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继上个月的“知觉—动作康复课程”实践,本月继续,并且在廖诗芳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学生们的康复训练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做了反思和改进,具体如下:</p> <p class="ql-block">一、崔涵的问题及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1、问题:攻击性、大喊大叫、撕纸、扔东西等。</p><p class="ql-block"> 2、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廖老师通过视频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了解,认为崔涵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来自于家长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崔涵现在的这些问题要从家长的改变上做工作,班级的教学活动尽量让其放松愉悦,消除紧张感即可。</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和王老师遵循了廖老师的指导与建议,在班级教学中多满足其各种需求,不干涉;家长的工作通过微信天天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与家长的相处模式与状态,实时跟踪反馈,及时调整。</p> <p class="ql-block">二、刘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1、问题:骨盆及下肢的问题、肌张力的问题、手部问题。</p><p class="ql-block"> 2、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不用老师的手扶持,改为学生主动扶梯背架做动作,这样学生会主动寻求感知觉并主动调整身体动作与幅度,进步效果会更明显。</p> <p class="ql-block">三、韩福泽的问题及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1、问题:骨盆及下肢的问题、肌张力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2、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韩福泽的问题要比刘洋的问题轻很多,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尽量不用语言,不要用语言去改正他的动作(过多的语言改正会造成紧张感),而是直接通过老师的手扶持纠正动作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四、赵梓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1、问题:动作的稳定性、自我控制问题。</p><p class="ql-block"> 2、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整体来说,赵梓郡是班级里综合能力最好的一个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手扔东西、走来走去等),针对这样的问题是要增加数数制约、任务制约,通过制约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通过布置任务让其有事情可做,这样他的手、脚自然就会去完成任务而不是捣乱了。</p> <p class="ql-block">五、杨枋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1、问题:动作的稳定性、人际互动、集体课的参与。</p><p class="ql-block"> 2、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枋榆的重点放在人际互动下,先增强1对1的互动,在集体课中适当关注和参与即可,不强求。当能很好的完成1对1 的互动后,再尝试与多人的人际互动模式,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目标与过程。</p> <p class="ql-block"> 集体课没有太大的改动,还是遵循上个月的模式,只是在集体课中增加了对枋榆的关注,引导枋榆多多参与课堂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的教学即将告一段落,剩余的时间是期末评估,希望我们的半年努力能有所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