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进藏(五:川湘归途 4月13日至22日)

老羊

(很荣幸,美篇把“牛年进藏”前四部分中的三篇列为精华。这对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继续努力,完成最后一部分吧) 离开唐蕃古道后,我们走的是一段归途:石渠→炉霍(住)→丹巴甲居藏寨(住)→泸定→安仁(住)→武隆(住)→凤凰(住)→长沙。这一段行程约2500公里,耗时9天。<div>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藏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也是康巴的核心区。</div> 还没有到达甘孜县,先看到路边正在搭建一个巨大的牌楼,上面写着:“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新晋旅游打卡地——岭国圣地,人间仙境”,走过去一问,正在工作的是甘孜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为新落成的格萨尔王城作宣传。 《格萨尔王传》是在高原藏区人民中间流传很广的一首史诗。靠口口相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2009年9月,“格萨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史诗故事制作的“传说中的格萨尔遗迹遗址图”悬挂在王城显眼的位置。 里面设置有瞭望台、雕塑、城堡、温泉、宫殿。 雪山是整个格萨尔王城的背景。 而说唱台,则是格萨尔王城特有的。<div> 《格萨尔王》最主要的创作者和传承者就是说唱艺人。现在这种说唱艺人,全国大概只有一百多位。</div> 甘孜县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题材,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朱德总司令与格达活佛的合作。<div> 1936年3月初,朱总司令率领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孜地区16个县,并在这里停留了15个月之久。当时的五世格达活佛通过对红军的观察了解以及与朱德的情谊,配合红军在甘孜藏区建立了红军第一支少数民族革命武装力量——红军藏民独立师,成立了藏族第一个地区级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博巴政府,五世格达活佛被选为副主席。</div><div> 这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可能都是绝无仅有的。</div> 出炉霍县城,我们走的G350国道,又被称为“中国熊猫大道”。这条大道由炉霍县--汶川县映秀镇,全程近500公里,我们走了大约一半,到丹巴后转211省道。<div> 熊猫大道串联起八美、丹巴、四姑娘山、卧龙熊猫基地、夹金山、汶川等景点。这一段路,海拔从炉霍的近4000米降到成都平原的500米,全程一路下行。</div> 甲居藏寨也位于甘孜州(甲居:百户之意),这里居住的是嘉绒藏族,距离丹巴县城约8公里。2016年9月,获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div> 我们汉族人看藏族人往往没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藏族按语言也分为:卫藏、康巴和安多藏人。嘉绒藏人是安多的分支,“嘉绒”在藏语中就是“靠近汉族人的藏人”之意。</div> 至于三个区域的典型特点,在藏人中间广为流传的话是:“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大意是:安多的马(以马最好),康巴的人(以人最美),卫藏的教(以宗教最兴盛)。<br> 顺便放几张旅友“老兵”在美人谷拍的丹巴美人,以饱眼福。 我们还没有进入甲居藏寨子的时候,后面跟上来一辆当地的车。开车的小伙子大约三十来岁,主动招呼我们去他的客栈住宿。说如果去的话,包一晚住宿和两餐,每人100元,还可以免门票。咨询了一下,觉得他的客栈条件还不错。尾随着他进了寨子。 <div> 他的客栈,就叫做“丹巴接待站”。</div> 这是一个典型的藏式民居:两层围合式的小院,石片砌墙,以白色、黑色、棕色和绛红色粉饰外墙,里面是色彩艳丽的彩柱花廊。 甲居藏寨其实应该叫做“甲居藏寨风景区”。因为这一片区域是由多个寨子组成的:它的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整个景区从大金河谷攀缘向上,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卡帕玛群峰脚下,包括呷拉藏寨、洛窝藏寨、齐马卡藏寨等。 景区的房屋在绿色的树木掩映下,有的独立一隅,有的成群成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就像一幅沿着山坡铺展开来的画卷。 当你看到晨光慢慢升起,薄薄的云雾萦绕在山间,村寨里炊烟袅袅的时候,一种“岁月静好”的感慨就会油然而生。 景区道路连接起各个不同的区域和观景台,越升越高。 这里房屋的风格非常接近,大部分都是石木建筑,配以高高的碉楼和起翘的角柱,既别致,又稳固。 据说屋顶的这些角柱分别代表着山、树、水、地。 但细细来看,却又各有不同。 有的艳丽花哨, 有的古朴闲静。 自然和谐、美仑美奂。 普鲁窝白塔接近景区的最高处 这是一组白塔群。清晨就有藏民来转塔,然后下山,开始一天的劳作。 甲居藏寨是一个非常值得停留的地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了来,来了走,但是藏寨给人留下的美好和安逸的感觉,却会一直留驻在心里。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丹巴古碉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巴是嘉绒地区古碉最多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梭坡、中路两乡,这些古碉具有千年的历史。<div> 梭坡古碉群——古东女国故都(可惜隔着大渡河与公路,看不太清)。</div> 在前往泸定的路上,位于大渡河上的特大悬索桥——兴康特大桥飞架两岸。它全长1411米,主桥长1100米,是一座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环境下的超大跨境钢桁梁悬索桥,被誉为“川藏第一桥”。<br> 而距离它不到6公里的泸定铁索桥,因当年22名红军战士飞渡天险、胜利打通北上通道而闻名遐迩。旅友钟旭的父亲是当年跨过泸定桥的老红军之一,我们专程前来泸定,就是为了亲眼目睹这座留下红军丰功伟绩的历史名桥。 泸定铁索桥长101.67米,宽3米。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是大渡河上通往藏区的第一座桥梁,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身由13根铁链锚固定于大渡河两岸,其中桥面9根,桥两边各2根。桥上横铺木板。 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泸定桥因此而得名,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康熙亲书“泸定桥”三字的御碑。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div> 我们最早是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得知这一名桥的,想不到它在历史上还有这么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四川入藏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津,疏通了大渡河两岸的人流、物流,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虽然如今大渡河上桥梁林立,但是沪定桥的历史功绩和22位勇士的身影,必将永久载入史册。</div><div> 进入成渝地区,我们只在大邑县安仁镇停留了两天,没有去成都和重庆市。</div> 安仁号称“博物馆小镇”,以两大类展馆构成:一类以刘氏家族庄园、旧居作为主展内容;一类以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兴办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包括抗日题材、地震题材、红色题材等)为主。<div> 我们在安仁的参观路线是:刘文辉旧居陈列馆→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刘氏祖居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安仁古城→安仁剧院。这些博物馆相去不远,基本上都可以步行到达。</div> 刘氏家族被称为“天府豪门”。家族因官吏辈出、权倾一方而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刘湘、刘文辉、刘文彩。 刘文辉为刘公瓒六子之幺(刘文彩为其五哥)。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1949年解放前夕,与邓锡侯、潘文华在四川彭县率部起义,配合解放西南战役获得重大胜利,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部部长。 刘文辉旧居陈列馆落成于1941年,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馆介绍说分家时刘文辉并未分得家产,其旧居由五哥刘文彩赠送所得。 如果说刘文辉故居以他一生的政治轨迹为参观主线的话,刘文彩故居则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 我们五、六十年代读书的人,从小就知道大地主刘文彩——他横征暴敛、欺压佃户,杀人霸产,无恶不做。五十多年后,走进刘文彩故居,看看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下的农村经济和庄园实景。 刘文彩的宅园修建于1928-1942年之间,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有房屋三百五十余间。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南部俗称老公馆,北部俗称新公馆,南北相距200米。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div> 这里是庄园会客厅。</div> 寿堂的右边为刘文彩卧室,左边为填房太太杨仲华卧室。 刘文彩卧室内置贴金龙抱柱大花床。花床占地9平方米,由4柱、4扇门加床面组成。 书房。 “鸦片烟库”曾被说成是水牢,后来经考证为鸦片库房。 刘氏庄园的亮点在于它的建筑风格,既继承了中国封建豪门府邸的遗风,又掺和吸收了西方城堡和教堂建筑的特色。庄园内共收藏文物27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太平天国南京天王府使用过的8把紫檀木百宝玉石如意太师椅最为珍贵,被誉为“镇馆之宝”。 我们这一代人非常熟悉的著名组雕“收租院”创作于1965年。根据当年地主收租情况,在现场构思创作,共塑7组群像: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反抗。 以连续的情节展示,表现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过程。组雕首尾延伸118米,共塑造了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 在当时引起过很大的轰动。<div> 如今,50多年过去了。再看《收租院》,五味杂陈。</div> 刘氏庄园被共青团中央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这里,可以通往刘氏祖屋。 刘氏祖居位于刘文彩公馆大门右侧。占地1600平方米,原属大邑胡氏。清初,因胡、刘两家联姻,胡氏将此宅授予刘氏。传到八世祖刘公瓒(刘文彩、刘文辉之父)时,对祖居进行了扩建,设有酒坊、住房、佛堂、灶房、院落、鱼池、猪圈等。 祖屋里有专门关于爱国将领刘湘生平的展示介绍。<div> 刘湘:刘文彩和刘文辉的侄子(但年龄比二刘大)。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35年2月,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div><div>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川军带病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div> 据说因刘公瓒酿酒手艺高超,创办的酿酒坊远近闻名,为刘家积攒下不少钱财。现安仁镇还设有“公瓒酒道馆”。<div> 看完刘氏庄园博物馆,可以坐电瓶车去建川博物馆聚落。电瓶车是通票,在几个博物馆之间可以随意搭乘。</div> 建川博物馆的宗旨如馆主所述:“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整个展馆占地500亩(应该不止了),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分为25个展馆。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5件。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二级博物馆。<br> 我们参观前,就有当地人告诉我们说,如果要看完建川博物馆的全部展出,没有两、三天的时间是不行的。而我们时间有限,只能观看其中一部分,因此我们把抗战题材的展馆列为参观重点。 “建川博物馆聚落”入口处是一个高举着缴获武器的战士,脚下的旧碉堡来自天津。为了还原历史,建川博物馆不远万里,从原址原样搬迁而来。 孩子们从广场上的八路军雕像前走过。 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V字形排列着透明的手印碑。征集而来的5700多名抗战老兵的手印,以鲜红色复制在手印碑上。 每个红色的手印下面都有人名和部队番号。 从抗战胜利到建立手印碑林(2005年),时光已经过去了60年,留存下来的抗战老兵已经是耄耋老人。当年正是他们的双手挥舞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弹、埋地雷、炸碉堡,捍卫了我们的国家,托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中流砥柱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道战、地雷战、青纱帐场景复原或实景景观等方式陈列。 “正面战场馆”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由原国民党主席连战题写馆名。重点介绍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的局部抗战。 入馆两侧是在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少将以上军官遗像。有刘湘、戴安澜、谢晋元等二百余人。<div> 还有些人没有照片,只有名字。</div>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不屈战俘馆”。古今中外,败者为寇。樊先生能为一百多万“抗俘”树碑立传,是开天下先河。 他在这里写道:“请抬头凝视这些抗俘的脸。第一:他们的表情令人震撼。第二:这些照片大部分是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第三:当时作为普通的中国人,这很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照片。<div> 当国家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时,他们慷慨从军上阵了,他们上阵与日军奋勇搏杀了,他们身不由已被敌人俘虏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敌人杀害了。他们是我们的先辈、先烈,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壮士。他们是受了太多艰辛、苦难和误解的中国军人。</div><div> 没有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就没有今天和平、和谐、幸福的生活。</div><div> 所以,记住他们是必要的,必需的!”</div><div> 之所以大段抄录,是因为深以为然。</div> “援华美军博物馆”是为了纪念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援助,特别是美国空军援华而建,珍藏了1400余件二战期间在华美军文物,体現出二战期间中美两国結盟而战的史实。其中“飞虎神兵”部分展示了陈纳德将军和他的飞虎队的传奇经历,也展示了中国军民求助美国空军飞行员的感人事迹。 飞虎队员罗伯特,格鲁伯2005年重返中国,参观了”援华美军博物馆“,并捐赠了多件珍贵文物。此行回国后没多久,老人就去世了。 这是1944年墜落在汶川海拔3970米宝顶山上的美国运输机起落架残骸。建川博物馆三上宝顶山搜寻,终于于2008年将残骸运回馆内收藏。并将它们重新置于空中,组成一个象征胜利的V形。 “ 援华义士广场”遴选出以史迪威、肖特、库里申科、白求恩、拉贝、魏特琳、尹奉吉等40位“援华义士”作为代表,铸铜造像,威武结阵。 “中国壮士”广场地面绘有抽象的中国地图,二百余位壮士们站在自己战斗或牺牲的地方。他们中有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周恩来、林彪、王震……也有蒋介石、宋美龄、阎锡山、白崇禧、李弥、杜聿铭……还有敌后的英雄们:赵一曼、方志敏、杨靖宇…… 不分党派,不分资历,守土有责,壮士无疆。 最后的重点是“汶川大地震纪念錧”。这个展厅的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分为5·12~6·12日记馆(逐日记录当年地震发生时的情况)、地震科普知识馆、抗震救灾美术作品馆三个馆。<div> 其它看过的还有兵器展馆、红色印记展馆等。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时间去看南下解放纪念碑和“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并在地震室外展场错过了“猪坚强”之家。当地人说得没错,没有两、三天时间,是不可能看完全部展馆的。</div><div><div> 安仁古镇是个挺有趣的地方,人不多,有一种古旧的韵味。步行街沿途店铺青砖青瓦,木门木梁,红色的灯笼和彩色的挂伞给古镇增添了活泼的气氛。</div></div> 最后,在刘文彩修建于1942年的安仁剧院就着一杯茶,看了一场剧,结束了我们在安仁的两天行程。 在四川的最后一个驻足点是武隆。本想去天生三桥的,但是由于下雨未能成行,到大足石刻去看了看。<br> 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足石刻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 我们到达的宝顶山摩崖造像包括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的13处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主持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1174~1252年),历时70余年凿成。这是一座造像一万多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大佛湾共有31组大型雕像,设计精巧,无一雷同;并保存有记载着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题记、舍利塔等。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编号至31号。 20号:地狱变相(组)图。刻有刀山、截肢等18层地狱。 19号 缚心猿锁六耗图。上部刻弥勒佛怀抱猿猴喻心识,下有六根绳索各缚动物,喻人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18号:观无量受佛(组)图。上部为西方净土,中部为西方三圣像。 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中间刻释迦牟尼半身像,左右刻释迦佛的前世今生组雕。 15号:父母恩重经变相局部。<div> ………</div> 5号: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普贤,右为文殊。文殊所持宝塔重达千斤,历八百余年不墜。 大足石刻最显著的特点是造像题材和内容极为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市井街民,布衣农妇,趣稚小童刻画得活灵活现。数万余件雕塑作品无法一一呈现,但是最大最重要的是:<br> 1、卧佛: “卧佛”长31米,是大足石刻最大的造像。它塑造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涅槃时,他的弟子与眷属前来送行的场景。有意思的是,这尊卧佛并不完整,右肩隐入地表之下,双脚隐于岩体之中,给人意犹未尽之感。<div> 2、千手观音:</div> 大足宝顶山石刻景区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国宝中的国宝。2009年,来自全国的文物专家使用投影仪,实地拍照测绘,将千手观音的全部影像输入电脑,一只一只编号,数出829只手。在这次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工作中,专家们应用考古学方法,把千手观音平面分成88个探方,反复梳理每一块,最后数出830只手。这个千古之谜最终定格。<div> 如果说建川博物馆值得再看的话,大足石刻也一样。川西,还会再去的。</div><div> 从武隆→凤凰→长沙,4月22日顺利返穗,此次34天的行程就全部结束了。最后,放上旅友星艺、钟旭在凤凰的照片,期待明年的新疆自驾再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