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优秀教师悄悄做的那些事儿》(任勇著)有感

三家小学 吴云飞

<p class="ql-block">  说起读书,不禁想到儿时,喜欢看各类作文书、新少年、幽默故事诸如此类的书,因此,小学时期的作文还小有成就,可也绝达不到喜欢看书,只是作为无聊时的消遣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师专、大学,也看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说,似乎在大脑中并没能留下多少模糊的印象和片段,对书的热爱远没有那么执着,直至参加工作,读的书更是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书这个东西,你若喜爱阅读,他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如若不尝试着读,时间越久,越不愿走近它。不知在何时起,我开始零星的看一些书,甚至逼迫自己看书,暑假必须看几本,陪着孩子必须看几本,都要有硬性的规定。提起读书的兴趣源于和闫森校长聊天,他多次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年轻人要多看书,虽然看书过后你没觉得留下些什么,看后就忘记了,但是书读多了气质就不同了,谈吐就不一样了。”也源于日渐长大的孩子,作为母亲陪孩子成长,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必须的。渐渐的,我开始从完成任务,到现在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随时阅读,办公桌里也总放着几本喜欢的书,哪怕偶有空闲也会翻阅几页,终是进步了些。</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的办公桌里又多了本任勇所著《优秀教师悄悄做的那些事儿》,6月9日,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接过这本沉甸甸的书时,以深感学校重视青年教师能力的提升,鼓励我们多读书,借鉴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看着捧在手里的新书,翻开首页,鲜红的印章,清晰美观的字迹,心里激动不已,这是一份青春的纪念、青春的期许,这样一份饱含爱与责任的“礼物”,何以忍心弃置不理呢?</p><p class="ql-block"> 忙碌的空暇之余,也抓紧翻看学习,哪怕只看一页、两页,甚至几行,日积月累下来,将有所收获。初读一部分,发现这本书倡导的价值观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地去开发、激活课堂,它关注的是一种能力的开发,而并非死板的教学目的。前几日阅读到“记住学生的姓名”令我感同身受,“课堂上,教师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信任的目光,学生会感到惊喜、兴奋,感到教师重视自己,关心自己,这样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路上遇到学生,尤其是学生和家人在一起时,教师能亲切的叫出学生的名字,并适度夸奖学生的特长或某个闪光点,这样学生及其家人都会对老师产生好感。”转换位置想,作为成年人,你是否因为学生家长早知道你的名字、学生亲切的叫你某某老师、上级领导出乎意料的叫出你的名字,曾内心无比欢快过,我们尚且如此,孩子的简单、纯净的世界何尝不是呢?记住孩子的名字,而且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孩子一个美妙而有效的赞美,被人记住是一种幸福,我们要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新接手一个班级,最容易让你快速记住名字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各方面积极表现,勇于表达的。另一种是调皮、好动总能惹出许多麻烦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遵规守纪、默默无闻,如若不特意去记,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记住,怎么快速记住这些孩子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也是重要的课题,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叫错名字的现象。而我自参加工作,在意识里有重视叫准学生名字、记住学生名字的观念,但从未想过有如此重要之处,只是按照想法去做而已。</p><p class="ql-block"> 每当宣读学校学生获奖名单时,新生分班时,要提前读,叫不准的字查字典,生怕读错学生的名字,接新班级时,面对不容易记住的这些名字,标注出来,利用课堂、课余时间有目的性的交流或者直接背诵。从未深入研究过,直到读了此处,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有“三部记忆法”:第一步,先查字典,把姓名读准确;第二步,下笨功夫,把名单背熟;第三步,把名字和人对上。还有游戏记忆法、特别记忆法、座位情景图.....记住学生名字,可以说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方法的阅读,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快速记住学生名字是对学生的一种起码的尊重,是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是走进学生心田的媒介,是高效课堂管理的抓手,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捷径。</p> <p class="ql-block">  初读书中内容不多,却发现有些事我们多数教师也在悄悄地做,可能没有做的那么精细,没有深入的思考,有些事我们也许没想到,没做到。闲暇时光偶尔拿出这本书看看,能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感悟。把我们已经在做的那些事儿做的更细更好一些,把我们还没想到做到的那些事儿尝试着去拿出几件做一做,我想总没有人会拒绝更优秀的自己。</p>

学生

名字

记住

孩子

记忆法

课堂

教师

看书

我们

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