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晋南游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5月中旬朋友十人自驾赴晋旅行,特记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路西驰,穿行在太行山麓。丛林山峦掠窗而过,暮然回首,五陀山峰叠依排列,那是狼牙山!狼牙山抗日壮士已去八十年,而今英魂已安息,狼牙已不再狰狞。今天扑面而来的是山山绿意,坡坡兰晶盔甲,现代绿色播撒和科技光伏发电使昔日这大片秃山土岭旧貌换了新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附近高速公路服务区看见一幅狼牙山照,跟我拍摄的几乎一模一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东北22公里处的河边村,始建于1913年,历24年完工。整个建筑群原有近30座院落1000余间房屋,当时花费140万两白银,清末民初国家儲备银也不过几百万两。旧居以中国传统的晚清宫殿式建筑为主,是民国初年仿古建筑中的杰作,具历史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评价说阎锡山旧居气势不凡变幻谲奇。今我观其楼,还真是"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廊腰缦回"颇有点阿房的姿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阎锡山一生经历复杂传奇。当过清末武秀才,上过日本武备学堂,加入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成立太原新军武统山西,拥立袁世凯称帝,与蒋介石又拉又打,与共产党合作又反水,抗战起先搞牺盟会后变皇协军,后被中共定为战犯客死台湾。不过阎锡山经营山西三十多年,在战乱年代其"保境安民"的治策客观上保存甚至发展了一方经济,这是后人予以肯定的,也是山西这地方老百姓念其不忘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阎家老宅完好保存着十八幅阎府家训石刻,其内容或谈交友持家,或言善德治学。这些石刻在文革中被人用泥灰抹平上面写满领袖语录而被保存下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阎锡山故居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突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南门"景贤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城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角飞檐,楼梯三层,构思精巧楼内无柱。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忻州与省府太原紧相毗邻,如同唇齿相依,是长城山西地界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的可靠后方。《忻州直隶志》载"三关与忻州之间构成犄角之势,形成扇面连能一气。三关像指,忻州如掌,进则如掌使指迅速有力,退则坚实如拳牢不可破"。因此南城门楼匾书“三关总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忻州古城中的三标配:护国寺、关帝廟、钟鼓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内街景。牌楼、店铺、客栈、饭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内民居院中的影壁、门槛石鼓、盘兽柱、垃圾箱。仿制摆放的精巧灵动,蛮有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内大戏楼。戏楼匾书:古往今来。够大气排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内的仿古食坊。这家正在制作山西的传统小吃石头饼。石头饼是流行于山西,陕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名点。石头饼又称石子馍,唐朝时称石鏊饼,明清朝称天然饼。石头饼顾名思义是在制作过程中有用石头翻烙,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中心西北25公里的烈石山下,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祠堂,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祈雨的场所。始建年代虽已无从考证,但从唐代诗人李频的诗句“游访曾经驻马看,窦犨遗像在林峦”,可见窦大夫祠在唐代已经存在了。祠内碑文上记载“宋元丰八年(1085),窦祠被汾水所淹,现祠重修于蒙古世祖至元四年(1267)”。明清续修,现存建筑为元代风格。</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现存建筑中,山门献殿大殿等是元至正三年(1343)重建,局部还有着宋金时代的建筑风格,其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献亭内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太原府志》记载,赵简子想称霸天下召来窦大夫等人问政,事后便因政见不同(后世认为赵坏周礼,窦护孔子复礼)将他们杀害。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对子贡说,赵简子未得志时颂此二人,得志后便杀之,我不去赵国既而回车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9年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曾题词一首,其中头两句“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1年6月窦大夫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净因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坐北向南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杂树交荫。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据考证,该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明嘉靖二十年(1541)依山崖建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阁内土洞深邃,内藏有创建于金泰和五年(1205)的晋阳第一土佛,是目前存世数量极其稀少而极为罕见的土质雕塑作品,也称土雕大佛或土堂大佛。大佛高9米结跏叠坐,佛面高额丰准神态安祥名躁晋阳。佛前有二菩萨分侍左右,皆为明代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观音殿里的土雕有十八罗汉。地藏殿里的土雕有十大阎君。门口站着的阎吏最凶煞,窗边那俩罗汉论书最生动传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5年6月凈因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山西榆次北依太行山脉南俯汾河谷,起源于上古榆州国,向为三晋名邑。榆次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由太谷惠安迁来,早期靠从福建往来内地捣腾茶叶,后来发展到从内地到海外做进出口贸易。经过几代人成为富甲海内的晋商巨贾。常家庄园始建于乾嘉年间,后经六朝清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建筑群,在 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被称为“儒商世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民间以常家庄园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常氏宗祠(原北祠堂)开建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竣工于1882年(光绪八年)历时3年,共耗银两万余两。整个建筑遵从儒礼南北中轴东西对称,三门四进,雄浑壮阔庄严肃穆,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完备规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兴盛延绵达200年之久其中的秘密就是渊源深厚的家族文化。常氏家族天才地创造了“学而优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实现了儒商相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常氏庄园影壁墙。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文化元素之一,其作用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风水。 俗话说“村不露村为有村,家不露家为有家”,所谓“不露”就是不露风水,只有保住风水不泄,才能保住一个家族的福禄吉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西太谷县明清时代曾经出现过名噪一时的富商巨贾,他们由经商而致富后,纷纷携带巨额钱财荣归故里,在家乡太谷大兴土木,置地建宅。于是太谷城乡陆续出现了一座座深宅高楼大院。西方人曾将太谷称为“中国的华尔街”,而三多堂的主人曹氏家族堪称这条华尔街上最有成就的商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多堂博物馆(曹家大院),位于太谷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北洸村东北角。它原是晋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宅院总占地面积1063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大院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大院分南北两部分,东西并排着三个穿堂大院,上面连接着三座三层高楼,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270多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明末创业顺治年间发迹,乾隆道光年间最为鼎盛,经商300年长盛不衰,商号发展到640多座,钱财达1200万两,雇员达3.7万人之多,商号遍及国内外,可谓盛极一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多子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多福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宅院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南北融通结构独特雄伟高大。它延续了明代古朴简约的建筑风格,在许多设计上体现了曹家富可敌国的大官商气魄,也折射出明清两朝“山西最富”的历史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大院楼顶还建有凉亭、月亮门和赏月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镇宅宝贝"金火车头"。据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太后等人仓惶西逃出京,途中囊袋空空盘缠不足,曾向晋商富户的曹家借了一笔巨款。返京后因为皇室亏空,慈禧便将价值连城的法国贡品-金火车头钟赐予曹家,以示抵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那件也是曹家的镇宅之宝"翡翠白菜烧鸡",近看实物绝对维妙维肖以假乱真,堪比台湾故宫博物院曾展出的翡翠玉白菜和玛脑五花猪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曹家银窖和专用车马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06年5月曹家大院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孔祥熙故居。孔祥熙生于1880年9月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孙,其妻宋霭龄。孔祥熙借助姻亲关系,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曾任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主要政绩有在当时旧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改革过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1967年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孔祥熙故居原系太谷士绅孟广誉的老宅,建于清乾隆到咸丰年间,1930年为孔祥熙购得。1934年蒋介石曾到访此处,后为日寇、蒋阎兵站、医院、特警占用。1948年八月邓小平也曾到过此宅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宅院坐南朝北总面积6325平方米。现存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宅院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各院间用明廊、抱厦或过厅相隔。主体建筑均使用斗拱飞椽,造形美观大方。木构部分雕梁画栋,沥粉堆金,宛似七彩虹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花园。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院中凿地为池,池中石基上架一木构方形小亭,名“小陶然”。1934年11月蒋介石到孔宅在西花园的过厅留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孔祥熙故居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年间距今1400多年,其后400多年多有续建。至明清时太谷出现了晋商帮为太谷带来大笔财富。之后太谷古城一再扩建,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平遥古城。新中国建立后太谷古城一直保存完整。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里为了发展经济要修路没钱,就把古城墙全部拆下来铺了路。现在看到的古城大部分是近十几年才恢复重建的,留下历史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里的百姓民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苍桑老房的门头门板石门墩透着古老的文化和文明的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镇国寺。该寺里有一千多年前五代割据战乱时期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实为罕见。该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镇国寺不同于其他木构建筑的是,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它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处的历史时代至为重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进过程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佛殿内存有明代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佛家箴言:世间有佛慈悲荡,胸中无私天地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佛家智慧:但做的来皆事业,若推不去即因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镇国寺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双林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双林寺是座历史悠久的佛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寺中的唐槐、宋碑、彩塑和壁画以及古代建筑,都是稀世珍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寺内千佛殿里的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是我国明塑中的佼佼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双林寺韦陀像造型夸张,表现出威武勇猛力大无比,在视觉上有明显的动势感,被誉为全国同类作品之冠。还有,这里的降魔杵都端在韦陀的手中,按民间所传,其降魔杵分别或扛在肩上,或端在手中,或杵在地上,则表示这个寺庙的大中小规模。依此来看双林寺是个中等寺庙,按规定可求宿二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后土庙。位于山西省晋中介休市庙底街。现存建筑多为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历代修葺,占地面积9196平方米。后土崇拜最初是由初民社会所祭地母神演化而来。我们祖先对土地的崇拜早于对天的崇拜。因为古人已直观地看到是土地生殖了万物并哺育了人类,同时对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了解,便认为是土地发怒,由此有了敬地神的习俗。</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眼前这金碧辉煌重檐歇山的大殿是后土行宫大殿。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及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过。目前这个格局是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时所置,现为面阔11间双重檐歇山带廊的大殿,再加之纯正的黄色琉璃,更显得雍容华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古代黄色象征着权贵,古建筑中全用黄色琉璃瓦的只有帝王宫阙,后土能享此待遇,可知后土娘娘的尊贵和当时帝王对她的敬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座古老的戏台用抱厦和斗拱支撑而起,屋顶用彩色的琉璃筒瓦和构件加以装饰,高阁参天宝瓶中立,对称的龙吻和走兽形象逼真,两边的八字影壁既对戏楼起装饰作用,同时也有一种收拢视觉的作用,影壁和戏台浑然一体,整座戏楼看起来高大气派。檐下提额处木刻的炉、瓶、钟鼎,挂落处的七彩风戏牡丹,虽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仍完好如初。每年的三月十八,传说是后土娘娘的生日,也是后土庙传统古庙会,庙会期间人们要在后土庙酬神唱戏,给后土娘娘叩拜寿诞,祈求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后土庙门外今人端立的石刻,提字为米芾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后土庙门外今人制立的五龙壁,高大峻美气势恢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后土庙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祆神楼,现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端。这座高层古建筑物为中国唯一仅存的祆教建筑。初建于北宋。该楼高二层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台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瑰丽壮观,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祆教诞生在古老波斯,因祟敬火故也称为“拜火教”。祆教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不仅比佛教输入的时间晚,而且也没有像佛教那样在中国形成气候。唐宋时期祆教曾经影响较大,当时身为北宋宰相的文彦博就在自己的家乡介休兴建了这座神庙。后世各朝代出于对文彦博的景仰,当地都完整保留了这座庙宇。1996年袄神楼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霍州署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霍州署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霍州署相传曾为隋朝中郎将宋老生的幕府,又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其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霍州署的位置选择、建筑规模,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霍州署于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绛州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绛州,古代地名现今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辛亥革命后废除州治改称新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古绛州从春秋以来一直是山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春秋时“赵氏孤儿”忠心保国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唐朝太宗李世民大战叛将刘武周在这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寓居绛州;唐宋两代文豪级人物,王勃、岑参、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等都曾驻足绛州,留下不少诗词文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绛州三楼指钟楼、鼓楼、乐楼。位于运城新绛县城西部高垣之上。三楼并峙南北鼎形排列,钟楼在南,乐楼在东,鼓楼偏北,三楼为国务院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尧门后身楹联: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涧,出宫门回首念祖日月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仪门。古时拜谒和祭祀的帝王君臣及百姓凡到此处须“整冠弹尘”然后恭敬前行。仪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凤楼。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楼高19.3米,三层12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角柱13根甚为雄伟。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当时人们喻其五人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凤楼后书"光天阁"。楼下层三孔砖砌门洞。古代祭祀尧帝时,皇帝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君臣礼法规矩分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品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由于早年曾毁于火灾,现看到的是重新修建的。该殿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该殿高23米,进深26.3米,通面宽43米,有12米通顶立柱42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其妍,实为国内罕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尧井台。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尧殿内有高达2.8米的唐塑尧王像。尧王据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以前就住在现尧殿所在的土阶上的茅草屋子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尧典壁廊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该庙1965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丁村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后,我国发现的又一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丁村人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较接近于现代黄种人。丁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我国40万年至12000余年间的古人类发掘空白,为旧石器文化研究和进一步认识丁村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生活轨迹及其行为链条,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宝贵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4年在丁村遗址发现3枚人牙化石;1976年在丁村遗址发现幼儿右顶骨化石;2014年在丁村遗址南部又发现了1块古人类的枕骨化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5年科学界把丁村遗址发现的人牙化石命名为“丁村人”,出土文化称为“丁村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穿越时空的古人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石器制造陈列室。远古的响石之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丁村遗址几个地方进行考古发掘,在A区出土石制品2000余件,在B区同一层发现2处古人类打制石器的现场,集中分布着100余件石片、石核以及大量碎屑。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石制品、碳屑、红烧土块,形成年代约为20万年至30万年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丁村遗址于1961年3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丁村民宅各院落建筑布列不同,造型雕刻亦异。是研究中国北方村庄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实例。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宋大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司马光祠堂创建于宋,历代重修,现存为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规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余庆禅院和温公祠堂。余庆禅院为北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创建的司马温公祖茔香火院。这五间大殿系宋代原物,内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高3米左右并配有彩塑韦陀、胁侍菩萨等,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均为宋塑,艺术精湛造型传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祠内涑水书院系司马光为家乡子弟所建学堂。现内陈列司马光手迹,及《资治通鉴》各种版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祠内茔地占地面积约50亩,是司马光本人及其先祖多人归葬之地。茔内保存众多的北宋石雕,以及宋、金、元、明、清珍贵碑刻,如王安石撰文,苏轼撰文并书石的司马光神道碑,宋哲宗篆额的“忠清粹德之碑”,均为历代金石学家视为珍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司马光祠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解(hai)州关帝庙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它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大火,后修复。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在中国历史上,关公崇拜代表了儒、释、道三教均予认同的道德精神,是唯一被三教共尊的神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气肃千秋”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端门雉门午门。其中雉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厅内有周仓、廖化画像,有反映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彩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海钟灵”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龙照壁。明嘉靖年间的遗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结义园、结义碑、君子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关帝庙的主殿为崇宁殿。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祀奉关帝的主殿名"崇宁殿"。该殿重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阔七间,深六间,为蓝琉璃瓦歇山顶式建筑。殿前月台宽敞,簷下额坊、斗拱富丽精致,殿顶脊饰精美,殿四周有回廊和26根盘龙石柱。清乾隆钦定“神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祟宁殿后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春秋楼。又名麟经阁,即寝殿,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楼下奉关帝金身坐像,楼上有关帝侧身读《春秋》像,均为清代造像佳作。楼身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从外面望去楼阁似悬在空中,建筑结构十分独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御书楼。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尤其是宋元明清四代王朝所处的封建社会后期,解州关帝庙作为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教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宣传和规范封建社会的道德文化,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印楼和刀楼。1957年解州关帝庙被公布为山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解州关帝庙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9年至1964年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永乐宫位于库区淹没区,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清殿又称无极殿。它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殿内四壁满布壁画,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286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四座大殿,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搬迁重建。1959年文物保护的相关人员仔细研究了如何把近1000平方米的壁画从既将被淹没的三门峡水库区完好搬走的迁移方案。最终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共锯出了550多块原墙壁,再在每一块原墙壁划上记号。然后再以同样的锯法,小心翼翼地把附着在墙上的壁画分割出来,之后再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中。把分别锯下的墙壁、壁画薄片及其它构件逐步运到中条山麓暂存。同时在异地重建宫殿,在其墙的内壁上铺上木板,再逐片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这项工程历经5年时间完成。永乐宫壁画迁移是我国文物迁移史上的创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西芮城永乐宫的整体成功搬迁,开创了我国大型古代建筑及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在我国古建筑保护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该永乐宫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毁于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仅存故址。后因黄河泛滥,频繁改道,其故址难以寻觅。1992年国内专家学者联名倡议重建鹳雀楼。1997年在黄河岸畔破土动工,2002年9月被毁灭700余年后重新修建的鹳雀楼落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唐朝才子王之涣曾游蒲州登上鹳雀楼,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不朽诗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西运城的常平关帝庙,是历史最悠久的关帝庙。据记载,关羽从出生到铲除恶霸出逃前,一直在此生活了19年。关羽遇难后,家乡人感慕他的英武和盛德,在其故宅建祠奉祀,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该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门前的石牌坊,中间两根龙柱是明朝锦衣卫于明正德十二年捐建,两侧八棱柱是当地石匠在明正德十四年捐建,中间匾额雕刻于明嘉靖二年,两尊铸铁胡人戏狮铸造于明万历四十年,堪称“一座石牌坊,半部明朝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关羽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名“崇宁殿”。殿内供奉着头戴冕旒身着帝装的关公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圣祖殿内供奉着关羽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夫妇,以及关氏始祖——关龙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庙内千年树龄以上的古树有数十棵,其中崇宁殿前的龙柏虎柏树龄超过1800年。相传是关公亲手栽种,它们见证了常平关帝庙是当今世界上纪念关公最早的发源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绵山远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远眺毓德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绵山龙头寺风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雷神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绵山秀色首推水涛沟。全长15公里,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水和瀑布群。秀比江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经考证这里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记载着录的“石桐水”。这道景观湍流不息婉蜒十里,有大小瀑布近百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逆溪而上。青山怪石奇树绿荫相映成趣,溪水弯弯潺潺如歌如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听涛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说法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龙瀑。是水涛沟瀑布最大落差80余米的人工自然混合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唤朋携友历时十天游走,觅了寺、探了庙、寻了祠,闯了衙门、观了绵山,看了一眼盐海。领略了山西文物之富集,人文历史之丰富,古代建筑之俊美,更有古人类遗迹发掘之神奇。走过的每一处遗址、每一幢古建、每一方院落、每一件文物都讲述着先人的求索,精神的寄托,智慧的积累和升华。这些是三晋大地数千年不泯灭的记忆,也是华夏江山永远不散的精魂。致敬三晋大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