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六要素(二)——词性对品

楹联君李先生

<p class="ql-block">  今天咱们先来学习对联六要素的第二个要素:词性对品,其中“品”就是“类”的意思。这一节内容多且有些枯燥,大家可以先收藏保存,有时间再读几次慢慢揣摩。</p><p class="ql-block"> 关于词性对品,现行《联律通则》是这么规定的: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p><p class="ql-block"> 通则中讲的词性对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中“词类属性相同”,是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界定;“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则是按照古人的属对规则来进行界定,古语法的属对立足点在字词的虚实死活上,讲究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死词对死词,活词对活词。跟现代汉语语法有相同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不一致之处,有兴趣的友友自行搜索学习,作为基础教学咱们就略过古语法这块,以后有机会再讲。</p><p class="ql-block">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将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每一大类又分别包括六个小类。</p><p class="ql-block">(一)首先来看实词,它是指意义比较具体明确的词,其中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个小类。</p><p class="ql-block">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以及表示方位位置的词。如:日、月、花、草、东、西、南、北等。名词由于数量众多,前人在具体的创作中又把它们细分为多个小类,如:“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官室(楼台门户等)  5.草木(草木桃李等)  6.飞禽(鸡鸟凤鹤等)7.走兽(狼虎象马等)  8.鱼虫(蛇鱼蚁蝗等)  9.饮食(茶酒莱肴等) 10.器物(盆杯壶盏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衣冠巾带等)13.形体(身心手足等) 14.人事(道德才情等) 15.人伦(父子兄弟等)16.珍宝(金银玉珠等) 17.军事(弓箭刀剑等) 18.文艺(诗词书画等)19.文史(经典史册等) 20.精神(智愚苦乐等)”。在同一小类内属对,我们称之为小类工对。</p><p class="ql-block">2,代词:用以指代人或事物名称、方位、数量等的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如:你、我、他、此、彼、谁、哪等。</p><p class="ql-block">3,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或一种动态变化。动词比较复杂,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语法特征: (1)多数能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太阳(出来)了。”“我(爱)你们。”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在它们前面加程度副词,如“不(怕)他”、“很(喜欢)你们”、“很(羡慕)你们”。 (3)能构成“X不X”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如“(爱不爱)对联”“(做不做)练习题”。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如“(看)着些”,“(学习)了”,“(走)过”。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双音节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练习练习”。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式,如“(看看)书”。</p><p class="ql-block">4,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的词语。形容词大都能用“不”或“很”“特别”“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如“不(好)”,“很(棒)”,“特别(红)”,“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5,数词:表示数量多少或顺序多少的词。如“一、二、千、万、第一”等。通常与量词一起连用。</p><p class="ql-block">6,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个、头、匹、条等。通常与数或“这”“那”“哪”等一起连用。</p><p class="ql-block">(二)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其中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六小类。</p><p class="ql-block">1,副词:用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词语。如:非常、都、经常、必须、忽然、难道等等。</p><p class="ql-block">2,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如:自从、因为、按照、为了、对于、除了、被等等。</p><p class="ql-block">3,连词: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如:和、然后、但是、因此、或者、如果、好比、虽然、而且、不管、以便等等。</p><p class="ql-block">4,助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的一种虚词。它们的独立性很差,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如:的、了、着、吧、啊、之、乎、者、也、矣等等。</p><p class="ql-block">5,叹词: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的虚词。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它一般不跟其他词组合,也不充当句子成分,能独立成句,无论是在句子的前边还是在后边出现,在它的前后都有一定的停顿。如:啊,哈哈,哎呀,唉等等。</p><p class="ql-block">6,象声词:又叫拟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象声词最大的特征就是只用来表音,与语意无关。如:轰隆隆、哗啦啦、滴滴答答等。</p><p class="ql-block"> 一般说来,对联的对仗对实词的要求比较严格: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对虚词的要求就相对宽松一些。兹举一些联例分析:</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竹雨/松风/琴韵;</p><p class="ql-block">茶烟/梧月/书声。</p><p class="ql-block">此联全部为名词组成,细分到小类的话,除了“竹”对“茶”这里,前者属于草木小类,后者属于饮食小类,其他位置相对应的字均属于一个小类,极为工整。这里可以看出,小类工对是一般工对的一个升华,从形上看更加漂亮,能做到当然很好,不能做到也不必纠结苛求。</p><p class="ql-block">例2:</p><p class="ql-block">两个/黄鹂/鸣/翠柳;</p><p class="ql-block">一行/白鹭/上/青天。</p><p class="ql-block">数量词“两个”对“一行”,带颜色的名词“黄鹂”对“白鹭”,动词“鸣”对“上”,最后又是带颜色 的名词“翠柳”对“青天”。也非常工整。但同上一个例子类似的是,“柳”和“天”一个是草木类一个是天文类,也不是小类工对。可见,对于小类工对,前贤的名句尚且如此,咱们亦不必因此自缚手脚,在保证大类工整后,小类能工则工,不能工的也不用再去钻牛角尖。</p><p class="ql-block">例3:</p><p class="ql-block">南檐/纳日/冬天/暖;</p><p class="ql-block">北户/迎风/夏月/凉。</p><p class="ql-block">带方位词的“南檐”对“北户”,动词“纳”对“迎”,名词“日”对“风”,名词“冬天”对“夏月”,形容词“暖”对“凉”。这个联例,就是小类工对了,外形漂亮,但意境上,和前两个联例相比多少还是有些差距的。可见,对联作为一种格律文学,其核心不在格律,仍在其文学性上,只不过是披了一件格律的外衣而已,外衣剪裁精美那当然锦上添花,但只要不脏不破、齐整得体,又有什么可以诟病的呢?</p><p class="ql-block"> 最后,注意几点:</p><p class="ql-block">1,在对联中,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连绵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这个从古人的属对习惯而来,现在已经近乎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了。</p><p class="ql-block">2,不及物动词往往可以跟形容词相对。</p><p class="ql-block">3,专用名只能与专用名相对,一般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p><p class="ql-block">4,由于汉语中有很多词性活用的现象,甄别词性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如“闲”字多数时候都是形容词属性,但在“又得浮生半日闲”中它却是名词属性了。</p><p class="ql-block"> 对新人来说,词性一致的要求是严格的,包括下一讲的结构对应也是严格的。真正入门提高、学习古联后,又会灵活不少。因为古人对仗的依据是字词的虚实死活,与今天的语法不尽相同,另外也还有不少词性活用的现象,使得古人的对仗和联律通则的规定存在一些出入,也从而使得联律通则常常被人诟病。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通则呢?我认为是,由严入宽易,由宽复严难。打基础的时候对自己严苛一些一定没有坏处。</p><p class="ql-block"> 这一讲就到这,下讲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