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五月十六 - 小说连载· 南市传奇

沧海默风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小说连载· 南市传奇</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沧海默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 从督军府回到秦汉斋,权丽进门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说了声“好累!”</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笑了笑说“到别人家里,不比在自己家。在自己家里可以随便儿,站着累了可以坐下,坐着还嫌累可以躺下。到别人家做客就得讲规矩,循规蹈矩的,能不累吗?”</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权丽说“我觉得督军这两口子真挺不错的,这么大官儿没架子,说话做事都朴朴实实的。这样的官儿在当下这个社会真少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说“嗯!觉着投脾气,那就多来往;觉着不舒服,那就少来往;觉着不是一路人,那就不来往。朋友嘛!就得按朋友道儿走。”</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权丽说“话是这么说,可是人活在这个社会中,尽量别得罪人。多磕头,少骂街。交君子,远小人。谁是小人他那脸上可是没贴着标签,尤其是做生意,表面看人谁也不知道是人是鬼,咱多加小心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点了点头说“是呀,白天防火,夜间防盗,防诈防骗防小人,老辈儿留下来的话,没错儿!”</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还要往下说,权丽说“来人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回头一看,见从外边走进来一个人,年纪大约在六十多岁,头发胡子都白了,穿装打扮不像是有钱人,怀里抱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进门儿冲着我就走过来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赶紧迎上去,抱拳行礼说“刚看见老先生,迎客来迟了,恕罪!恕罪!您慢点儿走,请这边坐下用茶。”</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这老先生可能是走的太急了,听着喘气有些粗重。他紧走了几步,把怀抱的东西放到了八仙桌上,坐到了太师椅上喘着粗气说“唉!人老了,不中用咧!走这几步路就上喘了,该死了还不死,活受罪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权丽给老先生斟了杯茶放到了桌上,安慰老先生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岁数到了,有些活儿让年轻人干。看您这意思,走的不是近路,还抱着这么大的东西,怎不让孩子来呢?”</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喝了口茶,感慨的说“唉!儿女早就没了,就剩下我这孤老头子了!不提了,伤心!这是龙井呀!多少年不喝了,难得今天喝口好茶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听老先生话中有话,心中不免留意起来,试探着问道“听您这话,家中应该是富裕人家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慨然长叹说道“人生如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说当年咧,别给祖宗丢人现眼。今天到您这秦汉斋来,是来给您添麻烦来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权丽说“老先生您别这么说话,没甚麻烦的,您有甚事说来听听。”</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已经缓过气来,面对我从容说道“不瞒二位,我这是慕名而来,求您佛眼青瞳给我这件东西掌掌眼。”</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说罢,老先生站起身,小心的解开桌上的包裹,露出了一个瓷瓶。老先生说“家门不幸,横遭厄运,家道衰落,度日艰难咧!常言说不能讳疾忌医,今天当着真人不能说假话。我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一只瓷瓶,求您掌眼给看看,这是甚年代的,能值几个钱?”</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瓷瓶,就感觉有点儿怪怪的。如果从瓷瓶因为年代久远而瓷釉色彩衰减的角度看,这个瓷瓶应该是在战国后期烧制的。</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从瓷瓶的特有釉色角度来看,这只瓷瓶应该是战国后期的“高火莹红”。而战国后期烧制的““高火莹红自然釉”,只能是吴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萧山的南瓷官窑才能烧制。</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而“高火莹红”这种釉色只能是瓷瓶因为含有特定地区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从瓷瓶胎土内部逐步浸出而后定型的釉色,具备着深沉的暗红色调,然后随着瓷瓶的冷却过程而逐步的减弱了暗红,却渐渐的分层展示着明红、艳红、朱红、桃红、鲜红。</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战国时期烧制的“高火莹红”瓷瓶,之所以称为“莹红”,就是因为胎土含着高质量的铁元素,而在瓷瓶冷却后,从不同角度观察瓷瓶,则能够看到瓷瓶闪烁的星耀金属感。</b></p><p><b style="font-size: 22px;"> 那么这位老先生拿来的高火莹红瓷瓶,为甚我看着感觉怪怪的呢?就因为这个瓷瓶酷似民间传说的“残阳对莹”战国宝瓶!</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据说楚怀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一对瓷瓶,这对瓷瓶很有特点,那就是每只瓷瓶都是“高火莹红”中的极品,釉色均匀,浓淡相宜,最为神奇的,是釉色自然的在红晕中绽放出金黄,而这金黄却只是个半圆的形状,被一棵扶桑树干遮挡住了半边。而另一只“高火莹红”瓷瓶上相对应的位置,也是半轮金阳,伴随着一棵扶桑树,当两只瓷瓶放到一起的时候,俨然是一轮金阳伴扶桑!</b></p><p><b style="font-size: 22px;"> “高火莹红”的釉色形成,纯粹的是在高温下自然浸出的色彩和图案,而这一对“高火莹红”瓷瓶,竟然会出现半轮金阳双瓶合璧,绝对是巧夺天工、天意使然呀!楚怀王得到了这对“高火莹红”瓷瓶,如获至宝,加倍珍惜,把这对瓷瓶放在了自己的寝宫,每日欣赏把玩,早晚焚香礼拜,只当做了神一般的供奉。</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只可惜好景不长,在嬴政统一六国的战乱中,这对瓷瓶却不见了。有的说是楚怀王把瓷瓶藏匿起来了,有的说是毁于战乱中了,还有的说是被嬴政掠夺走了,各种说法都有,但是都不足为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那天的八仙桌上,突然出现了神传于世的“高火莹红”的“残阳对莹”瓷瓶,可想而知我当时内心的震撼和疑惑。震撼的是“残阳对莹”竟然会出现在秦汉斋!疑惑的是如此珍贵的古代稀有的宝物,怎么会落入这位老人家手中的?他是甚人呢?</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位老先生,而是拿来了鉴定古瓷器专用的高倍放大镜,对这只瓷瓶做进一步精细的检查。</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的文物和古董,因为极具收藏价值和增值功能,所以自古至今仿制和造假就长盛不衰,致使赝品充斥市场,收藏家大喊头疼! </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尤其是古瓷器,普通人是很难鉴别出来哪一件是古瓷器,哪一件是仿制品。鉴别是否是赝品,就如同狭路相逢各亮兵刃,究竟是造假者高明,还是验假者厉害,分秒之间立判高下!</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太爷爷还在,那么对于这只“高火莹红”的古代绝品“残阳对莹”瓷瓶,会很快就能判断真伪的。但是我不是佛眼金瞳,我是佛眼青瞳,我还需要不断学习、谨慎断代,绝不能轻率决断、粗心误事,坏了秦汉斋的名声。</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文物和古董鉴定,即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指的是文物和古董鉴定,主要是凭经验和目测,也就是行内常说的“眼学”,眼睛经过的赝品多了,自然经验就丰富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科学指的是借助于现代的仪器和化学试剂,在专业的科研部门进行科学鉴定,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这也是导致目前中国收藏市场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原因之一。</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从夏商周以后,赝品制作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从材质上、设计上、技术上、工具上、烧制上,都是古代所不能比的,唯其如此,古代的文物和古董,也就具有了现代仿制品无法模仿制造的天然鸿沟。</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了解远古文物和古董独有的特质、特色、特点、特有的独到之处,你就可以判断真伪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代的材质是现代的材质所替代不了的,这也是我的信心所在!</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既然高仿赝品主要是欺骗鉴定者的肉眼,而仅凭传统“眼学”鉴定的藏品特征,就成了造假者刻意模仿的的绝对参照标准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只是单纯的凭借两只肉眼来鉴定是否赝品,有些高仿品的确能做到以假乱真。因为制假者知道,绝大多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没有显微设备和化学制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高倍放大镜,可以弥补在鉴定时的困窘状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在高倍放大镜观察下,那些赝品在细小的痕迹上,绝对无法做到跟真品一样,因为年代不同,土质已经不一样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造假者虽然明白,仅仅从外观上仿制,骗不了真正的高手,但是他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再找到古代的陶土、瓷土,这就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造假者无法复制的历史衡量标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胸有成竹的拿过来了高倍放大镜,不经意的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那位老先生,捕捉到了这位老先生转瞬即逝的不被人所觉察到的一丝惶恐的神色。</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他为甚会有这转瞬即逝的惶恐呢?</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没再理会那位老先生,自己专心的沉浸到了对这只古瓷瓶的鉴定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在高倍放大镜下,这只所谓的古代瓷瓶原形毕露。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只仿制品,是一只高仿的赝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这是真正的战国时期的“高火莹红”“残阳对莹”古瓷瓶,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消沉,瓷瓶自身的自然腐蚀和老化,呈现的是整体瓷釉的统一变化。而人工造假做出来的模仿腐蚀,是很生硬的深浅不一的刻意留痕。这就明确的宣告了,这只瓷瓶是当代的赝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依据还在于这只赝品瓷瓶的用料,和古代瓷瓶的用料相比较,根本就不是相同的料质。战国时期的浙江古称吴国,吴国的萧山生产的瓷土颗粒感较强,而现代的瓷土因为机械的先进直接导致了瓷土的细腻,所以古代烧制出的瓷瓶表面会有难以察觉得颗粒感,现代的瓷瓶会给人格外精细的感觉。</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另外,古代釉料呈现出来的品相,都是比较拙朴的,釉料的色相上就显得厚重深沉。而现代釉料的色相,给人们的感觉是鲜艳明快,这是两种不同的感觉。</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尤其是瓷瓶底部,古代都有印章或者落款,大多是瓷瓶制作人的姓名。这件赝品的制作者虽然懂得模仿,但是落款明显的错误。古瓷瓶的落款应该是“吴越某某”,因为产地是战国时期的吴国。而仿制赝品的落款却是“萧山牛氏”,这做假做的太没有历史知识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收起了高倍放大镜,看了看这位老先生,只见他用期待的目光仰望着我,我心中泛起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滋味儿。</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家,风尘仆仆的徒步来到了秦汉斋,怀里抱着这个所谓的古瓷瓶,求我做这个断代鉴定,下一步他想要做甚呢?</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看我放下了高倍放大镜,惴惴不安的问我“怎样?这是个甚年代的瓷瓶?能值几个钱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问老先生“老爷子,您老今年高寿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说“我呀,今年六十七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恭敬地说道“快七十了,您老的身子骨还挺硬朗的。”</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人家说“咳!硬朗甚呀,将就活着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问老先生“您老让我鉴定这个瓷瓶子想干甚呀?”</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唉!我这不肖子孙,真是没法子了,不死就得活着呀!虽然是祖传的宝贝,我想这东西要是能值几个钱,我就把它卖了,换几个活命钱,苟延残喘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实在不忍心告诉老先生这是赝品,而且就是最近才烧制的,这就太让老先生失望了。于是我试着问他“您老人家准备把这个瓷瓶子卖多少钱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说“我也不懂行市,祖传的玩意儿,怎么着也能卖五百现大洋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您找个买家,看看人家能给您出多少。不过您这个瓶子得先放在我这秦汉斋,您看行吗?”</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想了想说“就是这样吧,不过你得给我写个收条,留个凭证。”</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说“可以,我这就给您写个收据。您老怎么称呼呀?”</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说“我姓何,你就写何先生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提笔写好了收据,说“我给您念念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说“不用,我认字咧!”说着接过收据看看,放心的揣进怀里说“过几天我再来听信儿!”</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说“您老留个地址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先生说“不留地址了,丢人咧!我过些天就来了,给您添麻烦了。谢谢!谢谢!谢谢……”</b></p><p><b style="font-size: 22px;"> 老人家千恩万谢的走了。我把老先生送走,回到秦汉斋。权丽指着瓷瓶子问我“这个瓶子值五百块现大洋吗?”</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说“赝品,做工还可以,告诉天津邝爷爷,我可以找到制假的再烧制一只,凑成一对儿,摆在家里看着玩儿吧,这也等于救了老人家咧!”</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权丽说“邝爷爷能干?”</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说“跟邝爷爷说清楚,这是古代吴国的‘高火莹红’古瓷瓶‘残阳对莹’的仿制品,你老人家收走了,免得流传到世上再坑害别人。”</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权丽感叹道“你想的真周到!”</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我想的周到吗?可惜这里边还有不周到的,我没看出来。我这出头儿的椽子,又出事儿了!</b></p><p><b style="font-size: 22px;"> </b></p><p><b style="font-size: 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