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29下午2点多到了解放碑,最先映入眼眼帘的是广场上的一个国潮咖啡文化节,说是和以前喝的口感不同,它是带点酸味的,不喝咖啡,我也没有评论的资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77号,于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1950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碑名。该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达于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总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42平方米。该处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象征,也是重庆解放及重庆市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放碑商圈高楼林立,各种商品、小吃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解放碑出来的路上,据说这个现在也是网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解放碑出来,经过人民公园,人民公园是重庆的第一座公园,初次来很容易被迷倒的公园,进来了出不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许多人在这里取景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到白象居己是下午2点过了,东水门长江大桥和长江索道、长江中驶过的船只,编织出一幅人间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白象居被称为现实版重庆森林,24层楼的无电梯高层建筑,依据长江边的山势而建,光入口就有三个,最高的是14层的白象街入口,此入口也被作为连续6栋高层住宅的连接 通道 ,可由此进入下楼。中层入口为白象街的下坡路,为8层高度,有个平台,也被居民用作停车场。最底入口便是滨江路的1层入口。在这里的楼里转的时候,很容易就晕菜了, 称为重庆森林,名符其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询问了当地人,称此为白象新街,而白象居那的为白象老街,新街是旧城改造而新打造的一个商业街,现在还没人。</span></p> <p class="ql-block"> 沿着街道逛到凯旋门电梯已快5点了,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电梯,扫码公交后,1、2分钟的时间就到达11层,凯旋路电梯是重庆最古老的电梯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城市客运电梯。1985年,连接下半城凯旋路和上半城新华路的凯旋路电梯开始修建,1986年3月30日,高11层、车厢乘员21人的凯旋路电梯建成投用,提升高度32.5米, 成为连接上下半城主要的交通工具。凯旋路电梯的画像出现在重庆造火柴盒上,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被网友评为中国第一部城市客运电梯成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凯旋门电梯出来,朝着洪崖洞一路走去,路上遇到一个夜市,由于还没到出滩时间,只有几家商户在卖货</p> <p class="ql-block"> 在街上兜兜转转居然又转回到了解放碑。</p> <p class="ql-block"> 由解放碑继续朝洪崖洞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4, 64, 140);">重庆国泰艺术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由国泰大戏院和重庆美术馆组成,是十大文化公益设施项目。2006年9月正式定名为国泰艺术中心。</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它的外形特点是黑红两色的“题凑”交织堆砌,远远望去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篝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建筑造型来源于重庆湖广会馆中的多重斗拱构件,整个建构方式依据《汉书》中的“题凑”工法,利用传统构件穿插形式,以现代简洁的手法表达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建筑中的“题凑”互相穿插、叠落、悬挑的构件高高迎举,顺其自然,力图体现中国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和雕塑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