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的片首音乐——《六月,船歌》

晓敏

央视的热门谍战剧《叛逆者》播完了,那支片首曲——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还时时在心中响起。淡淡的,灰绿色的江景,闪过隐隐约约的人影和小船,深情的钢琴声中,掺进了小提琴的伴奏,慢慢地,乐曲演化为悠扬的小提琴,有些美好,又有些忧郁,最后,一面红旗飘入,给音乐添了一分亮色,继而推出标题——《叛逆者》。一般我回看电视剧,片头都是跳过的,唯独此剧例外,就是为了听那如痴如醉的《船歌》……<div>  其实,我关注《六月,船歌》也不过是今年年初的事。虽然早就知道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但从没有细细听过。年初,在“经典音乐故事”广播节目中,听了关于柴可夫斯基创作《四季》的故事:</div><div> 1875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尼古拉·马特菲耶维奇·贝纳德从俄国的诗中选出十二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各月份的诗,按月在刊物上登出。同时,他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能描写各月份性格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答应了,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作品的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写完就寄给杂志社。这是钢琴组曲《四季》的由来。</div><div> 我对俄罗斯诗人和音乐家合作的这种形式很喜欢。于是,就到处找《四季》的十二首钢琴曲来听。听来听去,最喜欢的是《一月,壁炉边》,《六月,船歌》,《十一月,雪橇上》三首。《六月,船歌》是公认的《四季》中最美的一首。实际上,这首曲子不是柴可夫斯基当天应景创作的。六月该投稿的那天,他自觉没有创作灵感,便将已经创作的《船歌》作为六月的一曲,不想,最成功的就是这首《六月,船歌》。</div><div> 我们还是听听《叛逆者》中作为片首曲的《船歌》吧:<br><div> </div></div> <h5>视频:《叛逆者》片首音乐</h5> <div>  再来看与这首曲子对应的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船歌》:</div><div> “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div><div> 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表达的正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岸边。鸢飞草长的初夏,湖面碧波荡漾,小船轻轻飘荡,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一个人在岸边,望着苍茫的天穹,任波浪亲吻双脚,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忧伤……这是我听《六月,船歌》时的遐想。</div><div> 然而,这首曲子,被用作谍战片的插曲,作为主人公情感的背景!细想想,也很有道理。</div><div> 从事地下工作的,大都出生城市知识分子,他们的感情应该是比较细腻的。他们的信仰来自美好的理想,而他们的任务,不但要面临生死考验,还要掩饰自己、策划行动、警惕背叛,还要面临孤独和误解……在美丽信念的支撑下,也会有悲伤,有忧郁,有惆怅。用乐曲来表达,比有些电视剧用缠缠绵绵的情节或对话来表达更可信,也更浪漫。</div><div> 其实,这首船歌,不只是片首曲,甚至可以说,就是主题曲。在剧中,每到煽情的部分:战友重逢,爱情涌起,无尽思念,目睹牺牲……都会响起《船歌》的旋律。剧中甚至安排了主人公在西式面包房死缠烂打地夺人所爱,硬是得到了可贵的《四季》唱片的情节。</div><div> 故事的高潮,在电视剧的最后:去华东局报到前,林楠笙走进工作过的小学。此时,教室里传来了《六月,船歌》的琴声,恍惚中,这是朱怡贞在弹风琴,林楠笙在教室里坐了下来。渐渐地,风琴声演变为钢琴协奏,风琴前空荡荡的,林楠笙抚着帽徽上的五星,眼前浮现着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演奏此时也达到了高潮。</div><div> 应该说,这是最好的结尾。可惜,电视剧又加了林楠笙与朱怡贞相聚的“大团圆”结局,这显然是考虑观众的欣赏习惯,但作为艺术,未免有“续貂”的感觉。</div><div> 总之,《叛逆者》不错,它的插曲《六月,船歌》更不错。</div><div> </div><br><br> <h5>《叛逆者》结尾,林楠笙在《六月.船歌》的乐曲中怀念战友</h5> <h5>朗朗钢琴演奏: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