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居随笔十一篇

沂河一滴水

<p class="ql-block">(一)也说“安身立命” </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句出自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语录》。 </p><p class="ql-block">“安身立命”这个成语,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就是“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人生活在世界上, “安身”是基础,“立命”是追求。</p><p class="ql-block">前几日和一个我敬佩的智者闲聊,谈到职场中能够有所作为的人士应该具备的四条基本素质,第一条是忠诚厚道,与人为善;第二条是敬业担当,勤奋高效;第三条是学习总结,守正创新;第四条是有效沟通,善于协调。一个人如果能够具备这四条,“安身”足矣,可如果要达到“立命”,也就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总还需要一定的契机,或者说机遇。</p><p class="ql-block">有人总结“成功”需要“个人奋斗、高人点拨、贵人相助”三个条件,确实说到点子上了,个人奋斗就是自我执行,比如“悬梁刺股”、“闻鸡起舞”;高人点拨可以主动追求,比如“张良纳履”、“程门立雪”;只有贵人相助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除了含着金钥匙生在世家的公子王孙,普通布衣子弟职场中得遇贵人相助是个小概率事件,或百里有一者,那是命运垂青的幸运儿。如此“贵人相助”便不要苛求,但还是要坚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大体也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回想自己少年顽劣,青年困顿,中年挣扎,匆匆间已过知天命之年,虽无建树,有赖父母师长荫庇教导之恩总算可以安身。“一岁年龄一岁心,一程历练一修行”,五十岁后的追求应该是豁达和通透,但有时也还是会去想“谁会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昨晚又读到海明威的名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豁然想通,要做自己的贵人,如此也可谓之“立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庚子春二月初五日沂河一滴水于阳都容易居</p> <p class="ql-block">(二)庚子季春砚缘亭聚记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岭上三月百花舞,</p><p class="ql-block">砚缘亭内师友聚,</p><p class="ql-block">春风煮羊修禊事,</p><p class="ql-block">梨花下酒曰祓除。</p><p class="ql-block">庚子春,新冠之疫肆虐,遂有举国十四亿人参与抗疫狙击之战,上运筹帷幄自庙堂之高,下封村闭户及江湖之远,兹事兹体亘古未有也。所幸霹雳手段并菩萨心肠,风月同天而与子同裳,上下同心乃众志成城,中西同医合五湖四海,禺疆虽厉却终得有控。</p><p class="ql-block"> 自1月29日武汉封城,至3月28日齐鲁境内城乡集贸市场全面开放,倏忽两月间,未曾观杏花已谢,却又闻梨花正盛。3月31日(农历三月初八)应岭上砚文化博物馆刘刚兄弟之邀,偕友共游其家砚园。园内韭绿葱香油菜花黄,桃红梨白花开次第,鸡鸣犬吠白鹅引吭,儿童追蝶猫跑兔跳,果然一团和气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园内有一亭,克唐大师名之曰“砚缘亭”,四面通透,满目春色,正合师友喝酒饮茶,承蒙兄弟厚意,乃欣然落座,席间老爷子克唐大师平易近人笑谈艺林掌故,师母插诨打科饱含机锋岁月沉淀成就生活大师,更有师兄一句“春风煮羊,梨花下酒”,应景应情,好不惬意,宾主尽欢,乐而忘返,从此不疑人间有桃源。</p><p class="ql-block">及归三日,此情此景依然历历在目,念念间不记之无以抒怀,遂强命打油小诗一首,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沂河一滴水于2020年4月2日清明节前二日补记</p> <p class="ql-block">(三)《福气诀》</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最好的祝福语,我觉得就是“五福临门”。</p><p class="ql-block">“五福”原出于《尚书·洪范》。书上记载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实际就是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这五条幸福标准用最通俗的语言去理解就是:“一,活得长不折腾;二,财有道不差钱;三,身体棒心里美;四,受尊重名声好;五,走得好无牵挂。”</p><p class="ql-block">前几日去厦门学习,切实感受到闽南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他们在说起人一生的福气时,会很自然的吟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名:名字或者名号;相:是指长相和身材;敬神:心中有敬畏。)细细咂摸,大有道理,此歌若能真正领悟并践行,五福临门必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p><p class="ql-block">今日六一儿童节师友于灵山脚下竹园茅舍小聚,闲谈中又聊起闽南人这从一到十的福气诀,蔡师建春问水哥可否更通俗的讲一下?</p><p class="ql-block">水哥答曰:“命由天,运靠修,风水顺自然;名得起,相随亲,敬神在知止;读书贵在有恒天可见,积德好在平常人不知,养生妙在随心不逾矩,交贵人只在有意无意不刻意。”</p><p class="ql-block">蔡师曰:“善。”</p><p class="ql-block">辛丑孟夏四月廿一日(六一儿童节)于容易居</p> <p class="ql-block">(四)逃暑卧龙山居</p><p class="ql-block">辛丑仲夏,应有司召于南山官学研学修心。夏至已至,暑气渐盛,学余相约同窗辉弟游于南山林间环山小道,但观草木葱茏蜜桃红,又见蜂舞荆花迎风香,更有道旁果农捧出一瓢熟透黄杏,相邀柴门柳荫之下马扎小坐,闲话家长,笑谈野史,间或布谷声声催插禾,又伴金毛绕膝迎新客,快哉。</p><p class="ql-block">徐行二三里山道之上有民宿名为“卧龙山居”者,此地山和泉灵,林茂竹修,远眺汶河蜿蜒如带,近听山风松涛在耳,正是“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果然桃源福地,是为文友朱茂强老家看山之房也。</p><p class="ql-block">茂强弟乐山好水,恋石成癖,素日以砚为友,所创“状元砚”声名遐迩,文房重器也,又好舞文弄墨谓之“砚遇”,乃有情有趣之人。偕光辉弟造访山居,果然得遇。一壶日照青茶,一柱罗汉沉香,闲聊砚遇掌故,不觉日落西山,意犹未尽,茂强弟诚邀再聚。</p><p class="ql-block">及归,读米芾《逃暑帖》有感,乃报于士新师:“可否藉蔡师建春南行游学接风,而逃暑卧龙山居?”师曰“甚好。”遂相约而聚,时定五月十四日下午酉时。同行者有士新师、建春师、洪国兄、辉弟、刚弟、王玉妹。</p><p class="ql-block">士新老师饮酒一贯豪气干云,然因当日集中新种二针新冠疫苗不宜饮酒,乃以茶代酒,座中惟建春师一人饮耳。常言“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况又有王玉妹精选今年明前信阳毛尖悉心调制茶叶鲜肉之馅而包制馄饨,茂强弟现场于山中摘来“桲椤叶”为馄饨托盘,玉亲自下厨独家秘制,以至茂强弟大呼:“仪式感竟至于斯?”并佐以鲜花椒蒜泥,色香味俱佳,大快朵颐,足以尽兴。</p><p class="ql-block">此时月照松间星落盘中,诸师友或赤足袒臂,或高谈阔论,虽未及魏晋名士放浪形骸之倜傥风流,亦直追竹林七贤表里澄澈之素心无尘,正如建春师所说:“心里空了,禅意就来了”,心静自然凉,哪里还有半分暑热之气。</p><p class="ql-block">宾主尽欢,杯盘狼藉,相互道别,回家洗漱完毕,士新师所言古人之“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尚余音绕耳,不记之无以抒怀。幸兹安适,南山之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丑夏月十五日凌晨两点一刻沂河一滴水记事于阳都容易居</p> <p class="ql-block">(五)闲话“庐山烟雨浙江潮”</p><p class="ql-block">读闲书,读到宋代苏轼《观潮》这首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细细咂摸,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唐孙过庭《书谱》关于书法艺术之道如是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姑不论书法,而是放大到生命哲学这个层面去思考虔礼先生这句话,其内涵和东坡先生的《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前日小暑尤家埠子村蔡府之老宅新居师友小聚,王老师谈起最近书法创作中所感受到的“正大气象”之气息,实际也是他半生阅历和学养沉淀的厚积薄发,是复归平正的回归,更是一览众山后的平静。</p><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伟大钢琴家之一,有人称他为“琴皇”。霍洛维茨晚年时曾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霍洛维茨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演奏技巧,他被认为是有录音以来最具备完美技巧的钢琴大师。他在钢琴技术炉火纯青的盛年曾三次退隐长达12年之久。霍洛维茨的感悟是阅尽繁华锦绣之后的回归,这是真正的返璞归真。</p><p class="ql-block">涉世未深爱上层楼的少年去说返璞归真往往是苍白的,真正领悟朴素之大美必定都是经历过或者感受过绚丽多姿的极致,清晰的知道或者懂得了富丽堂皇真正内涵之后的平常心。</p><p class="ql-block">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前提是他不仅拥有足够获取五斗米的能力和机会,而且实实在在站在了五斗米的舞台之上;李白所以能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是因为他有着可以朝堂之上让力士脱靴的才华做底气。一个从来没有站起来的人妄言“躺平”之时,不过是“行尸走肉”变成了“挺尸躺肉”而已。一个从没经历过富贵的穷秀才在标榜自己“视金钱如粪土”时,那必定成为酸腐透顶的笑柄。</p><p class="ql-block">“蔡老”建春在骨科西医领域华山论剑之后扔了手术刀,转身跨入中医国学厅堂,躺平在《黄帝内经》等经典之上,如饥似渴的从经典中汲取大医智慧,涵养了“世事洞明”的通透。所谓“回不去的乡村”实际还是因为修行不够,通会之际,原来一转身就是桃花源。</p><p class="ql-block">辛丑仲夏五月三十日容易居记事。</p> <p class="ql-block">(六)茶山小记</p><p class="ql-block">壬寅小暑后二日,公历2022年6月9日,周六,湿热,因疫囿于茶山,工余读史。</p><p class="ql-block">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自有会心之快。今日午后,卧听喜马拉雅《史记.货殖列传.范蠡》,心有所感。</p><p class="ql-block">范蠡功成去吴,扁舟江湖,适齐隐陶而成巨贾,其书劝文种弗听,后种引戮。陶朱之智,世几人哉?后有曾文正公知止明退,亦有五世之昌。</p><p class="ql-block">予天生愚鲁而五行缺金,为生计登于制山,惟笨鸟先飞,踟蹰前行。有赖师友亲朋不弃,或执棒喝,或予醍醐,不辞辛苦至知天命之年,始有比上比下之境,已甚慰。制山之路,愈上愈窄,窃思予于制山之道已绝无飞跃之能,与其蹒跚堵于前,何若抽身疏其后?如斯,则有后之来者得其所而乐,予亦有轻身之畅,何其快也。</p><p class="ql-block">及退,海阔天空之时,当静心察之。既弃制山登顶之道,尚可学游于江河。当择水平处,善配救生之器,缓动徐行,与人无争,养心健身尔,图个自在,何如?</p><p class="ql-block">既谋定,及归,当图之。宋伯仁诗曰:“可种梅花便可居,此身安处即吾庐。”甚好。</p><p class="ql-block">壬寅暑月十一日水哥于临沂茶山</p> <p class="ql-block">(七)大雅之堂</p><p class="ql-block">今晚,朱老师画瓷景德镇归来,孙老师相约士新师、洪国哥等诸兄妹于昱园为之接风,余忝为驾驶员列坐其中。</p><p class="ql-block">就着昱园主人以时令而精心烹制的紫藤花煎蛋,孙老师亲自下厨的红辣椒爆炒牛宝,品一杯酱香浓郁的钓鱼台,主陪提酒紧靠接风主题,副陪提酒再述师友情深,三陪四陪五陪魅力第次升级,觥筹交错,开怀畅饮。席间又以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老师关于男女交往问题说过的一句话为引,插诨打科,欢声笑语不断。王德峰教授的原话如是:“什么样的女人值得交?就是她能给你带来无数次性感;什么样的男人值得交?就是他能给你带来无数次灵感。”哲学家的语言总是可以让人由表及里予以深思然后有所感悟的,最高级的感悟是心有所动却又微笑不语,正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观行照度”之果却是“无智亦无得”。</p><p class="ql-block">朱老师详谈了他画瓷之所感所悟,由周杰伦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青花之美,谈起阳春三月的瓷都之美,谈起瓷器绘画和宣纸作画的器材不同,再谈瓷器绘画造景的贯通之美,进而谈起瓷器绘画造境的融容之美,从士新老师所谈自己写文章由“炫技”到“归璞”的升华,也领悟到了山水画创作过程从“炫技”到“隐技”也是艺术创作之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升华……</p><p class="ql-block">王老师最后展开谈了真正的艺术之美必然是可登堂入室的大雅之美,传统中国书画之美必定拥有着既可悦人又能悦己的雅致。比如,虽然不可否认朱新建新文人画的才华横溢,但是其画最终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众艺术;曾翔的书法传统功底也是深厚的,但最终却走向以“吼书”为名的行为艺术,其实质一定是艺术创作遭遇瓶颈而无法突破的一种人性扭曲。固然艺术要有创新精神,但是不可盲目创新。现代一些所谓“艺术家”的盲目创新,要么是江郎才尽而又心有不甘的“砖家”,要么是急功近利而在钻营捷径的“叫兽”,把本来应是“尚美”的艺术圈搞得乌烟瘴气,不忍直视,还美其名曰“尚趣”。像极了那些汲着拖鞋内衣外穿袒胸露背的庸脂俗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已经丢了十八辈祖宗还执迷不悟,真是贻笑大方。</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之美讲到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有序传承基础上的大胆创新,其美美在正大气象,虽经千年却是历久弥深。正如我们现在欣赏张大千的晚年泼彩巨制《秋曦图》,在2021年的中国嘉德秋拍中拍出了1.955亿人民币的天价,美吧?太美了;贵吗?一点也不贵。只有真正能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品,才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从《兰亭集序》到《祭侄文稿》,从《中秋帖》到《寒食帖》,从《溪山行旅图》到《富春山居图》,从石涛到黄宾虹,从张大千到李可染……所有真正的传世巨制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必定是内行看了惊叹精彩绝伦,外行看了也是美不胜收,而且即便再过一千年后也还是如此。</p><p class="ql-block">最后士新师深情的对朱老师和孙老师说,我们都是热爱艺术创作的人,一定在人生经验和阅历最为丰富的阶段,趁着体力和精力都还好,努力创作,用自己更多更好作品去说话。同时王老师表示自己马上要退休了,退休后一定会减少应酬,勤于写作,把半生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一事一记,可长可短,既不讲究形式,也不炫耀技法,随心所欲,几年后整理出版一本或者数本集子,可以名之为《易斋随笔》,这样真正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必定意义非凡。说到这里,王老师内心隐隐有兴奋和期待之色,我内心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所谓“岁月可以让我沧桑,决不会让我老去”必然就是这种精气神。</p><p class="ql-block">比之诸师,吾乃后学,然亦老大不小,当敬仰之,思慕之,万不可有懈怠之意,还是要努力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补记:接送朱老师的路上,和朱老师随口谈一些家长里短,朱老师所言所行,对我如醍醐灌顶,很多事如果总是自己对了,那就是错了;而有时自己错了才是对了。谨记在心。</p><p class="ql-block">2023.4.12,癸卯年闰二月廿二日。</p> <p class="ql-block">(八)癸卯春拜武侯祠随笔</p><p class="ql-block">——纪念诸葛亮诞辰1842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癸卯新春,公干赴成都,工余拜谒武侯祠先贤诸葛丞相。森森柏林深处,丞相端坐静远堂,庄严肃穆,从外堂到大厅历代名家为武侯所书对联佳句鳞次栉比,但最为不朽者依然是诗圣杜甫的那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p><p class="ql-block">面对丞相老人家,我们沂南老家走出来的一代智圣,千古楷模,我的亲亲老乡,敬慕之心发自肺腑,恭恭敬敬三叩首。匍匐在丞相座前,抬头是四种文字介绍的丞相生平:“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山东沂南)人。受刘备三顾,现身辅佐,连吴抗曹,治国安民,南征北伐,为贤相典范。234年病逝于伐魏前线,葬陕西勉县定军山。谥忠武侯……”寥寥数语概括一生,看罢不免热泪盈眶。屈指算来,今年丞相已是1843岁(虚岁),而他从老家沂南砖埠孙家黄疃村(古阳都城)离开也有1830年了。琅琊阳都才是生他养他的土地啊,老人家一生算无遗策的智慧一定也是老家砖埠三河六岸山水草木所涵养。丞相啊,您老屈居蜀地时六出北伐,莫不也是在思念家乡吧?奈何时运不济,壮志难酬,饮恨五丈原……然,万古云霄一羽毛,您注定是家乡人永远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及归旅社,武侯祠内之景致依然历历在目,追思诸葛丞相一生之鞠躬尽瘁,不禁潸然泪下。丞相何等智慧?励志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一报刘备隆中三顾之恩,二酬先主白帝城托孤之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诺千金,义薄云天,真大丈夫也。自从孟子在《告子上》中写下“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的精神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之钙。</p><p class="ql-block">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赞叹“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诸葛孔明”,是对丞相的高度评价。实际古往今来从历代先贤一直到革命战争年代,“义”之精魂在沂蒙山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春秋时的孔门七十二贤,曾任鲁国费宰(今费县)的闵子骞所言“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是十指连心的兄弟之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基于对先主刘备知遇之恩的回报,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士人之义;沂蒙地区孟良崮下广为传颂的有关孟良焦赞“焦不离孟”的兄弟情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金兰之义;杨门女将穆桂英携带老家穆柯寨(沂南依汶北大山点将台下五大旺)“祥龙木”举家出山,奔赴战场大破辽军天门阵,二兄长穆龙、穆虎捐躯沙场(现沂南县依汶镇大河圈村百姓传言依然保存穆龙、穆虎之墓),是沂蒙人抵抗外侮的民族之义;明末进士沂南大庄村高名衡居兵部右侍郎高位告老还乡居沂水县城,清兵入关破沂水城后夫妻相约悬梁,誓死不降,是沂蒙人“忠臣不事二主”的忠贞大义;清末平邑人左宝贵血洒朝鲜半岛之平壤,留言“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誓死抵抗倭寇入侵,是沂蒙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之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战斗在前线,沂蒙人民“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以心换心的沂蒙大义。</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一贯倡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实际就是说“只要你对我好,我就会对你更好。”从诸葛亮到颜真卿,从高名衡到左宝贵,从东辛庄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战地幼儿园到横河村红嫂明德英的乳汁,从艾山村火线桥妇女们肩膀上的门板到跟随共产党大部队把胜利推过长江的八十八万沂蒙小推车……沂蒙地区“义”文化的传承一直拥有着其清晰的历史脉络。总书记称赞沂蒙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实际也是源于沂蒙儿女血脉中流传千年的炳然大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绪飘回来,作为和诸葛亮同饮沂河水长大的新一代沂蒙儿女,丞相的忠义廉洁应当是我们家乡人引以为自豪的永远标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吾辈当牢记丞相嘱托。</p><p class="ql-block">“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丞相大名,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沂河一滴水2023年6月1日(四月十四日)初稿于阳都;2023年6月10日二稿于高考结束日;再稿于2024年4月14日(三元初六),周日小雨。</p> <p class="ql-block">(九)雪山梅园游记</p><p class="ql-block">甲辰之春,二月望日,应立云表哥之邀,游于沂水雪山梅园,梅花盛开,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仿现代诗人之雅趣,记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分之后,清明之前</p><p class="ql-block">河边的柳树在不知不觉间</p><p class="ql-block">垂下了千条万条绿丝绦</p><p class="ql-block">裁出细叶的是春姑娘的巧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三月,此谓发陈</p><p class="ql-block">天地俱生,万物以荣</p><p class="ql-block">梅花率先以笑脸来拥抱春风</p><p class="ql-block">小兄弟说雪山梅园里</p><p class="ql-block">有上千个品种的梅花</p><p class="ql-block">而我只分得清红梅和绿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梭的游人和穿梭的蜜蜂一样多</p><p class="ql-block">蜜蜂采蜜忙</p><p class="ql-block">游人拍照忙</p><p class="ql-block">一群热爱音乐的人</p><p class="ql-block">在连理亭畔吹响了萨克斯</p><p class="ql-block">“花妖”的旋律恰应此时的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园内有一栋房子</p><p class="ql-block">门牌书写着梅花精神馆</p><p class="ql-block">馆内有诸多书画和奇石</p><p class="ql-block">我只记得了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虚心竹有低头叶</p><p class="ql-block">傲骨梅无仰面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表哥认真观察了</p><p class="ql-block">馆外梅花的样子</p><p class="ql-block">果然,满园的梅花千千万</p><p class="ql-block">却无一朵仰面</p> <p class="ql-block">(十)小舟从此逝</p><p class="ql-block">自退二线并下沉乡镇工作以后,每思个人于日常朋友交往已无用处,再说个人更无书画音乐等艺术特长,更无济世医人救人水火之能,每混迹艺术环境或者在职领导干部环境,往往有心生惭愧之感。有赖师友并不嫌弃吾乃一无用之人,念昔日或有犬马之劳旧情,往往有场依然相约,常心生感动,然无力回报。</p><p class="ql-block">近日暑热,闭门深思,余五十有五周岁矣,当思退让。万丈红尘一杯酒,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吾辈乃属前浪,当自量身份,适时退出“江湖”为宜。</p><p class="ql-block">今日之后,非万不得已,不再托人办事;非万不得已,不再参加后浪酒场;非万不得已,不再琢磨人情世故。</p><p class="ql-block">思余此世即便好好生活,大概率也就还有30年时光,对外与人为善,对内安静从简,容缺勿滥,做一闲人,可矣。</p><p class="ql-block">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甲辰夏月六月廿八日(2024.08.02),周五,沂河一滴水于容易居汶河别院。</p> <p class="ql-block">(十一)暮江吟</p><p class="ql-block">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每次吟诵这首诗,内心总是升腾出一种别样的情愫。</p><p class="ql-block">九月初三是我的农历生日,听我娘说,我是早晨大饭时门出生的,对应时间的话,应该是早晨十点左右。当时正是秋收季节,那时秋天农忙以收地瓜晒地瓜干为主,所以有人建议给我取个小名叫“地瓜市”,其意是这个季节出生的孩子是有东西吃的,饿不死。但是我老奶奶觉得我娘为人“颐和”,也盼我可以“颐和”一生,所以老奶奶就给我取乳名为“颐和”,简称“和”。我记忆里小时候,老奶奶经常喊我就是“和来和……”(记得老奶奶喊我名字时一直都是平声“呵”的读音。)</p><p class="ql-block">一晃55年就过去了,从幼小不懂事满地抓土吃,到现在已经从单位退居二线,实实在在是个成年人了,但是我却坚决不承认老,有我娘健在,我怎么会老?和娘说有算命先生给我算了,我的寿命将来应该是父亲岁数加母亲岁数除以二,父亲已经去世三年,所以母亲现在不仅是为她自己活,更重要是要为她的儿子活。因为我的这句话,母亲下定决心要长寿。</p><p class="ql-block">九月初三日看望老娘是惯例了,今年正好在国庆假期里,所以很方便带点东西去大妹家看望老娘。一到大妹家,她们也就想起来今天是我的生日了,大妹倒了热水,我坐在沙发上和娘说说话。娘回忆起她还小的时候,日本鬼子打跑了,我们又和国民党开战了,那个时候老百姓苦啊。记得有一天,村里人喊“炸了”,“炸了”就是那时国民党的还乡团来了,老百姓就开始成群结队的跑。我二姨一听炸了,啥也不管,背起她就随着人流开始跑,后来跑不动了,随着人流到一个大院子。大院子里满是逃难的百姓,有一个国民党兵过去了,每个人都翻,有个媳妇大襟褂子的口袋里有一只画鞋样的铅笔头被翻出来了,那个国民党就说她是共产党的识字班队长,让她跪下等着处置。这个国民党兵出去叫人,那个媳妇就马上换了一个大襟袄,满脸涂上锅底灰,藏在人群里了。另外一名年轻姑娘也害怕,她的妈妈正在打乱她的头发准备扎起来,装扮成中年妇女,但是还没来得及,那个国民党兵就带着人回来了,找不到刚才的那个媳妇了,一眼看到这个姑娘,过去拽着这个姑娘就往外走,姑娘的母亲也拽着闺女的另一只胳膊不让她走,拉扯中姑娘一把攥着了院子里那盘磨的磨把子,然后怎么也不出去,国民党兵来了火气,掏出枪照着姑娘头上打了一枪,那姑娘当时就死了,地上流满了血。国民党兵又看到了我二姨,要拽她出去,二姨抱着我娘死也不出去,那个国民党兵用长枪的枪托一下砸在二姨头上,二姨的额头立刻就血流不止,有一个老太太说了一句,“兵爷,你看她身量大,实际也还是个孩子,放了她吧。”那个国民党兵哼了一声,没多说,倒过头来照着二姨就是一枪,万幸枪子从二姨胳膊下的大襟褂子穿过去,人没伤着。后来国民党兵走了,我二姨背着我娘又回家了,看着满头是血的二姨,姥娘很心疼,所以把二姨好好训了一顿。</p><p class="ql-block">我娘在她姊妹七个中年龄最小,1943年出生,这是娘亲身经历的战乱年代。娘讲述的逃难经历也就在五六岁年纪,我二姨那时也就十五六岁吧。去年二姨已经去世了,二姨去世时92岁。她们这代人恰恰经历了从战乱到和平一直到现在中华民族雄立世界东方,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的新时代,所以她们内心一直心存感恩。国庆七天里,微视频里的国内旅游业持续火爆,但是中亚地区却依然是枪炮轰鸣,那个地区的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头顶会有一枚导弹降落,提心吊胆中挨过一天是一天。如此想来,有钱没钱不重要,健康平安才是最根本的需求。因为已经拥有,往往视而不见,实际我们平常而又平淡的生活,或者已经是那些地区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幸福。</p><p class="ql-block">娘常常教导我要与人为善,我也在想,真正的善不应该以透支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为代价。比如一些英模人物的事迹材料中,他们选择把自己的孩子去饿死,然后抚育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无论多么重要,但是当他选择让自己孩子饿死的时候,他的行为已经背离了基本的人伦,我不认为这是善,相反这是一种恶。任何违背人性的行为,就是“没人性”,没人性的任何行为都不值得称颂。比如,让一个孩子去举报他的血亲父母,让一个妻子去举证他的丈夫违法,我始终认为这是有悖人伦的,或者就是“没人性”。</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善应该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比如前些日子,我在一个村子值班,早晨五点多钟就有早起的百姓开始干活。有一个六十多岁的银发大姐骑着三轮车去村前的闲园喂鸡鹅,她骑车在村前的水漫桥上坡时,我看到她是有点吃力的,赶忙跑过去帮她推了把车,她就很顺利的上来了那个坡。大姐回头向我笑了一把,满目嘉许。</p><p class="ql-block">我也笑着问她:“大姐,您今年五十几岁了?”</p><p class="ql-block">她听罢哈哈大笑说:“我七十岁了呢”。</p><p class="ql-block">然后我说:“您面嫩,真看不出来”。</p><p class="ql-block">她又笑道:“可能因为我紧皮”。</p><p class="ql-block">我然后也笑着说:“您多大年龄我看不出来,但是看您面相是长寿之相,您能轻松活到95岁以后。”</p><p class="ql-block">大姐听罢,爽朗大笑,然后离开。同行的一个年轻同事很惊奇的问我:“高主任,您真的会相面啊?”我笑着说:“我哪里会相面?不过大早晨起来,我们送给这位大姐一个好心情,自己也感觉很快乐呀。”同事听罢,也默契的笑了。</p><p class="ql-block">值班完毕,开车回县城,又看到一块石头横在路上,应该是过路渣土车掉落的,我停车路边,然后把这块石头搬到一边大路沟里,这个过程谁也看不到,当然也不是为了谁看到,只是我自己在这过程中收获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就挺好。</p><p class="ql-block">因为生日,信手在手机上记录下上面这些文字。祝愿母亲平安健康,祝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在甲辰九月初三(2024.10.05,周六)于容易居</p>