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之守望

太极养生

眼看着五十年前离家去内蒙古的日子越来越近了。<br> 那一天,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也是从那天开始,我们很多人有了一个“兵团战友”的代名词。<br> 五十年,半个世纪,历史的瞬间,却基本涵盖了我们这代人一生中的全部,我们从二十世纪跨入了二十一世纪。<br> 五十年前,不管是积极的、自愿的,或是消极的、无奈的,但都各自怀揣理想、心存梦想,甚或是有人带着妄想吧,总之是那么点懵懂的希望和憧憬,在那些老三届开创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锣鼓敲打着、被那些街道里弄阿姨爷叔们披红挂绿地送到了上海老北站,随着那股洪流一骨脑让绿皮车拉到了那片未知的以往。<br> 五十年后回首望,当时过去的人流中如今不显山不露水的却就有了变化。不管通过什么手段、走的什么途径,总之成功了才是硬道理。有人实现了理想,一展宏图,名垂青史;有人妄想成真,得意忘形,却如了中山狼甚至当啷入狱;更多的人却是在坎坷中前行,一次次在命运的大洗涮中颠簸,求生中忘却了曾经的初心,只能依靠着父母的庇荫走进了成家立业的小楼中。<br> 这几年每年都有知青在搞五十年的纪念,最早是那些六八年就打冲锋的,随后有六九年的、七零年的。我们内蒙古兵团的那些老战友们也都在这几年里在各地度过了难忘的五十周年。如今那些老三届的战友很多人已经迈过了七十岁的坎,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br> 再回首,时光荏苒,青春不在。如今我们上海的七零届也迎来了赴内蒙古的五十周年。回想当年,宛若一梦,只是在个人青春的档案中有了那深深的难以磨灭的一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有人离去,当年我连的五十多上海兵中如今已是便插茱萸少几人了。<br> 这个五十周年的聚会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的绝版。一生中曾经可以有若干个十年后聚会,当年也曾有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当年唱这首歌时是多么的心情激昂,似乎美酒酒香后理想就会化为宏图,结果再过二十年重摆美酒再相会时,很多朋友却下岗了。<br> 虽然这一切都过去了,大家在各自的道路上依然奔波着,却仍然摆脱不了当年那一梦。因此这些年来从没消停过关于上山下乡的讨论、纠结于有悔无悔中,牵扯着那没完没了的车轱辘话。其实兵团在人生中只有那几年,但刻下的印象太深了,青春在那里消失得无法自拔而无时不纠结于那个年代所留下的话题,最短的经历中留下了最多的无法抹去的画面。<br> 只是这五十年来人们依然很少忏悔,更多的是怨天尤人。其实洪流是由无数个细小的水流汇成;运动也是由无数个推手组成,没有你们我们他们,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地球照样日行八万里。<br> 很多人一议论起当年,都把自己描写得如何悲壮,如何感人。过来人都知道,当年下乡的知青到底给农村带去了什么?不管是下乡的还是去兵团的,并不是每个人的行为都是那么光明磊落的。<br> 当然,知青作为个人的付出是悲壮的,很多知青的贡献也是无法抹杀的。我们到兵团时,那里已被老三届的先驱们开垦过了,在那里到处留传着他们那些被人称赞的创业事迹,他们当时在一无所有的荒漠里住羊圈,睡牛棚,开垦出了万亩良田。虽然苦,但那时人们有着梦,有着理想,精神是充沛的。后来随着兵团的撤销,连队一年年人员的减少,有上学的、有招工的,有病退的。貌似那兵团变成了农场后,眼见着几百人的连队在渐渐缩小,最后只留下了那些守望者。说他们是守望,更确切的来说是无助。<br> 我不在这个守望的队伍里,我也是一个早早脱离了兵团的人。虽然内心里曾经真想在那里扎根的,虽然这想法被很多人嗤笑过,在当时,能离开那里,却是被羡慕的。我自己现在有时也觉得我当时的小农意识是多么的无知。可能是我在农村的经历和被感染,当年真得就是抱着“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意识想留在那里的。<br> 那些后来一直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是怎么想的,只有他或她自己知道。无助、期盼,孤独、渴望,可能都兼而有之吧。<br>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应该算是个失败的例子。同样是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年那些老兵组建的兵团坚持下来并衍生了二代三代。军人如磐石,战争结束后军队转而变成了农垦人员并没有大的波动。而知青组建的兵团没有那个战斗力,也没有那个持久的信念。再加上知青有文化,觉得脸朝黄土背朝天埋没了他们的才华。虽然初时很多人也都有颗火热的心,但在理念崩塌后也都灰溜溜的走了。包括我这样的扎根派也在当时连领导的劝说下离开了兵团。到后来留下来最多的就是上海兵,因为他们去得最晚,年龄最小,也是离家最远的。这些当时的留守者,一说起当年这些事,唏嘘中夹杂着无奈。有时在想,如果当时没有那个云南事件,知青没有返城,会是个什么结果?<br> 几十年过去人们再回过头来看当年,有赞叹,也有诅咒。有人给自己贴金、有人把自己装扮成了花。也有人在为知青所谓当年的苦鸣不平,他们嘶鸣着、呐喊着,其实只是一种自恋秀。过去的已经过去,没必要过于纠结。<br> 如今我们已不再年轻。正因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挺多,我们该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虽然我们的脚步似乎跟不上这变幻的时代,但领悟迟钝不怕,只是不要再有妄念。<br> 日记没写完,听到狗狂吠,便到前院查看,这时有位老太太过来打招呼。八十九岁的人,仍健步如飞,耳不聋眼不花。她说每天就是出来散散步,跟大家嘎嘎讪胡,开心来!她以前是当地的农民,动迁后住到了这里,满足的意识让她永远这么快乐!<br> 人生就该如此,要什么烦恼?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之后,一捧黄沙。五十年前,我们没想到会是现在这样。<br> 五十年,于人生来说不谓不长;五十年,于社会来说不谓不短,经历了如此一生,你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的?这个年龄,当该做到无怨无悔。莫如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眺望天边云卷云舒;行淡然宠辱不惊,视名利淡若清风!<br><br> 二〇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