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荔枝道考察之旅

绵世泽游记

<p class="ql-block">  想必很多人都知晓杜牧的诗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一骑红尘”所奔驶的道路,竟然是唐玄宗为了给杨贵妃运送荔枝专门修建的“荔枝道”。“荔枝道”亦称“子午道”,是历史时期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一书中记载清代“洋渠道”从西乡县经木马河、堰口、司上、面子山、杨家河、栓马岭、拉溪塘、岩寨子、定远厅(镇巴县)、周家营、毛垭塘、高脚硐、渔渡坝、滚龙坡卡子、梨树溪、官渡湾、观音峡、本城铺(万源)、大栗(黎)坪铺、青花溪(青花乡)、大茶园铺、长坝堡铺(长坝乡)、王家坎铺、罗文坝铺、大水荡铺、毛坝、胡家、蒲家场铺、罗江口铺到达县底铺,然后南下渠县、合州至巴县。</p><p class="ql-block">  为实地感受“荔枝道”沿途自然风貌与文物古迹,2021年6月18日至6月22日,蓝老师带领陈俊宇师兄和我对这条著名的蜀道进行实地田野考察。本次考察期间,除6月19日在西安停留外,其余时间主要在四川达州万源市与陕西汉中镇巴县境内活动,此外还对四川达州宣汉县与陕西汉中西乡县的一些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荔枝道”是继米仓道、清溪道、阴平道、金牛道、小川北道、川黔古道之后又一次蜀道田野考察,也是我首次在川北陕南秦巴山地之间跟随蓝老师进行田野考察。接下来,就是我在本次考察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p> <p class="ql-block">  6月18日上午8:30,张飞师傅驾驶一辆丰田Toyota载着蓝老师、俊宇师兄与我从西南大学出发,沿着重庆绕城高速向东驶入包茂高速,随后一路向北,在11:45从宣汉县下高速,沿着210国道来到此行第一站——毛坝镇。毛坝镇隶属于宣汉县管辖,地处宣汉与万源两地交界,渠江上游二级支流后河穿镇而过,由于前几日降水量较多的缘故,我们当时看到的后河水位很高、水势凶猛,颇有壶口瀑布的感觉。毛坝镇目前保留有一条老街,老街房屋门牌号上写有“毛坝镇老街村”的字样。在毛坝镇短暂停留后,我们就沿着210国道继续向北,朝着万源方向驶去。下图为毛坝镇老街。</p> <p class="ql-block">  12:50进入万源市罗文镇境内,万源四中位于该镇。时值午饭时间,我们首先来到罗文镇一家餐馆,点好餐后,趁着上菜的工夫,我们询问餐馆老板当地老街的位置,得知老街就在饭馆背后,我们三个便走到老街进行考察。罗文镇老街名字叫“红胜街”,保留有大量老房子,但也有一些新建房屋夹杂其间。罗文镇有一座老码头,但是因为后河涨水,未能看到其容貌。在罗文镇吃过午饭后,我们继续向北出发了。下图为站在罗文镇看到的后河。</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罗文镇红胜街。</p> <p class="ql-block">  罗文镇下一站为长坝镇。中途经过花楼乡,花楼乡原名王家坝,目前已经没有传统建筑保留,因此没有在此停留。下午2点,抵达长坝镇。210国道在长坝镇称之为“长坝路”。长坝镇有一条老街,老街建筑门牌号上标注的就是“老街”,我们沿着老街一直走到了长坝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大楼前的小广场边。下图为长坝镇老街。</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长坝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大楼。</p> <p class="ql-block">  长坝镇下一站为大茶园,地处后河西北岸。大茶园的民居都装饰了一层白色涂料,屋顶则是用的灰瓦。下图为远眺大茶园。</p> <p class="ql-block">  下午2:30,我们抵达青花镇,210国道在这一段名字为“汉渝路”。青花镇保存有一条老街,紧靠后河。老街民居门牌号上标注的是“沿河路”。在青花镇没有多停留,我们就继续向北行驶了。下图为站在青花镇一座桥上拍摄的当地风貌。</p> <p class="ql-block">  210国道万源段多是在悬崖处开凿修建,因此在路边随处可见汩汩山泉喷涌而出,形成了一道道白练般的瀑布。下图为万源境内的一处奇特的景观,类似“山门”的窄口共有四处,每处相隔不过一二十米。</p> <p class="ql-block"> 由于晚上要抵达西安,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我们经过石岗社区时没有停留。石岗社区距离万源城区较近,像一个城乡结合部。下图为石岗社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 210国道从石岗社区向北变为347国道,车辆沿国道向北行驶不一会儿就向东进入一条公路,这条公路连接白沙工业区。白沙工业区是川东北地区著名的军工企业基地,始于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下图为白沙工业区附近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下午3:05,我们抵达万源收费站,沿着包茂高速朝西安方向驶去,傍晚6:00在安康市内一处服务区吃过晚饭,之后继续向北行进,晚上7:20路过镇安县冷水河村,在高速公路西侧的崖壁上看到“安澜故里,秦楚雄关”八个大字。当天晚上九点多抵达西安。次日蓝老师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会论坛暨创刊40周年纪念会”,我们在西安停留一天。6月19日下午,会议结束后,从西安南下,再次踏上考察之路。当晚在柞水吃过晚饭,之后夜宿安康。下图为6月19日傍晚,在进入南五台隧道之前看到的秦岭风光。</p> <p class="ql-block">  6月20日上午8:00,我们从安康出发,向西驶入十天高速,途经汉阴县与石泉县,于9:30左右抵达西乡县。在西乡县驶入洋镇高速,不久后便从午子山收费站驶离高速,沿210国道向南行驶,随后来到堰口镇。下图为西乡县午子山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  堰口镇地势平坦,聚落规模较大,房屋整齐排列。泾洋河穿镇而过,河东岸为新区,堰口老街位于河西。传统社会,从西乡前往镇巴的老路经过此地时,需要从河西乘坐渡船去往河东。后来新的公路桥建好之后,在渡口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吊桥,当地人命名为“堰口镇慈善桥”,供行人及非机动车来往。堰口镇慈善桥东西两端各修建有一座小型牌坊,牌坊最醒目的位置写有“堰口镇慈善桥”六个大字。下图为堰口镇慈善桥。</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站在堰口镇慈善桥向南拍摄的大巴山。</p> <p class="ql-block">  结束堰口镇考察后,原本想沿着210国道向南行驶,但是由于前几日普降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导致国道中段。因此我们从午子山收费站驶入洋镇高速,在罗镇下高速,再次进入210国道。下图为高速公路一旁的茶园。</p> <p class="ql-block">  从堰口往南第一站为司上,目前是司上社区。我们于上午10:30抵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新建的六层居民楼,整齐排列在国道东侧。在司上社区附近,当地为开发旅游资源,树立了“荔枝道”的旅游宣传栏。下图为210国道旁的一处小游园,一人多高的石头上镌刻着“乐行道”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司上社区树立的旅游宣传栏,“荔枝古道,人文堰口”八字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司上目前已经没有老房子,国道旁边的沿街商铺被修建为“骑楼”式风格。图为司上卫生院。</p> <p class="ql-block">  司上社区往南下一站为穿心店村。中途经过葛家河村,在葛家河村,我们听到当地民众讲话口音已经变为四川方言了。穿心店村给人的感觉是一派新农村气象。下图为站在国道旁边远眺穿心店村。</p> <p class="ql-block">  穿心店村往南方向的国道因山体滑坡而封路,询问当地一位阿姨后,我们改走旧国道。旧国道是盘山公路,虽然入口处看到有“此公路已废弃”的标识牌,但是在路上仍能见到少许车辆行驶。沿着旧国道行驶不久后,便进入镇巴县境内。上午10:52抵达镇巴县杨家河镇三湾村。三湾村有一座仿古戏台,戏台下方刻有“荔枝古道”四个大字,表明该村将“荔枝古道”视为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下图为三湾村仿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从三湾村向南沿着旧国道继续行驶,不远处便进入新国道。中午11:20抵达杨家河镇。下图为杨家河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河镇目前已经将“荔枝古道”打造为旅游品牌,修建有相关主题游园。下图为“荔枝古道杨家河驿站”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  杨家河镇还重视历史资源挖掘,在国道旁的崖壁上修建了仿古城墙,上书“洋源县”三字。但唐代设置的洋源县是否就在今天的杨家河镇,仍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下图为杨家河镇写有“洋源县”三字的仿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杨家河镇后,我们沿210国道继续向南行驶,中午11:30抵达拴马亭,这里还立有古代兵士的塑像,营造出一种军事主题景区的氛围。下图为当地新建的拴马亭。</p> <p class="ql-block">  拴马亭东侧就是拴马岭,这里景色优美,地势险要。下图为站在拴马亭处看到的拴马岭景象。</p> <p class="ql-block">  拴马岭下一站是拉溪塘,在拉溪塘询问当地乡民时,我们得知刚刚路过的拴马亭那个地方是岩寨子,而在清代方志中记载岩寨子是拉溪塘下一站,实地考察得知岩寨子位于拉溪塘以北。拉溪塘往南则是镇巴县城。下图为“拉溪塘”交通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  结束拉溪塘考察后,我们马不停蹄继续向南行进。临近中午12点,我们进入镇巴县城。下图为由210国道进入县城前看到的镌刻有“镇巴县”三个大字的景观石。</p> <p class="ql-block">  镇巴县城地势可概括为“东西为山、一水中分”。县城中以六层楼房为主,商铺林立,但是餐馆较少,大多为卖面皮、凉皮和小面。由于镇巴县能够吃到炒菜的餐馆不多,我们午饭为一碗重庆小面。下图为镇巴县泾洋河东岸一条繁华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镇巴县泾洋河西岸街景。</p> <p class="ql-block">  镇巴县城内目前保存有一条老街,老街名字为“南关街”,有大量木结构老房子保存。老街上车辆较少,居住在这里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下图为南关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在镇巴县吃过重庆小面后,我们便继续向南行驶,在县城南部不远处就进入315县道。下图为在县城南部山腰处远眺镇巴县城。</p> <p class="ql-block">  镇巴县城下一站为九阵坝村,九阵坝村目前还保留有一条老街,但老房子数量已经不多。令人疑惑的是,九阵坝老街民居并没有门牌,因此无法得知老街的官方名称。九阵坝老街路面已经全部硬化,宽度约四至五米。下图为九阵坝老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九阵坝村的考察后,我们沿315县道来到镇巴县长岭镇。在长岭镇并没有多做停留,我们就继续向南行进。下图为长岭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中午1:40左右,我们经过何家坝村时,看到路边树立有“何家坝栈道遗址”文物标识碑,于是下车走到河边仔细寻找栈道孔遗迹。下图为“何家坝栈道遗址”文物标识碑。</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到河边,在河对岸的悬崖处看到有几眼栈道孔。目前栈道孔距离水面较低,这应当是泥沙堆积、河床抬升所致。下图为何家坝栈道孔。</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何家坝栈道遗址考察后,我们在距离何家坝南侧不远处的李家河坝也发现了栈道孔遗迹,但是数量不多。随后又来到枣树坪村,询问当地民众得知,流经当地的河流名叫王家河,这条河一直能够流到仁村镇。下午2:20,我们进入仁村镇。仁村镇原名过街楼,表明这里曾有一座过街楼阁,遗憾的是早已被拆除,毫无踪迹可寻。下图为仁村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仁村镇有一条老街,保存有一定数量的老房子。下图为仁村镇老街传统民居。</p> <p class="ql-block">  在仁村镇询问当地民众得知,有一条路通向万源市的竹峪镇。2:30离开仁村镇,约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洋鱼塘村。从洋鱼塘村翻山,需要经过九元关进入四川境内。为寻找九元关,我们聘请一位当地村民周朝富(62岁)作为向导,带领我们翻越九元关。下图为洋鱼塘村。</p> <p class="ql-block">  这次出行前,我们准备了帆布手套和镰刀,因此面对茂密的山林,不再害怕长满荆棘的杂草。周朝富老人健步如飞,行动十分迅捷,一度让我们跟不上节奏,后来蓝老师提出走到最前面,这才将节奏控制下来。在翻山途中,周朝富老人不时与我们闲聊,据其讲述,他的祖上是四川达州,祖父时来到镇巴,如今和老家亲戚在红白事上仍有来往。下图为翻越九元关。</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翻越九元关时走过的一处古桥。</p> <p class="ql-block">  在田野考察中即便充满危险,但也信心十足。下图为考察途中随拍。</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一座木桥,看样子已经废弃很久了。</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一座坟墓,墓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读。</p> <p class="ql-block">  翻山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虽然在学校偶尔会跑个五千米,然而与考察相比,在田径场上的跑步简直不能算作运动。下图为考察途中休息场面。</p> <p class="ql-block">  周朝富老人讲述,九元关有一座玉皇庙。在其指引下,我们来到玉皇庙所在地。只见玉皇庙仅剩墙基,掩映在一片灌木丛中。下图为九元关玉皇庙遗迹。</p> <p class="ql-block">  玉皇庙所在的区域是一条山脊,是川陕两省分界线,山脊北侧是陕西省镇巴县,山脊南侧是四川省万源县。下图为在玉皇庙旁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下午5:20我们下山,来到万源市竹峪镇三岔河村。下图为下山之后在三岔河村附近看到的一处传统民居。</p> <p class="ql-block">  三岔河村原名板桥,目前仍有一条老街,老街上有许多老房子。下图为三岔河村老街。</p> <p class="ql-block">  5:30我们抵达虹桥村。该村属于竹峪镇管辖,要比三岔河村繁华一些。在虹桥村,我们并没有驻足停留,直奔下一站竹峪镇。下图为虹桥小学。</p> <p class="ql-block">  竹峪镇是一座规模较大的聚落,在群山之间称得上是一处繁华的乡镇了。347国道穿镇而过。竹峪镇学校所在的街道名为教师街。而竹峪最早的街,是现在的通江街。据当地老人讲述,通江街在解放前属于通江管理。原先以凤凰桥底下的河流为界,河北岸的教师街、后街等区域万源管,河南岸的通江街则属于通江管。下图为竹峪镇航拍。</p> <p class="ql-block">  竹峪镇凤凰桥桥头有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高山仰止疑无路,长虹卧波别有天”的诗句。下图为凤凰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竹峪镇凤凰桥。</p> <p class="ql-block">  竹峪镇老街名叫后街,该街道地处远离河流的山坡上,地势较高,有大量传统建筑。下图为竹峪镇后街。</p> <p class="ql-block">  当天傍晚6:20,我们结束竹峪镇考察,前往万源市区。在万源市区见到的后河已经变得十分清洌,我们住在万源市后河边的尖峰大酒店。下图为6月21日早晨拍摄的后河。</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上午8:30,开启当天的考察之行。第一站是万源市区北部的观音峡,我们沿210国道来到此地,只见后河水势湍急,两岸壁立千仞。下图为万源观音峡。</p> <p class="ql-block">  穿过观音峡,便是万源市官渡镇。官渡镇是万源境内一处规模较大的乡镇,地势平坦,楼房林立。下图为官渡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在当地民众指引下,我们来到官渡镇老街。老街名为“马升街”,仅有四五幢老房子。下图为官渡镇马升街一处石阶路。</p> <p class="ql-block"> 结束官渡镇考察后,我们前往梨树乡。梨树乡目前已经被合并入官渡镇,下图为远眺梨树乡。</p> <p class="ql-block"> 梨树乡办公楼前悬挂的牌子上写有“梨树区域”,经过当地工作人员的解释,我们得知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名称。类似于几个大的村庄合并之后的称谓。下图为梨树乡办公楼外景。</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梨树乡考察后,上午10:00我们来到梨树乡杜家沟村。下图为流经杜家沟村的一处小河。</p> <p class="ql-block">  杜家沟村地处万源与镇巴交界,我们考察目的是寻找当地的滚龙坡。在前往滚龙坡途中,车辆沿210国道行驶需要经过川陕交界,下图为210国道川陕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  滚龙坡是一处隘口,控御川陕两省。在滚龙坡,当地李庆万老人(73岁)为我们指路,寻找滚龙坡垭口城墙遗址。下图为站在滚龙坡垭口附近远眺四川群山。</p> <p class="ql-block"> 由于废弃已久,植被茂密,昔日雄伟的滚龙坡垭口如今已经掩映在杂草密林之中。李庆万老人手持镰刀为我们开路。下图为前往滚龙坡垭口城墙遗址途中。</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披荆斩棘,我们终于来到滚龙坡垭口城墙遗址处。城墙遗址现状为石块垒成的墙体,原先城楼已经坍圮、毫无踪影,相传当年川陕两省的官员曾在这里商议如何平定白莲教。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时,曾在这里与国民党部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下图为滚龙坡垭口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在四川一侧航拍滚龙坡垭口。</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滚龙坡考察后,我们回到210国道,沿国道向北出发,再次进入镇巴县境内。中午12:00抵达镇巴县渔渡镇。渔渡镇老街呈“回”字形,沿着老街走可回到原地。渔渡镇老街也没有门牌号。下图为渔渡镇老街传统民居。</p> 下图为渔渡镇街景。 <p class="ql-block"> 离开渔渡镇,下一站为毛垭塘。毛垭塘位于210国道沿线,在毛垭塘我们看到路边树立有“大毛垭”的标识牌。下图为毛垭塘附近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大毛垭”交通标识牌。</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45,我们抵达镇巴县小洋镇,这是210国道下山之后的第一处乡镇。小洋镇坐落于泾洋河畔,我们没有在小洋镇停留,直奔镇巴县城。下图为小洋镇。</p> <p class="ql-block">  车辆驶出小洋镇不一会儿就进入镇巴县城,当天的午饭在镇巴县城一家农家土菜馆解决。下图为镇巴县城泾洋河上的安居桥。</p> <p class="ql-block"> 在镇巴县城吃过午饭后,我们沿着210国道向南行驶,目的地为万源市大竹镇。车辆首先行使至万源市官渡镇,之后沿347国道向东行进,这一段路基本上与后河上游平行。下午3:48,我们抵达土垭子隧道。土垭子隧道上方是嘉陵江流域和汉江流域分水岭,穿过土垭子隧道后,路旁河流均是向东流去,先是汇入任河,最终汇入汉江。下图为土垭子隧道。</p> <p class="ql-block">  穿过土垭子隧道后第一个乡镇为庙坡乡,在庙坡乡没有停留,直接向东行驶。下图为庙坡乡卫生院。</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驶出庙坡乡后不远处,在路旁悬崖上看到的疑似栈道凹痕。</p> <p class="ql-block">  下午4:00,我们抵达大竹镇。大竹镇目前已经没有传统建筑遗存,原先的老街名为“莲花路”。传统社会,从汉江而来的船只到大竹镇便下船卸货,改走陆路抵达城口、巫溪一带,因此大竹镇曾今是一处繁忙的水陆转运码头。凭借河运,大竹镇能够与汉口乃至上海建立联系。下图为大竹镇莲花路街景。</p> <p class="ql-block">  大竹镇码头位于任河东岸,在当地乡民指引下,我们来到码头所在地,只见任河平静地向北流淌。这里曾经是连通两岸的渡口,后来公路修建后,遂遭废弃。下图为站在大竹镇码头向北看到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大竹镇码头在历史上是一处相当繁忙的码头,在码头考察期间,我们见到了保留至今的拴船石。拴船石有一处直径约8厘米的圆孔。下图为大竹镇码头拴船石。</p> <p class="ql-block"> 结束大竹镇考察后,我们原路返回万源市区。下图为返程途中看到的翠绿群山与蔚蓝天空。</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当晚夜宿万源,仍在尖峰大酒店住宿。图为万源市区夜景,不远处是当地著名的廊桥酒店。</p> <p class="ql-block">  6月22日,荔枝道考察之行进入最后一天。上午8:20,我们从万源市区出发,目的地为鹰背镇。车辆首先沿210国道向南行驶,当天的后河与我们18日见到的大为不同,河水的颜色由黄变绿,水位也低了不少。因此我们决定再次前往罗文镇,考察当地码头。上午9:40,我们抵达罗文镇。罗文镇有一座吊桥,这座吊桥有轻微晃动,有恐高症的人恐怕会腿脚发软。下图为站在罗文镇吊桥上拍摄的罗文镇码头及该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  罗文镇吊桥上方是襄渝铁路,下图为蓝老师在吊桥上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站在罗文镇吊桥上向北拍摄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结束对罗文镇考察后,我们向北驶入165县道,与210国道相比,这一段路况略显滞后。我们相继经过三溪口村、新桥河村等村庄,于10:30抵达河口镇。河口镇是一处规模较大的聚落,在前不久的撤乡并镇改革中将周边的秦河乡、庙垭乡等合并。我们在河口镇并没有停留,下图为河口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驶出河口镇后,我们继续向西南行驶,中途经过三官场村。三官场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在公路旁边树立的介绍牌上,能够看到该村有众多古迹,还与荔枝古道有关。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在三官场村多做停留,便继续向鹰背镇出发了。下图为三官场村村口的介绍牌。</p> <p class="ql-block">  中午11:20,我们抵达庙垭乡。在庙垭乡入口,有一座新建的仿古牌坊,上书“庙垭”两个大字。询问当地一位做生意的民众张德川(59岁)得知,我们寻找的化米梁并不在庙垭乡,而是名扬村。据张德川介绍,名扬村目前有一座“荔枝庙”,这座庙以前叫“义庄寺”,之前也没有“荔枝庙”的说法,只不过后来为了配合“荔枝古道”旅游资源开发,而将其更名为“荔枝庙”。发现走错路线后,我们决定先在庙垭乡一家餐馆吃过午饭,然后再去名扬村。下图为庙垭乡仿古牌坊。</p> <p class="ql-block">  在庙垭乡吃饭的餐馆背后是当地的老街,街道两旁保留有大量传统民居。街道铺设有大的青石板。查看老街民居门牌,得知这里的老街名为“庙垭场老街”。下图为庙垭乡的老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12:00,我们离开庙垭乡,先是原路返回至袁家坝村,之后从袁家坝村进入另外一条公路,沿此公路行驶二十分钟后抵达名扬村,化米梁在当地民众口中又被称为“四队”、“化米寨”。下图为先前在庙垭乡遇到的张德川所说的“荔枝庙”大殿。</p> <p class="ql-block">  名扬村的“荔枝庙”实际名叫“嘉佑寺”,我们在庙檐下方看到一通新树立的文物单位标识碑,碑上刻有“嘉佑寺”字样。在嘉佑寺大殿南侧,我们发现了六块大小不等的明代残碑。下图为考察嘉佑寺残碑现场。</p> <p class="ql-block"> 名扬村下一站为鹰背镇。鹰背镇地处万源与平昌交界处,是万源最西南端的一处乡镇。原先鹰背镇属于庙垭乡管辖,后来为方便管理而独立设镇。下图为鹰背镇街景。</p> <p class="ql-block">  鹰背镇聚落规模较小,人口稀少。目前已经没有老街,我们在鹰背镇询问当地民众“竹筒沟”的方位后,便离开这里前往竹筒沟。下图为在去往竹筒沟的路上回望鹰背镇。</p> <p class="ql-block">  竹筒沟地处鹰背镇最西南端,与平昌县接壤。在竹筒沟,我们采访了苟在金爷爷(66岁),在他指引下,我们来到“饮马槽”(音)。饮马槽是一块方形巨石,顶部是一处平面,有8个圆形凹槽。下图为蓝老师在考察竹筒沟饮马槽。</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竹筒沟饮马槽巨石上方的圆形凹槽。</p> <p class="ql-block">  在苟在金爷爷带领下,我们进入到竹筒沟中,当地人称此沟为土地沟,因为沟中有一座土地庙。说是土地庙,实际上就是三块石板构成的一处石龛。下图为竹筒沟土地庙。</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竹筒沟风貌。</p> <p class="ql-block"> 结束竹筒沟考察后,我们离开此地,此次荔枝道考察也进入尾声。我们从竹筒沟进入平昌县境内,途经平昌县马鞍乡、宣汉县马渡关镇和隘口乡等乡镇。下图为在宣汉县远眺马渡关镇。</p> <p class="ql-block">  下午4:00,我们从宣汉县驶入包茂高速返回重庆北碚,下图为宣汉高速口。</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晚上7:00我们抵达荟文楼,本次荔枝道考察正式结束。</p><p class="ql-block"> 此次田野考察是我第一次走访秦巴山地之间的乡镇村落,为期四天的考察,使我对西乡县、镇巴县、万源县和宣汉县境内荔枝道沿途古迹有了形象的认知。与5月份考察渝黔古道时相比,此次荔枝道考察见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极为不同,多姿多彩的巴蜀大地再次给我留下了别致体验。尤其是在川陕交界地区的西乡县和镇巴县考察期间,一日之内经历不同的方言区,带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风俗、语言、建筑的南北差异在本次考察途中都十分明显的体现出来。此外,我再次体会到田野考察对文献的校正功能是何其强大!古人地理认知有很大的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体现在文本记载中,倘若不去实地寻访,那么文献中的疏漏就很难被发现,从而难以准确的复原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交通状况。</p><p class="ql-block"> 自研究生入学至今,我已经多次跟随蓝老师实地考察历史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路线,在考察途中一边品尝各地美食,一边欣赏沿途风景,给我的研究生岁月增添了许多色彩。前进的脚步未曾停歇,接下来我还会有更多的田野考察。即便考察路上遍布艰辛,但我仍然对田野当中的惊喜与乐趣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浏览,祝您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