪修炮,同时制造地雷和手榴弹。这对以前从事矿山五金机械制造的父亲他们,技术上真是一无所知。聪明的父亲急中生智,很快想到一个好主意:从日本俘虏中找到懂军械修理和武器制造技术的人,动员他们来工厂做技术指导。他们干中学,学中干,兵工厂的职能开始发挥出来。1946年,工厂奉命撤退到临江,归属“辽东军区兵工部三厂”,父亲被调到兵工部,重新组建一个专业的军械修理厂,并被任命为厂长,职级为正团级。在当时战事严峻、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组建新单位,其困难可想而知,但父亲和他的战友们特别能战斗,到1947年初,工厂已发展到六七百人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军的作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抗战时期的小规模游击战,转变成大规模运动战,这几乎强制性地要求军械保障必须由原来的定点维修保障,转变成随伴抢修保障。为了适应这种作战方式和保障方式的转变,1947年6月,辽东军区领导决定从兵工厂抽调80~100人,充实到一线作战部队去,跟随野战部队遂行机动军械抢修保障任务。在全厂大会上,政委李志军做动员,但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家乡,畏惧上前线不愿意报名。这时,身为厂长的父亲站了起来:“我去。”“谁愿意就跟我一起去。”父亲话不多,但一下子就把场面震住了。不多一会儿,他的身边就陆续聚集起一大群人,父亲一看很是感动:绝大部分都是当年跟他一起参军的那些进步工人!父亲最后挑选出80人,准备了车钳铣刨床等一些必要的设备,马上动身,经过三天的急行军,赶到了柳河县,到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后整编为第40军)报到,父亲被重新任命为纵队修理所所长。为了全国的解放事业,父亲这个正团级的军械修理厂厂长,就这样被降为正营级的军械修理所所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直面金钱诱惑&nbsp;&nbsp;不忘党性担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军械修理所确定在柳河县原县银行地址建厂开工。他们这些在原厂技术顶呱呱的人,到了那里却无从下手。驻地没有电,没有修械必须的设备,面对那些残缺的新式武器,一张图纸资料都没有。可是部队急需这些武器去补充战斗力,时间不等人啊!父亲他们心急如焚,为新中国解放尽最大努力的决心,让他们迸发出巨大的能力和力量,大家聚在一起,废寝忘食反复研究反复试验:没有电,找来发动机自己发电带动机器设备;没有材料,就去铁路搬来了废弃的铁轨做原材料;没有洗油,他们就收集杂机油炼洗油;没有工具,大家自己动手做锉刀钻头等,那些大量急需的螺丝钉螺帽还有铆钉等,也都是他们自己打造出来。</p> <p class="ql-block">  技术问题算是解决了,可一个更大的难题难以逾越:在当地可用作军械修理的原材料奇缺!而沈阳等大城市还被国民党严密控制着,他们很难进得去,即使进去了也很难把设备拿出来。经过反复分析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朝鲜采购应该相对容易些。考虑父亲祖籍在朝鲜,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语言又没有障碍,于是,领导决定让父亲带一个通讯员去完成这个任务。</p> <p class="ql-block">  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让父亲很是感动,也深感责任重大。为了防止目标过大和发生意外,他们先把辽东币换成金子,然后让通讯员在国内边境等着,约定好时间和地点,父亲独自一人把金子藏在身上,雇了一条小船,小心翼翼地在夜晚上越过边境,第二天改坐火车来到了朝鲜首都平壤。在那里,父亲再把金子换成了朝鲜币,然后托亲戚找朋友想方设法,七天就把所需要的物资全部购买齐了。</p> <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有了解父亲在中国情况的当地朋友,几番好心劝父亲留下:你现在有这么多的钱,有这么好的技术和领导能力,老家又在这里,何必回到中国那个兵荒马乱的地方呢?你是朝鲜人,留在自己的祖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父亲听后,非常坚决地回答他:我已经入了党,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了!虽然我手里有钱,但这不是我个人的,这是为打敌人修造军械用的。这几年部队培养我信任我,我才有今天。我入党的时候发过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党的利益、把部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我可以为党为部队贡献自己的一切!我全云白永远不会背叛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材料购买齐了,父亲即刻往回赶。当时朝鲜的火车速度特慢,走了整整两天才到满浦市,对面就是中国的集安。父亲把物资一点点挪到江边,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先藏起来,然后到原来约定的地方找通讯员。可是因为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几天了,江面又太宽,父亲怎么也找不到通讯员。父亲心里着急,不等了!他一个人找根木头作依托,把一些物品绑在身上,一次又一次在急流的河水中往返。六月的东北气温还很低,在很凉的江水里往返运材料,体力消耗很大,正当父亲感觉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没想到见到了从集安兵工厂来找他的同志!原来,通讯员在约定的时间内没看到父亲,以为出事了,就跑回去报告了领导。有的人听说后就讲起了怪话:就不应该让全云白拿着那么多的钱回朝鲜去,他肯定不回来啦!领导听了很不高兴,批评那个人说:全云白能带着整个工厂参军,就说明他的思想进步党性强。我相信他不会不回来!领导马上又派人去江边查找,真的就找到了父亲!大家见了都特别高兴,一位同志热情地握着父亲的手说:全东木,看到你回来真是太高兴啦!他们找来一条船,帮助父亲把最后一批物资装上,正准备离开朝鲜疆界时,不巧被几个朝鲜的保安发现了,他们端着枪坚决阻止小船过江,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父亲赶紧调整自己的情绪,先镇静下来,然后走上前去用朝鲜语和他们沟通,反复强调:我们是中国军队,来朝鲜购买军需物资的。我们中朝其实都是受日本鬼子压迫的,现在残余反动势力还在搞破坏,我们必须武装起来才能打败他们,我们劳苦大众才能过好日子。大约说了20多分钟,朝鲜保安终于同意放行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设备物资运回国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修械所用它修复了大量的军械和装备。特别是著名的辽西会战后,父亲带领部下反复研究,把上级配给他们的两台美国大道吉成功进行改装:把笨重的机器设备固定在汽车上面,利用汽车发动机带动设备发电。移动的土工程车就这样诞生了! </p><p class="ql-block"> 军械修理所紧跟主力部队南征北战,在行进途中和驻地,他们利用一切有效的时间修理军械、发电照明,为部队消灭更多的敌人,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后勤保障。东北战役父亲荣立一大功,南下战役荣立一大功两小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8年辽沈战役中父亲荣立一大功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反”运动蒙冤 &nbsp;一片丹心可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父亲参加完首届群英会及建国一周年国庆观礼,就匆匆赶回丹东,随40军第一批入朝参战。1952年末,国内开展“反官僚、反浪费、反贪污”的三反运动,在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官兵也学习文件,统一思想认识。领导号召大家可以相互讲怀疑提意见,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一次,父亲回东北的辽阳办事,第二天留守处政委就找到父亲,说前线来了电报,让他立刻回去。父亲以为前线出了什么事了,马上就动身返回朝鲜。路上听说上级对军后勤部“三反”运动不满意,说后勤部是老虎窝,大老虎就在深山里!军一号首长亲自来后勤部蹲点抓复查呢。父亲当时听了也没有在意。</p> <p class="ql-block">  谁知,父亲刚回到后勤部,就有人来通知他直接去保卫科报到!父亲心里直纳闷,猜想是不是他们所里有人出事了?第二天,一号首长亲自找父亲谈话,先讲了三反运动的重大意义,然后话题一转,说:“你是我们军的一面旗帜,是对革命、对部队有重大贡献的人。但是,你有问题没有向组织交代,希望你老老实实讲出来,组织上会考虑保你的。”</p> <p class="ql-block">  父亲当时就惊呆了!他对首长说:“组织上应该了解我呀!我在中国没有一个亲属,妻子孩子都在部队随军。我从不吸烟喝酒,到朝鲜后部队也没有发我津贴费(当时,志愿军在朝鲜不能用中国的钱币),我哪里有钱?我去哪里贪污呢?”这时,后屋走出来一个人,是过去在他单位的一个会计。她手里拿出一份清单,父亲一看,这不是他们修械所在朝鲜收缴了一批汽车零配件,拿回中国沈阳换修械工具的清单吗?当时是父亲带着材料员和会计等5个人一起去办的。父亲说,当时我们拿去了多少零配件,换回了多少工具,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吗?可会计却说:这张表是她从沈阳拿回,不是父亲寄回的,父亲寄回的表有问题。</p> <p class="ql-block">  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诬陷嘛!父亲当然要据理力争。一号首长听父亲和会计反复争辩,很是不高兴,他瞪着眼睛向父亲喊到:“全云白!你还不老实!你是英雄怎么了?我照样可以枪毙你!来人!马上给我捆起来!”于是,父亲就被几个战士五花大绑,送进了保卫科的禁闭室。</p> <p class="ql-block">  禁闭室当时是朝鲜老乡的一间破草房子。父亲进去一看,里面还关着后勤部的几个科长。他们也是受人怀疑举报,被关在那里。父亲连气带急,无比委屈伤心,一直泪流不止。旁边的人告诉他,是修械所一个叫芮**的修理工告发的,他说:“全所长搬家时,我去帮忙。他家有一个蓝色的大箱子,特别沉,连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都抬不动,可能是一箱黄金!”于是,父亲就成了后勤部爆炸性新闻的主角“在这深山里,抓到了一只大老虎!他还是全国战斗英雄!”</p> <p class="ql-block">  那时部队对个人携带的东西有明文规定,战士是6斤,干部也不能多很多。随军家属也不能带很多东西,因为部队要经常换防。父亲不停地喊冤叫屈,要求领导派人进行核查。结果在沈阳在辽阳,反复核查也没有发现什么证据。审查人员到父亲家里,找到那个又大又沉的蓝箱子,打开一看,哪里有什么金子呀,里面都是些钳子锤子锉刀,还有三角板卡尺等工具。因为父亲一直从事军械修理工作,平时喜欢搞些创造发明,即便回到家,他也经常琢磨研究,怎能离开这些必用的工具呢。原来传说中的又大又沉装满黄金的箱子,其实不过就是个工具箱!事情澄清了,被关了十几天的父亲被放了出来。1953年回国后,军里提拔父亲为40军120师负责军械的副主任(副团职),1954年4月,组织上送父亲去了武汉炮兵技术学院深造学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1年8月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抗洪又建新功 &nbsp;再显英雄本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1954年秋天,武汉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为了保卫武汉12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学院决定停课,全体官兵参加抗汛。父亲被派到汉阳地区采石场任副教导员。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父亲全云白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当时武汉的新闻媒体和学院报,都对父亲这个全国战斗英雄做了跟踪系列报道——</p> <p class="ql-block">  “全云白同志能够在高达38~40度的气温下,克服困难,和全体工人群众们一起,同吃同住在工地。在抗洪的日日夜夜里,他每天抬着100多斤的石头,往返十几次装船。他总是捡最重的活干,从不怕疲劳和艰苦”。</p> <p class="ql-block">  “他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工人们休息时,他也不停地干。每天他都给工友们送饭,一到晚上,他总是到工棚里给工友们盖被子。当时生活条件很差,病号较多,他特别细心为病号服务。有一次,船上一名工人被石头打坏了腿,鲜血直流,全云白看到后,马上背起他到医务室进行治疗包扎,然后再把他背回船上养伤。许多工人看到,都感动得流泪了。”</p> <p class="ql-block">  “一次,码头上一条船因为没有石材停靠在那里。全云白同志观察到码头下面的水里有很多石头。就什么都不说,不顾危险跳下码头,钻到水里捞石头。周围的人看了很受触动,大伙都纷纷下水,很快船就装满了,一船石料又送到了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  “采石场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抽调过来的。开始,对防汛器材设备以及车辆等爱护和关心不够,损坏丢失量很大。全云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召集大家开会,教育引导大家要爱护国家财产,要节约使用不要浪费,一方面自己经常在工地上到处转转看看,把零散的器材捡拾起来,收集再用。他的行动感动了大家,损坏和丢失量急剧减少。”</p> <p class="ql-block">  “全云白同志为了防汛的需要,积极钻研想办法,用技术革新提高工作效率。防汛需要大量的石料,而码头狭小船只很难展开,前线很是着急。他经过勘察计算想出了办法,和大家商量后,一起动手改建码头,使原来只能停靠一条船,变成同时能停靠两条船。采石车经改装后能自动倒车,装卸起来方便多了,也减轻了大家的工作量。”</p> <p class="ql-block">  “为了武汉120万人民的利益,为了防汛的需要,全云白同志以全国战斗英雄的名义,号召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他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几十米红布,制作了几面旗帜,发起了红旗竞赛。竞赛开展得轰轰烈烈,人员积极性空前高涨。其他单位也纷纷效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竞赛还解决了一些人手不足的困难,他们每天都能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防汛抗洪斗争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那次汉阳上游的一个堤坝发生决口,洪水奔涌狂泄,直逼汉阳城。危机时刻,迅速堵住决口就是当务之急。父亲看到决口附近有一条满载石头的船,灵机一动,马上提出建议:炸船堵决口!领导听了父亲的阐述觉得有道理,当即同意。可在场的人都不免面露难色:在决口处炸船!要多危险有多危险。这时,人们看见父亲全云白毫不犹豫第一个跳上了船,坚定地站到驾驶位上,随后,又有两名同志跟着跳上船。他们安装好炸药后,父亲让其他两人都下船,他一直把船开到决口处,引爆炸药后再迅速跳入水中。爆炸引起的冲天水柱夹着石块泥沙纷纷落下,父亲虽然游泳很快,但还是被飞落的石块砸伤。他在急流中奋力游了近300米,才在别人的帮助下上了岸。决口堵住了!汉阳城保住了!</p><p class="ql-block"> 9月,在武汉防汛抗洪庆功表彰大会上,省长王任重上台,亲自将一等功的勋章戴在父亲的胸前,并颁发了一面旗帜。父亲全云白荣立的,是当年武汉防汛抗洪斗争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淡泊名利地位 &nbsp;潜心军械科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父亲从武汉炮兵技术学院回到40军。领导没有立即安排父亲具体职务,暂时留在军里,集中精力主攻军械和军训器材的技术革新和发明。聪明智慧的父亲果然不孚众望,在很短的时间内搞出多项成果。如:海上目标射击场(室内)、室内射击靶场、射击目标移动靶,等等。这些成果即解决了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减少了训练经费支出,得到了部队上下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几个月后,军党委任命父亲为40军119师军械科科长,任命时明确是副团级。但不久机关结构调整,军械科划归到了后勤部,而后勤部是个正团级单位,父亲这个军械科长就又变成了正营级了。领导找他谈话想做他的思想工作,父亲很爽快地说:“没关系!只要是组织安排,对工作有利,我怎么都行啊!”父亲不仅没有因为职务问题影响工作,他把全部心思继续用在创造和改造军械军训设备上,如:他发明了验枪矫正器,发明了火枪夜间照明器,改制了火炮分解器等等。父亲的这些研究发明成果,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训练效率、减少训练经费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58年10月1日,&lt;解放军报&gt;以专刊形式进行了刊载,号召全军推广学习。 &nbsp;&nbsp;&nbsp;</span></p> <p class="ql-block">  那时,部队为了减轻地方上的负担,也大搞生产运动,父亲在研发部队军械军训器材的同时,也改制和发明了一些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工具和设备。如:在驻地附近建造一座在当时比较现代的全自动粮米加工厂。粮米加工后产生大量的糟米和糠,父亲考虑废物利用,又搞了一些酿酒设备,制作出各种烧酒,为部队解决一些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他还发明了豆饼粉碎机, 并研究制作了小型锯床,特别是用木炭代替汽油,把用油的发动机改成木炭发生器,解决汽油短缺的困难,等等。</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军军械工作代表会议。父亲全云白作为40军的先进代表,被选送到京参加会议,再一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十大元帅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团干变身营长 &nbsp;初心依旧不改</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1年,似乎父亲的官运来了:沈阳军区下令,调父亲全云白到沈阳组建军区军械修理场,职务为修理厂厂长,级别为正团级。父亲真心不想离开40军这个老部队,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父亲还是很快动身去报到。临行前,他还和母亲打趣地说:“我这个参军就是团级的干部,16年来因工作需要上上下下,这回算是官复原职了吧。”谁知,父亲报到后才知道,军械修理场只是一个规划,刚刚上报还未经总部批准,甚至连建在哪里都没有确定,调父亲去就是让他去新建!当时,上报方案有三:一个是修理连,120人;一个是修理营,150人;第三个是修理场,1000人。最后总参批复是:军械修理营。军区领导可能也觉得对父亲很不公平吧?下令时将修理营设为独立营,给父亲全云白按团级干部待遇。可是称呼上还是“全营长”啊!当时,有些老朋友替父亲打抱不平,劝父亲别在那里干了,赶紧要求回40军去:在老部队谁不认识你全云白呀!即使不升官,在那里工作也舒心啊。</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父亲,也不是没有思想斗争。老朋友们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啊,自己已经38岁了,再不“进步”可能就再没有机会了。但最后,父亲还是下了决心,他对领导说:“我参军时也没有想过当官,能为党为部队做些贡献就是我的心愿。这么多年我一直是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决定。这次组织上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不管怎么样,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新单位干好吧。”但结果连父亲的领导都没有想到,父亲这个修理营长,一干就是整整12年!</p> <p class="ql-block">  为了选择合适的厂址,父亲和筹备组的同志一起跑了很多路,考察论证了很多的地方,最后确定建在距沈阳100多公里的铁岭县新台子镇。那是一片荒凉之地,据说以前是枪毙犯人的地方,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一棵树都没有,开汽车还不如坐牛车走得快。白天,地面泥泞不堪,人进去必须要穿水鞋。到了晚上,只有胆大的人打着手电筒,结伴才敢走路。从十几年战争的血雨腥风走过来的父亲,面对眼前恶劣的环境毫不畏惧,一方面组织人力物力安排建厂房、购设备,一方面按一个营部、三个连队、六个车间的规划抽调组织人员,然后进行分期分批的集训。恶劣条件中最最困难的,是运输和安装设备。小型设备还算好办,他们人拉肩扛,多跑几回就有了。可那些大型设备,如几十吨重的B220大龙门刨等,真是让他们煞费了苦心,吃尽了苦头。父亲那时也不知哪来那么大的精神头,没白没夜地干,其工作强度之大,仿佛时光又回到1947年他组建40军军械修理所,1950年为跨海作战他带领部下改造机帆船和土炮艇。他忙得常常连吃饭都顾不上,饥一顿饱一顿凉一顿热一顿的,很快老毛病胃病就犯了,疼起来浑身冷汗直流,两三个月人就瘦了一大圈。 </p><p class="ql-block"> 让父亲感到很欣慰和自豪的是,同志们都能把修理营当做自己的新家,全营官兵和全体职工用忘我的努力进行创业,用辛勤的汗水收获建设的喜悦。厂房和营房建起来了,道路修出来了,树木也栽种上了。营区还种上了许多果树,盖起了俱乐部,修建了养鱼池,还开荒种了300多亩水田,养猪养鸡养鸭,为今后保证和改善部队和职工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修理营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建好呢,任务就接踵而来了,而且每次任务都很急。特别是为了保证中印边境、中苏边境、福建金门岛等战役装备和军械设备的需要,修理营总是加班加点。做为一营之长的父亲,更是每天休息不足三小时,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父亲巡视、指导、甚至一起干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每当修理好一批重要的军械设备,父亲都要亲自参与验收。这是父亲指挥试炮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政治学习多活动多,父亲全力以赴抓生产,被人扣上“单纯军事思想”的帽子,做为只顾拉车不看路的反面典型而受批评或批判。但父亲想,不论任何时候都要工作第一,完成任务在先。那些侵略中国的敌人不是靠思想教育就能撤退回去,没有武器怎么保卫祖国!“一根筋”的父亲顶着来自上下的压力,依然狠抓生产不放松,所有任务都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艰苦的环境最能考验人,乱世中也最能体现人的价值。父亲与营里的官兵和职工、与新台子的人民都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1973年父亲调离时,尽管不想惊动大家没有声张,但想不到离开时,营区内外的道路两侧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足足有300多人自发来给父亲送行!多少年过去了,全云白的名字在当地仍然是个佳话。父亲经常感叹地说:我在军械修理营的12年,是这辈子最操心最劳累、挨批评最多、受冤枉受委屈也是最多的12年。但能让修理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欣慰的12年!</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3年,军区任命父亲到“吉林省军代表室”任职,是一个正师级单位。军械部一位领导在宣布命令时说:“你们的全营长这次真提升了,到师级单位当主任去了!”</p><p class="ql-block"> 1983年,父亲离职休息。</p> <p class="ql-block">  父亲全云白这一生,有荣获全国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的辉煌,也有被怀疑是“贪污犯”受冤枉关禁闭的低谷。参军就是团级干部的他,一直都是“官运不佳”。因为,每逢个人利益和革命需要发生冲突时,父亲永远都是选择无条件地服从革命需要。他完全配得上全国战斗英雄这个光荣称号!他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党性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