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于儿子的第三个,改于儿子的第八个儿童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摄影:李印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四的时候,陈独秀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做“百恶孝为先”。他认为,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从反对孝开始。</p><p class="ql-block">我不太清楚在其他语言里也没有“孝”这个概念,至少英文里“孝”(Filial Piety)这个概念是非常生僻的,几乎没有人在日常 的口语里使用它。就像“磕头”这个词,在英文里就叫Kotow,直接用了中文的发音,因为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根本 没有磕头这个动作。(还有就是味觉中评价一道菜“鲜”的概念,英文里也无法表述,只能以Delicious模糊表述。)</p><p class="ql-block">可见,“孝”只是一个特殊的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就像清朝的辫子和汉族妇人的小脚,该文化系统内部的人如果违反这个风俗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而在这个系统之外的人看起来则显得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尽孝”和留辫子、裹小脚一样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p><p class="ql-block">换而言之,在你这里被当作天条的东西,在别人那里根本就是子虚乌有。</p> <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我有位女性朋友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生了一个灿若天仙的混血小姑娘。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我这个朋友推着 她的小宝贝在新泽西一个叫Summit的小镇的路上散步,遇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国老太太。老太太见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姑娘自然是施展了一下美国人夸赞别人不惜任何代价之能事,双方在极其融洽的氛围中寒暄,场面温馨而动人。为了回报那位老太太的好意,我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性朋友很顺理成章地唆使自己正在咿呀学语的闺女,指着那位老太太说,“Say,grandma!(叫奶奶)” 话音刚落,局面当场石化,老太太的 笑容瞬间凝固,又马上转化成一种极力克制的愠怒,继而完全没有礼貌地转身而去。我的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性朋友尴尬地领着孩子 站在原地,茫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地个天啊!难道叫一个老太太“奶奶”也能得罪这个老太太吗?</p><p class="ql-block">没错,在另一个文化里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有“孝”的文化,所以我们才把对别人称大认作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同样,我们也认为在别人面前自己称大是对别人的一种侮辱。</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文化里,陌生人之间的尊称一般都叫大哥大姐大叔大婶大爷大妈,骂人都是孙子儿子、我是你爸爸等。这都是源自于我们长者为尊的孝道文化。相反,你若是冲着一个西方人说我是你爸爸人家不会觉得有什么冒犯的,相反,你要把对方称大他倒会觉得是对她的一种侮辱,因为你把他说老了。对他们来说,“老”是没有活力、没有希望、不再性感的同义词,是一件不令人愉快的事情。我的那位女性朋友遇见的那位老太太的反应便是由于这个原因。别说是称呼了,在西方,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有时都是对对方的一种鲁莽行为。</p> <p class="ql-block">那么,“孝”作为一个中华文明特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是从什么逻辑演化来的呢?</p><p class="ql-block">关键是报恩,报父母的生养之恩——因为父母生养了我,我一定要回报他们,这是整个事情的逻辑。这个报恩甚至在时间上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父母过世,男儿规定要守孝三年,在家里守着什么都不能做,称为丁忧。为什么是三年?因为妈妈生下你之后的头三年是最辛苦的,过了三年你就可以不那么缠人了。一报还一报,连时间都规定得死死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只是做儿女的这么想也就罢了,毕竟是投桃报李,滴水涌泉,但是关键作为长辈的也这么认为并且要求晚辈的。</p><p class="ql-block">传统中国的父母,生孩子就是一种投资,生了闺女就是为了收获聘礼,生了儿子就是收获一辈子的养老保险,因此生儿子比较划算,因此男尊女卑。其实仔细想想,这里面有很可怕的一种逻辑,人性与爱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我自己生养孩子的体会是,首先,父母的鱼水之欢是上帝对创造生命的一种奖赏——谁让你丫贪色呢,你得为此承担义务啊。要知道,孩子并没有求你把他生下来,生他(她)是父母的决定和行为,他(她)对此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等孩子出生以后就更是有趣了,孩子带给你的乐趣是没有孩子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我恨不得让他停止生长,永远呆在幼小的年龄,太好玩儿了,我只把他看做是上帝派来的一个长得比较像我的一个天使,我尽量做到自己不要亏欠了他;我对他好,是给我自己带来喜悦的行为,并不是以后需要他回报我的投资。这怎么可能是一种投资呢?如果是投资,我不是已经从目前的欢乐中已经得到回报了吗?我还企图得到什么更多的回报吗?</p> <p class="ql-block">我根本不会指望我的儿子将来孝顺我。他如果他嫌叫我“爸爸”或“老爹”饶舌拗口的话也可以直呼我的名字,我觉得另外一个人直呼我的名字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因为我自己有让我自己觉得自豪的东西,没有必要通过我是他爸爸或是别人的什么长官来证明自己。我是我儿子的爸爸,除了证明我必须抚养他之外什么也证明不了。我们不是见了领导必称处长、局长、部长吗?因此我也比较反感当今社会上这样的风气。</p><p class="ql-block">等我儿子十八岁成人,我们就两清了,我为我当年爽了那一下尽了我的义务,我并且在尽义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喜悦和幸福;他呢,也成长得可以自食其力了,可以有他自己的未来了。那时候,从债务上来讲我和我儿子就两讫了。</p> <p class="ql-block">就到这里吧。最后我还要补充一句,在我的道德谱系里没有了“孝”,难道不会造成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家庭内部的割裂吗?不,虽然我不提倡“孝”,但我推崇爱,博爱,相互平等的爱,无近弗远的爱,自由择取的爱。就像美国诗人惠特曼写的那位老猎人那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孩子们都很爱他,</p><p class="ql-block">他们都以个人的名义爱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亲爱的儿子,将来我没有什么需要你报答的,但我希望你能爱我,也希望你爱所有人的父亲和母亲,也希望你爱所有人的儿子或女儿,我不仅希望你爱人类,也爱一只猫和一条狗以及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总之,我不希望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李印白,1982-1986年求学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后赴美学习摄影及设计,现为平面设计师、摄影师。</p><p class="ql-block">欢迎转发给所有孩子们的爸爸妈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Thanks!</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