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文状为男儿,明之金榜为吾名

默默

<p class="ql-block">&nbsp; 揭阳第一中学高二(24) 班 黄禹越</p><p class="ql-block"> 上周五中午几位女同学在教室看哆啦A梦伴我同行第二部,我也享福跟着看了,快到尾声的时候,一位女同学哭了,比梨花带雨更猛烈一些,也许是想起自己哪位已经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至亲了吧。</p><p class="ql-block">&nbsp; 缘于这个突发的小事件,我对于这部电影所突出的社会存在点有新的思考。在我看来,对已故至亲的思念,除去感情依靠等因素,归根到底在于个人的生死观,而中国人的生死观从古代就已经深受思想氛围的影响。生死,对于中国人,特别是传统思想浸润下的中国人,无论老少,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周代以宗族血缘为基础所构建起来的社会体系,具有浓厚的家的色彩,随着统治者统治需要的转变和新思想的发掘,这样的一种社会体系在与外界因素相互渗透中发生嬗变,渐趋向于相互包含的表现形式:居于正统地位的汉儒学囊括了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伦理理论体系,而宗亲血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蕴藏了儒学的思想。到了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寻求佛道带来精神解脱,这无疑对儒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以血缘为纽带延展开来的一系列事物巍然不动,朝代更迭,时代变迁,宗亲血缘的思想也得到逐步强化。就这样,宗亲血缘关系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的思想进行定向捏造,这是如今中国人依旧存在至亲的离开是沉痛的之类的生死观的原因之一。现代化的浪潮下,面对已经再也无法挽回的至亲,直呼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至亲离去的事实的人,乍一看好像达到了顺乎自然的境界,但仔细一品可以发现,仍然潜藏有上述的生死观的踪迹,即使淡然,也会在至亲离去的那一刻在心中掀起狂潮大浪。倘若真的可以接受生死,那也就没有拼尽一切办法去挽救的必要了。面对生老病死,中国人选择求医让人存活于世,也无非在于这样的生死观的影响下执行的。能够坦然面对,只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个人观念的冲击和部分性重塑,但一直无法达到真正直面生死,顺乎自然的境界,这也是由于长久以来的生死观的根基相对牢固。这样的生死观的存在是正常的,是社会存在的长期作用决定的。因此,每个人都很难处于客观面对的立场去对待生死,毕竟主观意识总影响着客观实践,人们能做的,应该做的,必须做的,我认为是以更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死,也许直面千年以来的阴暗面很困难,但心向往后的新希望会是更理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nbsp; 作为一名准高三的学生,这周五对于我甚至是身边每个同学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高考成绩放榜以及分数线划分不仅仅对于第一届新高考的师兄师姐是至关重要的,也为下一届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讯息。十一点十五分放榜,历史课刚结束大家就催着历史老师赶紧翻阅微博,刚好赶上直播。一群人围在老师周围仔细听着直播里的每一句,一旦抓住关键讯息就用粉笔立马记下来。448的本科线与548的优投线显然也让大家心里更清楚对自己的定位。即将下课时,语文老师收到了师兄高考668的喜讯,即使是理科班的,但668的成绩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来说,是更加难以企及的高度,惊叹也是在情理之中,而惊叹之下,我也有了新的思考。</p><p class="ql-block">&nbsp; 每一位同学对高考成绩的关注在我眼里,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从牙牙学语到青春盎然,生活让这一群人成长,当这一群人面对所谓人生第一道鸿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什么目标,怎么实现,如何定位自我种种疑问缠绕这一阶段的青年,对身边事物以及自身存在疑问的出现也推动着自我认识的发展,简单而言,每个人都不再是父母长辈步步引导的孩子,而是一定程度上脱离他们而相对独立的个体,但这也不意味着可以完全脱离,人生大计也需斟酌,但自己可以有权有意识地,对下一步对以后进行蓝图描绘,总的规划总的定位,其实都是每个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懂得该怎么去安排,去面对。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对于个人是意义深远的,对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在这样的条件驱动下,出现的极大多数都是能够独立思考,不仰赖外界扶助的人。但能够独立思考并不代表能够正确思考,这就是国家为何要加强价值观建设的原因之一,规范思想主流才有利于抵御外来分裂思想的侵蚀,香港暴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对此国家也出台了国安法。青年的自我意识应该得到发掘,也必须进行规范引导,而青年也要在自我意识萌发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独立且正确思考的人,低估各类思潮的冲击只会让自己在真正狂潮到来时毫无自保的能力。&nbsp;</p><p class="ql-block"> 人心的欲念也在这件事里凸显,而且是正当且合理的欲念。对于高分的惊叹,除去崇拜,不难发现,这样的惊叹也充满了自己的梦想,不可否认,惊叹的人他也正在或者曾经梦想能够攀登到这样的高度。所以,对于高分的渴求,是正当的欲念,换种文艺的说法,这叫目标,这叫梦想,这是自己奋斗的原生动力。将格局扩展到生活中各种正当的欲念,也应该得到充分关注与真诚尊重。我一直很反对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即使本质是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要压制人的杂念,但事实证明在后朝各个帝王的揉捏下,它成了压制人的本性的工具,这是对于个人欲望的全面且不加批判性保留的扼杀。因此,当今社会要执行的是对不合理欲求的打击和扼杀,针对个人的合理诉求更应该保护,培养与指导。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权利,社会和国家也需要敢于梦想的人,梦想化为现实更需要主体的奋斗,这就是民族精神中伟大的梦想与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充满历史与政治元素的话语,希望我一年高考后回头再看,能有新的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