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祥胡同是南锣鼓巷南头西侧的第一条胡同,逛这条胡同的人不是很多,加之冬季,所以就显得比较幽静。</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王府或是一些有名的大宅院,都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很多院子门前,发现有方圆两种不同形状的门墩,导游介绍说,门墩又称抱鼓石、门挡石,形状一般分为圆形与方形两种,圆的表示主人是武将,方的表示主人是文官。另外,据说官位品级越高,大门离台阶就越远,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侯门深似海”。</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两个院子的门上方只有两个门当(门框上两个小木桩,也叫门簪)来看,应属于如意门,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宅门,等级比较低,是一般老百姓住的地方,因此有人说这两个院子门口的两个抱鼓石是后配的。门当代表主人的地位,四个门当的家庭找亲家首选也是四个门当的,这就是中国人说的“门当户对”。</p> <p class="ql-block"> 福祥胡同因福祥寺而得名。福祥寺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明朝一武姓太监为英宗朱祁镇祝寿,捐宅而建,后多次整修重建。雍正二年,清王朝平定青海时,叛军烧毁了三世活佛的庙宇。雍正知道后,立即派人寻访小活佛,并将其接到北京。青海平定后,锡呼图克图使节来朝,清王朝将寺庙赠送给他作为驻京行馆,并将福祥寺改为喇嘛庙,更名宏仁寺。</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小活佛与长他6岁的弘历(乾隆)共同学习,并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后乾隆执政,三世活佛也参与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p>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寺庙有山门,前、中、后殿,气势恢宏,香火旺盛。直到民国时期寺庙仍有五十多间殿宇的规模,且有喇嘛修行于寺庙中。</p> <p class="ql-block"> 现在,福祥胡同西头的小巷深处只剩下一处破败不堪的山门及中殿。单檐歇山房顶木质稍有腐烂,但依稀可见梁上精美的彩绘。从破窗处探望,殿内已沦为周围人家的“杂物间”,可是天花板上精巧图案的藻井还是令人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福祥胡同的西口是玉河遗址,玉河西北起于地安门外万宁桥,遗址河道长约480米,途径帽儿胡同西口和福祥胡同西口,然后拐弯向南,到地安门东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 玉河遗址是2007年建平安大道考古发堀时发现的,这玉河其实就是通惠河的一部分,玉河是通惠河进入北京积水潭的最后一段,与元大都同时建成,主要用于漕运。当年南方的粮食,丝绸布匹等物资绝大多数都通过大运河从这里进城。明代之后,由于水源缺少,河道逐渐变窄,到解放前变成了一条臭水沟,而后,河道被盖板铺设排水管线变成了地下暗河。2008年开始清理,恢复了玉河河道遗址。</p> <p class="ql-block"> 也有说玉河在清朝时是慈禧乘船去颐和园的一段水道,因此称为御河,谐音为玉河。</p> <p class="ql-block"> 玉河两岸如今建起了仿明清的建筑群,还架起了桥梁,称为玉河遗址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