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入藏篇)

杜媛媛

<h3>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飞行,当在飞机上看到连绵起伏的雪山,西藏就要到了。这是我此生第一次来到西藏,听之前去过援藏同事说,回来好多年都一直魂牵梦绕,看他们经常发有关西藏的信息,“一朝入藏,终身牵挂”。他们向往着什么?是信仰,是热爱,还是什么?</h3> <h3>这是来自芜湖卫生系统援藏人员,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版的芜湖援藏小分队。</h3> <h3>这次是安徽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来自安徽各个行业(司法,审计,公安,文旅,党校,农业等等)共计50人入藏,我们是第四小组,一共10人,下了飞机,大家接受了西藏人民的热情的接待,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队长谢道权组织我们第四小组留下合影。</h3> <h3>沿途都是风景,看图领略,看图感悟。</h3> <h3>这里是安徽援藏家园,安徽省政府在这里建立。离家几千公里,在这里看到的都是安徽老乡,无比亲切。幸运的是,这里有来自咱们芜湖的厨师,擅长烹饪芜湖美食。多好的后勤保障。</h3> <h3>由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委员,山南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给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宣读了山南市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员人才管理办法,并进行了专业技术人才岗前培训。</h3> <h3>重点强调要注意身体,进藏注意事项,高原保健常识,进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爱护民族团结。<br></h3> <h3>感谢政府对我们生活上的照顾与关心,安顿下来之后,每人分发了援藏三件套,制氧机,脉氧仪,湿化器。箱子有些沉,气喘吁吁把搬到宿舍。顿时觉得心律很快。</h3> <h3>西藏的氧浓度只有13到14%,而家乡氧浓度有21% ,氧气只有我们当地的60%,加上高原气压低,空气稀薄,空气中氧分压也降低,肺内氧分压也随之降低,这样血红蛋白就不能被氧饱和,会出现血氧过少现象,氧气对我们太珍贵了。</h3> <h3>终于搬到寝室。</h3> <h3>赶紧测一下血氧,86%,心率113次/分。</h3> <h3>再看看室友,血氧84%,心率127次/分,也不乐观。</h3> <h3>看看援藏群里清晨发的血氧数据,部分队友只有百分之七十几,诉说着头痛欲裂,失眠,胸闷等高原反应。对比之下,觉得自己还是元气满满。顶多就是有点精神亢奋,不想睡觉(这也属于缺氧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其他的都挺好。没办法,到哪里都柔弱不起来,妇产科女汉子出生。</h3> <h3>一边吸氧,一边打扫卫生。这里的节奏就是要放慢,说话都要慢慢的。总之,少动,减少机体耗氧。清淡饮食,代偿增长的红细胞让血液浓缩,大量的高脂饮食可能会导致血栓。</h3> <h3>打扫后,湿化器,制氧机努力的为我们工作着,房间虽小,但也温馨,充满西藏风味的设施。缺氧状态下的生活,也是那么有滋有味。</h3> <h3>遇到同单位,援藏三年的章新桥主任,耐心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从生活到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给我们这些援藏小白提供了很多帮助,太开心了。</h3> <h3>此时是晚上的8点半,天还是那么亮。这里要到9点半以后才会夜幕降临,和室友去超市买了宿舍日用品,感觉又回到了大学时光。打理宿舍,过着集体生活。</h3> <h3>虽然是晚间8点,室友还是做了充分的防晒,值得学习。</h3> <h3>让家人发来一张芜湖的图片,此时的芜湖早已夜幕降临,想想家里,孩子应该在写作业,爱人做好孩子的监督和后勤工作。辛苦了!</h3> <h3>这里是山南市援藏家园宿舍,海拔3650米,队医给我们几天调整身心,待红细胞生成多一些,克服3千多的高反后,进军海拔4500米(援藏12个县里海拔最高的),我的革命根据地,浪卡子县医院。</h3> <h3>入藏以来,亲朋好友,同事也纷纷发来微信问候是否安好,感谢大家的牵挂和关心。越来越好,尤其是睡眠。边吸氧,边回微信,再看朋友圈,和家人通话。</h3> <h3>此时已经夜间11点半了,窗外的月亮与云朵悄悄的绽放着无与伦比的夜间绚丽。恰巧被我撞见了,晚安,西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