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总督府

蓝调

<p class="ql-block">位于沈阳市沈河区盛京路28号的东三省总督府旧址,终于在经过长达10年的维修后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位于沈阳故宫与张氏帅府之间的东三省总督府,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时间顺序,都表明其在清朝及民国时期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上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作为清朝与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这座近现代重要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907年6月,峻工于1909年正月。由总督行辕、奉天行省公署、中军处、金银库等建筑组成。建筑形式为20世纪初在中国大城市刚刚流行的欧式建筑(沈阳现存的同期建筑恐怕只有总督府西南方向1000米距离的奉天咨议局旧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青砖砌筑,人字架坡屋顶,门窗饰以花纹雕刻,室内地面为彩色花砖,前有廊后出厦,东西有厢楼(均已损毁),平面呈“凹”字形布局。现存的主体建筑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总督府建筑平立剖图。</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主体建筑前面建有外廊,但已毁坏,只剩门斗部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门楣正中的拱顶石,称为“佛顶珠”,呈上大下小梯形,是砌筑拱门的最后一个构件。此石图案寓意“天地合一”。</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644年满清入关后对龙兴之地实行特别之制,崇盛京为陪都,以驻防将军代替内地行省制度。1747年(乾隆十二年)定名“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简称盛京将军,为东北最高军政长官。将军衙门内置户、礼、兵、刑、工五司,同时置于陪都的盛京内务府衙门和三陵总管事务衙门也由盛京将军兼领。</p> <p class="ql-block">1907年,盛京将军衙门被裁撤,盛京改称为奉天,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东三省总督由此产生,同年在原将军衙门旧址兴建总督府。</p> <p class="ql-block">在此介绍一下清朝的督抚制度。</p> <p class="ql-block">清朝在全国共划分二十三个省,地方行政实行督抚制,即各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音长官。同时朝廷任命总督兼管数省,统领辖区军政要务。</p> <p class="ql-block">清代共设九大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四川、陕甘、云贵和东三省总督。其中东三省总督设立最晚。此外在省级单位还设有负责漕运和治河的漕运总督、河道总督。</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嘉庆廿五年(1820年)督抚辖区。</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清末九大总督辖区。</p> <p class="ql-block">东三省总督,从1907年设立到1912年清帝逊位,五年期间,一共有三位总督,分别为徐世昌、锡良和赵尔巽。</p> <p class="ql-block">徐世昌(1855-1939),直隶天津人,字卜五,号菊人、弢斋。曾任清军机大臣、东三省总督、内阁协理大臣,北洋政府国务卿,1918年当选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p> <p class="ql-block">1906年徐世昌授钦差大臣巡察东北,出于应对日俄对东北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式,提出东北地区官制改革,并于次年出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p> <p class="ql-block">1909年锡良授钦差大臣,总督东三省事务。</p> <p class="ql-block">锡良(1853-1917):蒙古镶蓝旗人,为官三十七年,以正直清廉、勤政务实著称,曾任山西巡抚、河道总督、河南巡抚、热河都统、四川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清史稿》称:“安内攘外,颇有建树”。</p><p class="ql-block">锡良在东北主政期间一项重要政绩就是组织抗击1910年的东北鼠疫大流行。</p> <p class="ql-block">1911年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p> <p class="ql-block">赵尔巽(1844-1927):汉军正蓝旗人,同治十三年进士,曾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京将军、四川总督等职。1914年任清史馆长,主编《清史稿》。其弟是续任四川总督并在辛亥革命中被杀的赵尔丰。</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四周有青砖围墙,正门两侧有门房,门脸为月亮门,二层和三层墙上有砖檐,砖檐上有精美的雕刻,三层砖檐门脸上形如云朵,和门脸下月亮门构成彩云拱月。</p> <p class="ql-block">上几图为初期的总督府图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44年清朝入关后盛京成为清留都府(陪都)。1747年设盛京将军府,为东北及蒙东地区最高军政机关。1907年,盛京将军衙门被裁撤,在东北设行省,东三省总督由此产生,同年在原将军衙门旧址重建总督府。</p> <p class="ql-block">1912年辛亥革命后东三省总督改称为东三省都督,后又改为奉天都督。</p><p class="ql-block">1914年,设镇安上将军署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林、黑龙江军务,总督府也随之改为将军行署,时任镇安上将军的张锡銮和段芝贵,都曾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此后,任盛武将军、奉天督军的张作霖,任奉天军务督办、东三省保安司令的张学良,也都在此办公。伪“满洲国”时期,这里改为奉天省公署。</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1931年奉天省公署。</p> <p class="ql-block">资料显示:东三省总督府建筑坐北朝南,在总督府东、西两端的大道上,竖有东西两座辕门。今日之盛京路原称为军署大街。</p> <p class="ql-block">1947年总督府旧址改为沈河区工会干校;1955年为辽宁出版社使用;后由辽宁省纺织研究所使用,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已成危房。上图为维修前建筑内部情形。</p> <p class="ql-block">上二图为笔者2012年7月拍摄的维修前的情形,建筑已破败不堪。</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2017年8月笔者拍摄的维修初见成效的总督府。</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康熙年间的《盛京城阙图》,标志处总督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1911年由盛京书局印制的《最新实测奉天省城全图》,明显标出督府及公署的位置,还可从图中看出当时张氏帅府还未建设。</p> <p class="ql-block">新修缮的总督府外立面以旧修旧,保持原始状态,内部承重与屋顶部分应是重构。大厅宽阔,当年建设这大面积的砖木建筑,技术了得。</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中的欧式柱,共六根。</p> <p class="ql-block">一楼有总督府相关知识的介绍,文物展览及视频播放。</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盛京将军赵尔撰的关防印记,其全称为:钦命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略粮饷。</p> <p class="ql-block">楼梯囗设计为拱形,十分美观。</p> <p class="ql-block">二楼有文房四宝展览,展品略为简陋。</p> <p class="ql-block">建筑北侧。</p> <p class="ql-block">6月起东三省总督府试开放,门票减半,成人20元,60岁以上10元,70岁以上免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督府与沈阳故宫、张氏帅府近在咫尺,一走一过,不妨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