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壮医科“三伏贴”开贴了

糖小护🎀

<p class="ql-block">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特色疗法。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此时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直达病所,体内地的浊毒之邪更容易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以达到化浊解毒、鼓舞正气、平衡阴阳、防病治病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三伏时节,把中药磨粉后进行贴敷治疗,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因药物经皮肤经络吸收,不经胃肠道代谢,使用方便、副作用小,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深受患者欢迎。</p> <p class="ql-block">  壮医科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与实践,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制纯中药制剂付贴膏,在本地区开展“冬病夏治”贴敷疗法,它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次数,还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病情轻、病程短的患者,连续贴敷3—5年,可达到临床治愈目的;病情重、病程长的患者,可缓解发作、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冬病夏治简单易行、价格合理、疗效确切,深受广大患者欢迎。</p><p class="ql-block">  冬病夏治“三伏贴”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中焦虚寒、下元亏损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颈椎病、腰椎病、颈肩腰腿痛;每遇风寒就头痛难忍的“头风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冻疮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的食物。</p><p class="ql-block">2、贴敷前应洗澡,衣着宜清爽,着深色衣服,避免过度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必须及时咨询医生。</p><p class="ql-block">3、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对胶布过敏者,可用低过敏的胶带固定贴敷药物。</p><p class="ql-block">4、贴敷完12小时以后才可洗澡,但一定要用温水,皮肤破损者不宜洗浴。</p> <p class="ql-block">  冬病夏治“三伏贴”不适应的人群:禁忌人群: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3.瘢痕体质者;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慎用人群:1.孕妇;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3.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最为合适,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p><p class="ql-block">冬病夏治贴敷时间为:</p><p class="ql-block">伏前加强:2021年7月1日-7月3日</p><p class="ql-block">初伏:2021年7月11日-7月13日</p><p class="ql-block">中伏:2021年7月21日-7月23日</p><p class="ql-block">末伏:2021年7月31日-8月2日</p><p class="ql-block">伏后加强:2021年8月10日-8月12日</p><p class="ql-block">冬病夏治贴敷地点:凌云县中医医院住院部四楼壮医科</p><p class="ql-block">美丽健康热线:0776-7616325</p>

冬病

患者

年月日

伏贴

末伏

庚日

皮肤

药物

初伏

夏治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