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通海兄早在1970年,当年他在华安水电站指挥部直属连车队维修工,我在指挥部对岸草坂村的华安一中念高中,星期天到指挥部,常见到他,戴着近视眼镜,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很显眼。高中毕业后,我在华电渠道组当施工员,和通海兄有工友之谊。我回漳州上山下乡,又去当兵,多年没有联系。一直到了2000年以后,因为"书缘"又常见面了,每个星期六上午,我的办公室里高朋满座,通海兄是常客。他的集邮和侨批收藏研究颇具特色,曾经在图书馆"芝山讲坛"上介绍漳州侨批,还应市政协之约编著侨批专著,并获得全国集邮类金奖。2020年正月初一,按常规是图书馆聚聊日,因为新冠疫情,暂停聚会,我电话通知他,并请转告周铁海先生。一年多了,再也没有在图书馆相聚,偶尔在区政协文史办相逢,他总是问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周六"圩日"。这个月十四日,我微信联系通海兄,征求他的一篇记录红军进漳的侨批的文章,能不能收入我正参与编辑的史料集中,他满口答应,立刻将电子文本发了几遍,直到我收到为止。本来还想和他商量文章的剪裁…<br>天妒英才!<br>通海兄,一路走好!——张大伟 <p class="ql-block">老苏确实值得怀念,走得太突然了。恐怕也是有十来年了吧,到石龟头他家,家是旧房,也很小、杂乱,算是生活在底层者,但谈起侨批,却是眉飞色舞,知识量满满。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谈起天一总局事,对天一的解释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不觉心生敬佩。不久前,他的有关侨批类的邮集得了集邮的全国大金奖牌,兴奋地跑来告知。我想,鲁迅所谓的民族脊梁骨,正是如老苏这类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不哗众取宠,却长期实实在在地做着弘扬闽南文化的功德事。每念及此,不禁悲从心起,老苏走好。天堂仙界也会有批信。[流泪][流泪]一一涂志伟</p><p class="ql-block">一路走好,虽已仙逝,硕果永存,惠泽后世,德莫大焉!——涂志伟</p><p class="ql-block">49年,今年本命年,通海老弟一路走好!——邹求栋</p><p class="ql-block">送别苏通海先生</p><p class="ql-block">芗江悲已滞,</p><p class="ql-block">不忍渡通海;</p><p class="ql-block">皆知泉路近,</p><p class="ql-block">送别却很难。——康荣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先生驾鹤西去,惜哉!</p><p class="ql-block">一书通融华侨史,</p><p class="ql-block">两地共畅海外情。</p><p class="ql-block"> —— 敬挽苏通海先生</p><p class="ql-block">一一谢艺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吊苏通海老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上人间无限路</p><p class="ql-block">今生不再见君容</p><p class="ql-block">九泉之下伤心泪</p><p class="ql-block">抛洒青山百丈松</p><p class="ql-block">——段冬寿2021.6.26.00:03</p> <p class="ql-block">我与@苏通海 是邻居。虽然都是贫苦人家,他却是“邻家孩子”的典型,刻苦学习,尊老爱幼。文革前三年高分考入漳州一中,成为坊里佳话。</p><p class="ql-block">近期因@大卫 老馆长建议,“漳州自助旅游文化交流群”每旬举办“地方文化沙龙”,邀请入群,正待主持侨批主题,痛哉作古,天人两隔。</p><p class="ql-block">苏通海老兄千古!一—段凌平</p><p class="ql-block">通海兄下南洋去收集唐山寄南洋的民信。——郑来发</p><p class="ql-block">苏通海 一路好走,天堂没有病痛。——扬高升</p><p class="ql-block">苏老一路走好!——林成瑜</p><p class="ql-block">[合十][合十][合十]愿苏老师一路走好!一一陈文全</p> <p class="ql-block">南中老师,早安!看到您发的信息了,苏通海既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老师,虽仅有几面之缘,但印象深刻,对于他的去世,至感悲痛,请代为向通海老师的家人表达我的哀思之意 。一一郑宗伟</p> <p class="ql-block">驚悉蘇通海先生逝世,真不敢相信,我几个月前交代他將我父親四十代的印尼寄廈門的僑批信封找出,約好了疫情後回漳相聚。</p><p class="ql-block"> 天妒英才,痛失一位熱愛漳州、深愛僑批事业的專家!痛哉!</p><p class="ql-block">[合十][合十][合十]一一林绍奋</p> 今年文史资料选登苏老师撰写《从两封侨批看红军进漳》一文,今尚未付印,惊闻噩信,痛心难平。——许江鸿 <p class="ql-block">痛哉,惜哉!去年做海沧侨批文史资料时还多次指导[流泪][流泪]一一廖艺聪</p> 惊闻侨批收藏与研究专家苏通海先生仙逝,不胜哀惋。苏先生执着于侨批收藏与研究,孜孜不倦,颇有所获。2016年苏海通撰写的《漳州侨批史话》出版,2018年在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和2019年世界集邮展览上均荣获镀金奖。今年,漳州市档案馆正组织编辑其第二本侨批专著,惜末能到正式出版却离我们而去。痛哉!愿先生天堂一路走好!——林南中 2008年于泉州参加首届“闽南侨批研讨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守望闽南侨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侨批收藏家苏通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南中 文/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文题目《听泉的侨批情》刊于2009年《闽南日报》)</p><p class="ql-block"> 苏通海对侨批收藏的执着,是圈内许多人都佩服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他,对所钟爱的侨批,特别是“天一”批封,他都舍得花大价钱购买,在他的精心收集下,一些珍贵的地方侨批封得于保存下来。2007年,他组编的《天一侨批信用戳》邮集,参加福建省集邮展获得一等奖;2008年,邮集《漳州南部侨批》也获得了省邮展一等奖。作为同好,我莫不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与老苏相识20多年。记得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家还居住在芗城区新桥头一条狭小的巷子里。家虽简陋,但常常高朋满座,漳州集邮、收藏圈子的许多玩家都是这里的常客。每到晚上,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藏识,赏析新到手的藏品。</p><p class="ql-block"> 藏友中不乏一些“藏痴”,家务事是“不会做”,而看到自己喜欢的藏品,却两眼放光。忙碌的主妇嫌自家的老公在家里“绊脚绊手”,嗔怪他们家务活帮不上忙,赶紧去老苏他家,省得在厝内“掺掺缠”。如今,许多“藏痴”回忆起这段温馨的往事,都说老苏是“主雅客来勤”, 老苏听后笑说:“是大家没相弃嫌”。</p><p class="ql-block"> 苏通海先生收藏侨批的历史,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他在华安水电站工作,他的师傅林金来是马来西亚归侨,通过师傅的介绍,他认识了老华侨陈基周,后来他们经常一起到他家作客。陈基周1919年就漂泊过海,到印尼雅加达谋生,1934年,他干起水客营生,每次带银信回国内,就走乡串户分送侨批,代写回批,并把新客带出大山,投奔海外。老华侨在海外艰辛创业,对祖国亲人的关心与眷念的游子心,深深感染了年轻的苏通海。由此,他对侨批、水客、回批这些与侨批相关的业务流程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发了收藏侨批的想法。1984年,老苏第一次收集到一枚侨批,这枚经汕头、诏安辗转投递到东山西埔“可园茶庄”的侨批封,花去了他当时整整一个月的工资。这一枚颇为少见的东山侨批,他一直珍藏着,向笔者展示时,得意之状,溢于言表。</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最令苏通海着迷的是“天一”信局侨批,只要碰到不同分局和不同戳记的“天一”侨批,他都会想办法收购下来。有一年春节将到,漳州一连出现几枚“天一”侨批,得知这一消息后,苏通海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钱拿出来,除了留给母亲的红包外,全部用来买这几件侨批。最贵的一枚侨批,他花了3000多元。<br> 苏通海先生的收藏,得到了家人的极大的支持,她爱人不仅没有因为老苏把大部分的收入用在收藏上而责怪他,反而常常说:“用的,穿的少买一些也同样可以过日子,但好的侨批不买下来,就会流失,要再找回来就很难。”为此,我们十分羡慕老苏有这样的好老婆。 <br> 在收藏研究漳州侨批的实践中,老苏发现了漳州侨批进出国门的邮路有两个节点;一是厦门,一是汕头。这是和潮汕、泉晋侨批所不同的,也是漳州侨批所独有的现象。2005年在省邮协学术研讨会上,他与邹求栋合写的《“下山”,漳州侨批二节点》被评为优秀奖。2008年,另一篇与邹求栋合写的《“天一”研究的老问题与新史料》弥补了天一信局研究的空白,被评为二等奖。<br> 苏通海对侨批收藏非常专注,他将半生的心血与精力倾注到漳州侨批的搜集和钻研上,至今已收集到500多封珍贵的侨批。对于这些侨批,老苏爱不释手,精心保存。他把每封侨批都装帧在卡片上,标注上该侨批的来历以及要点和特点,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难能可贵的是其《天一信局》邮集,是有关“天一”侨批中的最全面、最细致的资料。<br> 漳州是著名侨乡,蕴含着丰厚的侨批文化内涵,侨批研究得天独厚,但与周边地区相比起步较晚,收藏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过程中,作为侨批迷,老苏一直坚守对漳州侨批收藏的执着和热爱,盼着侨批能象漳州土楼一样,获得申遗成功。<br> 2009年参加《艺林》发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