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少工委《关于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整体要求,结合《长春新时代少先队员红色故事宣讲进校园活动》和《长春新时代少先队员红色故事宣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安排,我校开展了新时代少先队员红色故事宣讲进校园。 以下是在校园广播站诵读的优秀投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r>1911年,周恩来年仅13岁,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他所读的书报,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还有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追求知识、探求科学的真理上。<br>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br>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br>有的同学说:“为了发财致富。”<br>还有个同学的父亲是个商人,他回答:“为了帮助父母记账。”<br>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br>周恩来站起来,大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r>一语惊人,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br>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和封建压迫,仁人志士艰苦求<br>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于祖国的落后挨打、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现实,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r>周恩来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被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在这篇900多字的文章里,他期望师生一道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才13岁的孩子来说,非常难能可贵。<br> 周恩来中学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后来,他又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不满足于仅从学校和书本中学习知识,更是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中,深入群众,向工人、农民学习。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树立起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锻炼出了卓越的革命本领。<br>赴日留学前,周恩来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师友。他给一位要好的同学写下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br>这位同学把赠言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中国重聚,畅谈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br>五四运动<br>1919年5月4日中午,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在总统府内设宴款待刚刚回国的驻日公使章宗祥,作陪的有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等人。就在他们举杯之际,五四运动爆发了。<br>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身份派团参加了会议。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br>5月4日13时许,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以北大学生傅斯年为总指挥,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高举“还我青岛”“保我主权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标语,散发油印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大声疾呼:“亡青岛,是亡山东。山东亡,是中国亡。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帝国主义者强暴欺凌我们,压迫我们,奴隶我们,牛马我们,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吗?”<br><br> 徐世昌下令京师警察厅不许学生游行。席散后,陆宗舆先行离去。4时半左右,曹汝霖同章宗祥乘车来到赵家楼曹汝霖住宅。<br>学生们在天安门集会后,到东交民巷向各国驻华使馆请愿,随后,向曹汝霖住宅进发。<br>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曹宅大门紧闭。曹汝霖仓促躲进一间小储藏室,章宗祥由仆人引到地下锅炉房躲藏。学生们撞倒大门,一<br>拥而入,寻找曹汝霖。没有找到曹汝霖,愤怒的人群放起一把火。章宗祥从锅炉房中狼狈跑出,学生们发现,将他痛打了一顿。随后,警察总监吴炳湘率大批人马赶到,逮捕了32名学生。<br>各界人士非常支持北京学生,由此掀起一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br>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纷纷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发出罢课宣言。各地学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br>6月,学生抗议活动不断遭到镇压,大批学生被逮捕,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爆发。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暴行。<br>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br>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如果说,生命如花,岁月如歌,那么,历史呢?历史就可以说是激荡生命、贯穿岁月、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浩浩长河。溯其流而上,我们自会看见无数的斑斓风景,沧桑画图。但你是否知道,生命之花什么时候开放得最灿烂绚丽,岁月之歌什么时候吟唱得最回肠荡气?绝佳的历史镜头,又往往出现在长河的哪一段落、历史的哪一次深重呼吸?<br>是的,长河漫远,有时平缓,有时湍急,有时一江碧波漫天云,有时又惊涛拍岸千堆雪气象万千,旋律交替。但有一点可以断定:绝佳风景,多在急弯陡折、大起大落处!<br>大风起兮云飞扬。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正是处在这样的时段。从结束帝制,走向共和,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直到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再到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的风雨洗礼,一次次的浴火重生。其间不乏生死存亡之秋,困厄危难之期。而正是这些惊涛骇浪,艰难险阻,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根红线贯穿这段历史。广为人们传诵的经典故事,正是这根红线上绽放的瑰丽奇葩,这段历史长河中激荡的耀眼浪花。<br><br> 历史是有连续性的,有如利刃也劈斩不断的江流;人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更是有传承性的,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头不断向上攀登。凡是真正为推动社会向前向好向善发展,为民族复兴、人民利益而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志士仁人、英烈先贤,都值得我们世代铭记,景仰学习。哪怕今日,硝烟散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这些经典,这些人事,这种精神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印证:一方面,它的惨烈告诉我们,当今世界除了诡谪多变的国际风云之外,人与自然的剧烈冲撞,也可能时不时给人类带来难料的悲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另一方面,抗震救灾的悲壮画面,感人事迹,又告诉我们,这正是红色经典在今日的现实呈现,我们仍然需要、永远需要刚毅勇敢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记住:经典故事可以定格在已经翻过去的历史页面,但经典故事所体现的人类的、民族的高尚精神,却是可以穿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未来的不灭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