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人行正道 实感抒真情</p><p class="ql-block">——序李世俊的散文集《我的流金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姜黎明</p> <p class="ql-block"> 李世俊是我相识交往多年的老作者,说心里话,早就想为他写一篇报告文学,其本人也多次希望我能为他或他的文学作品写一点儿什么,但始终也未能动笔。原因有二:主观上讲是自己太懒,客观上讲是因为对他太熟悉了,越熟悉的人往往越难写。前不久见面他再次提起此事,而且这次请求很具体,为他将出版的散文集写一篇序文,我如果再推拖,就会寒了朋友的心。对我来说,李世俊是年长者,为文时间自然比我长,由我写序不太合适,对他和他的《我的流金岁月》谈点个人的读后感受吧。这绝非为拙文的粗糙和拖沓寻找说辞的假谦虚。 </p><p class="ql-block"> 李世俊是黑龙江省鹤岗市著名新闻工作者,也是当地较有影响的业余作家。作家泛指以写文学艺术作品著称的人,文学艺术作品有多种样式,而一个人受其经历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样样都做得精致。能够做得比较精致的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否则就不能说是这方面的专家。一个靠写作著称的作家,很少有既是小说家,又是诗人、散文家、报告文学家、评论家等。坦率说,李世俊首先是一位报告文学作家,然后才是一位当地比较出色的散文家。他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与我联合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龙江魂》(第一卷),在当地文坛引起反响。这并不奇怪,写报告文学偏重于对外界的认识,而写散文则偏重于内心的感受。对于李世俊尤其是这样,先工作是为了养家,后自己是为了寻找心灵寄托。他自己也曾直白地对笔者说,写报告文学是为别人做嫁衣,往往都是工作需要或他人需求,也是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写散文是为让人们认识自己、读懂自己,寻找精神慰藉。 </p><p class="ql-block"> 1949年春夏之交,李世俊出生在胶东半岛的崂山北麓、黄河之滨的一个普通农家,年仅四岁时就寄养在外婆家。外公曾当过私塾先生,对他影响很大,幼年时经常教他念古诗词,读《三国演义》和《水浒》等古典名著给他听,使他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特别是作文,经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给同学们讲,还被贴到学校的壁报拦里。小学刚毕业,父母就离异了,母亲领着妹妹弟弟改了嫁,渴望有朝一日回到父母身边的愿望成了泡影。他初中还没毕业,外婆又病故了,只有和年迈的外公相依为命。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也和当年许多中学生一样,加入红兵大串连的队伍。冬天到了,当他背着小行李卷回到村里,噩耗再次传来,外公也离世了!外公的房子被两个舅舅分去了。无奈,他只好闯关东来到黑龙江鹤岗市蔬园公社新结村三姨家栖身。当时,三姨父患严重的肝硬化病,不能劳动,挣工分少,五个小表妹,大的16岁,小的不到周岁,正缺少一个壮劳力来撑起家庭生活这方蓝天,正想找一个安身之处的李世俊的到来就是最合适的人选。1972年,他和大表妹结了婚……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便考入鹤岗师范,毕业后当教师。1984年,鹤岗广播电视局招考电视采编人员,他考入电视台做起了电视编辑。7年后又转到市供销社当公务员一直到退休。他无论务农,还是教书;无论从事新闻工作,还是当公务员;都是优秀的。当农民时,是全市农业战线劳动模范;当教师时,是全市优秀教师;在鹤岗电视台当编辑时,是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当公务员后,几乎年年是他所在系统的先进工作者,还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机关干部。由于家庭底子薄,子女多,生活始终很拮据,可以说是很困难。直到他退休以后,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了,他的生活才有所好转…… </p><p class="ql-block"> 我们了解了他苦难的过去,知道了他较有成就的现在,再回过头来解读他的散文就容易理解了。因为散文不同于小说,写小说可以写自己的生活,则更多的是写别人或多人的生活,故事情节可能都是杜撰,读者看完一篇小说,连作者的影子都捉不到。诗歌注重的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读一个人的诗歌,也只能有限地掌握作者的思想境界,捕捉到的是作者的魂,还是找不到作者的人。散文就不同了,容不得杜撰的故事虚假的情感,作者交出一篇散文,同时也把作者自己生活经历的片段乃至心灵也交了出去,就等于把自己也牵出来遛了一圈。故此,写散文不可以玩儿花活儿,要敢于将自己剥光了让人品头论足,要有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生活经历简单的人,文笔既使再好,也写不出几篇像样的散文。经历丰富者,一本散文集下来,可入文的生活素材也所剩无几。两本集子下来,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被榨干的(我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纯艺术散文)。李世俊除了这本20多万字的《我的流金岁月》,还有一部也是20多万字的散文集《同龄甲子祭》,正在整理修改中,可喜可贺!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认认真真工作、本本分分做人 ”是我对李世俊总的评价的话,那么,真情实感就是我对他散文总的评价。好散文应该是充满着真情实感的,“真”是散文的最高境界,生活的真、情感的真、语言的真、思想的真,任何虚假的东西都有碍于散文创作。我认为在散文创作中最难的是如何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如何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这里就必须谈到技巧。但一切技巧都以表达这种“真”为前提,有的作者的散文创作意在献媚于孔方兄,有的创作刻意于打进文学史,但缺乏作家的真情实感。散文不一定要写大的主题,可以从小处落笔,但是必须要有作家对于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必须抒写作家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一颗真诚的心袒露在读者面前,赤裸裸地展现一个真真切切的自我,真情实感是散文创作的真谛,看不到技巧的技巧是散文创作的最佳境界。 </p><p class="ql-block"> 李世俊散文的“真情实感”,不仅表现在客观生活的真实,而且表现在主观感受的真实,以真诚的心态,以“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的心弦。作家莫言说过这样一句话:“关于散文的写法、说法很多,如果让我说,那就是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觉。有真乃大,有真乃美”。郭沫若对此概括有一句很精辟的:“散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流出来的”。确实,一篇好的散文,定是建立在生活积累感悟之上的思想结晶,作者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现实生活有真实而强烈的爱憎感受,才能真诚地直面人生,体味人生, 反思自身,观照生命。这一方面,李世俊以自己的作品向读者展示真实的自我,不论是忆悼亲友,还是追思过往,反思自我,关注社会,都真切地传达着自身的真实生活体验、感受和思索。散文的灵魂也在于此,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写真人真心真事,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和表达,而它的内容也与人们的内心世界、真实性情和现实生活最为贴近,袒露生活的真实和表达情感的率直受到读者的喜欢。散文应该也必须通过真情实感,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而不是单纯依靠语言的华丽、美艳,更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娇揉造作。如果不动真感情,不写真生活,不抒真心绪,散文何以安身立命?何以能在读者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世俊的散文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例如《我的除夕夜》、《钱!钱?》、《我愿回到童年》、《老家》等,无不是因为“真情实感”。还有《我的茅草屋》、《故乡的小河》、《地瓜请》、《毛主席逝世纪事》、《独游蓬莱仙境》等散文,饱满的热情,深情的眷恋,倾诉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对过去、对童年、对故乡的怀恋之情,拳拳之心,无不以其“真情实感”而感人。</p><p class="ql-block"> 《家有病妻》、《婷儿,爸爸对你说》等纪实散文,它以至诚、至真的夫妻之情、父女之爱,感染了读者。他在《家有病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让妻子坐在轮椅上,我便小心翼翼地推着轮椅沿街边慢慢地走着,她左顾右瞧,像个新奇的孩子似的,看得眼花缭乱,还一边问我这是新建的什么楼?那是往哪开通的一条路?我都一一说给她听。我们走到哪儿,都会引来路人奇异的眼光,我看得出来,妻也看得出来,那些目光背后的内容。回家后,她就对我说:‘咱再别出去了,街上的人没有不瞧我的。’ 我说:‘怕什么,让人们看看,让人们知道更好,要是有条件我愿意推着你走遍全世界。’ 我的话让妻子大为激动,她没再说什么,却给了我一个嗔怪的笑。从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多推妻子出去走走。有一天,我推着她从新街基走到老街基,又走到兴山,妻子时不时回头望望我那汗渍满脸的样子,便不住地说:‘慢点走,慢点走’。那一天,我们走了20多里,我虽然腰腿乏累,但心里格外欣慰,能为病妻做点事是幸福的……” </p><p class="ql-block"> 了解他的人,就会被这段平常的文字所打动。他妻子于1997年10月患上了脑膜瘤,后来又导致股骨头坏死,再到后来就不能行走了。这就使他原本就很沉重的生活更加沉重了。他在继续为妻子求医治病的同时,每天还要承担所有的家务活,洗衣、做饭、料理妻子的生活起居等,不但在生活上数年如一日地照顾妻子,在精神上也给病妻极大的安慰。经常用双轮车推妻子到公园、休闲广场感受阳光,吸收新鲜的空气。为使病妻扩大视野,见识世面,感受城市变化,有时还推着病妻满市区转。他对病妻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但感动了妻子,教育感动了子女,也感动了他的朋友。曾有人建议他给老伴请个保姆,他生活过得虽然很拮据,但为妻子请保姆还是请得起的。他说,感情这东西是别人代替不了的,那样做就是逃避责任。 </p><p class="ql-block"> 《婷儿,爸爸对你说》全文不足1200字, 写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和琐事,且无华丽的文字,一幕真实的生活情景“婷儿的微笑是自信的:爸爸,您回去吧,不用担心,没事儿的!我本能地点了点头,她便调皮地摆了摆手,轻盈地走进了考场大楼。”他望着女儿的背影“煞那间,我胸口一热,鼻子发酸,真想大喊一声:婷儿,爸爸对你说……”要说什么呢?原来在女儿小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一次不适当的管教,伤了女儿的身心,给自己留下了悔恨和遗憾。女儿长大了,走进升大学的考场,要展翅高飞了,做父亲的当然像打破了五味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作者将自己真情实感融入平淡的生活细节中,善于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以具体细腻且凝聚着浓烈感情的笔触,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挚爱女儿的父亲的形象,他对即将离别的女儿的无限的怜惜、体贴、依依难舍的深情都包含在她那靓丽而朴实的背影里,抒发了人们所共有的思亲之情, 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忏悔,从而拨动人们的心弦, 产生感人的力量,深深打动了读者。这也就是“真情实感”。作者没有刻意的去追求散文的结构艺术,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而是让自己的真情实感朴实无华地表现出来,笔之所至,情之所至。无夸张,雕琢,做作,掩饰,如山间潺潺流水,让人感到自然。</p><p class="ql-block">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要有清新的故事、质朴无华的文采外,还要有精神的见解和优美的意境,李世俊的散文在这方面还略显不足,有些作品过于求实而淡化了艺术性;有些作品也许是急就成篇,构思上还不够严谨,由于深度不够还略显肤浅了些,语言也不够精炼。最后,就《我的流金岁月》给李世俊一点儿建议:书的后半部分选入了一些新闻特写和人物通讯,虽然这些从广义上讲也属于散文范畴,我倒觉得应该分类划入新闻作品和报告文学里面去。把这些作品放在以写自己为主的艺术散文集里,总感觉有些格格不入,非但没有给此书增加厚重感,反而削弱了流金岁月的含金量。希望李世俊在出版下本散文集时注意选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01年9月29日急就于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